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缺血-再灌流大鼠不同组织TNFα和IL-6 mRNA表达的规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小肠,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的规律,发现肠缺血1h小肠TNFα和IL-6mRNA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流后0.5-1h表达至峰值,并且与组织及血浆中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与小肠相比,肝,肺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升高的时相晚,且与血浆TNFα浓度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休克并非由内毒素直接作用所致,而是藉体内过度生成和释放的多种内源性细胞因子介导产生的,其中TNF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有关内毒素休克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采用免疫吸附方法清除内毒素休克早期循环TNF,观察对IL-1、IL-6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止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654-2对创伤性ALI兔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和其他脏器组织中TNF-α和IL-8的mRNA表达。结果致伤前、后给予654-2,可使创伤性ALI兔血浆及BALF中的TNF-α、IL-8明显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TNF-αmRNA和IL-8mRNA的基因表达主要定位在内脏组织中的M、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内,表达数量明显减少。。结论654-2可降低血浆及BALF中TNF-α、IL-8的含量,使TNFαmRNA和IL-8mRNA的基因表达下调,从而减轻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创伤性AL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肺组织TNFmRNA表达及其细胞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引起的各种介质过度释放,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肺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应用斑点杂交、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大鼠烧伤后TNF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证实,烧伤后肺组织TNFmRNA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小时达顶峰,24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其动态变化与腔静脉血浆内毒素变化一致。原位杂交发现,在伤后3-6小时主要是肺间质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达T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失血性休克I: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NF、IL-1、IL-6和IL-8是与休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4种主要细胞因子。本文简要综述了这4种细胞因子与失血性休克的关系,包括休克及复苏后4种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作用地位及细胞来源,这对于深入揭示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提高休克救治水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新蝶呤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创伤后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动物实验发现,失血性休克、烧伤早期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即显著升高,其变化趋势与血中TNF、肝组织TNFmRNA表达一致,但峰值早于TNF。应用多粘菌素B、抗核心脂多糖抗体及选择性肠道脱污染等内毒素血症防治措施后,可显著抑制血中TNF水平及其mRNA表达峰值,血清生物蝶呤含量亦明显下降。临床资料显示,严重烧伤和创伤病人24h内血浆内毒素含量即显著上升,其升高程度与TNF呈正相关,这一趋势以并发脓毒症者尤为明显。与之相似,内毒素血症组病人新蝶呤含量烧伤2~3周呈进行性升高,而非内毒素血症则趋于下降。作者认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能激发体内炎性介质产生、释放,从而可能促进脓毒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TNF、IL-1、IL-6和IL-8的协同作用对于促使失血性休克向不可逆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本文进一步简要综述了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及其网络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休克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反应、作用地位以及寻找新的抗休克措施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活性炭、大孔树脂AmberliteXAD-7血液灌流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表明:活性炭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P<0.01),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降低作用不明显。AmberliteXAD-7灌流组LPS、IL-1水平与假灌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NF水平明显低于假灌流组(P<0.05)。在开始灌流后3h,两个治疗组的收缩压均较假灌流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活性炭、树脂血液灌流组存活时间与假灌流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LPS攻击后6h,活杀大鼠进行病理检查,两个治疗组肺、肠、肾、肝等脏器损害较轻。由此提示,通过体外血液灌流清除循环中致病递质可能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另一有价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肠源性内毒素在烧伤后诱导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源性内毒素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0%Ⅲ度烧伤,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并观察门静脉血浆内毒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及腔静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烧伤后TN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迅速增加,其动态变化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变化极为相似.烧伤后腔静脉血清中ALT、LDH及肝组织中IL-8、MDA水平亦显著升高.结论:肠源性内毒素是导致烧伤早期肝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这种损伤效应是由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可能也参与了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创伤后IL—1β,TNFα,IL—6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涛  姚智 《中华创伤杂志》1998,14(6):367-369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创伤后体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三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利用液压脑创伤装置造成大鼠脑挫伤,利用生物活性法检测脑组织及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脑创伤后脑组织中上述三种因子水平有明显增高,外周血中上述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不同程度脑创伤组间上述三种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1β、TNFα、IL-6三种炎性细胞因子与脑创伤关系密切,其水平变化主要表现在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