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肝损伤8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198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86例严重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43例,Ⅳ级32例,V级ll例。合并肝后腔静脉和主肝静脉损伤ll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治愈66例(76.7%),死亡20例(23.3%)。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26.7%)。结论 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提高严重肝损伤疗效的关键。肝外伤伴肝静脉损伤时,结扎l-2支肝静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纱布绷带填塞止血在严重肝损伤的应用程璇,印万惠我科于1988年11月至1992年10月共收治肝损伤73例,对6例经不规则肝切除或加肝动脉结扎后仍有出血的严重肝损伤,采用纱布绷带填塞止血、腹腔引流,均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19...  相似文献   

3.
收集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分析临床症状,手术所见与影像学表现,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特点,旨在提高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分析肝门区胆管癌CT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6例CT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动态增强后11例有延迟强化,CT值增加15~30HU。对照CT表现与手术所见,CT显示肝脏、肝门区动脉、门静脉、胆囊、肝门区淋巴结转移、腹膜后淋巴结浸润或转移;其它神经、脂肪受浸、腹膜种植在CT上均无明确显示。结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是肝门区胆管癌的CT基本影像表现,CT是检出和识别肝门区胆管癌的重要方法,但在判断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肝破裂41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1例严重肝外伤病人手术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手术是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有效方法,清创、缝合、填塞是治疗肝外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MRI、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39例肝门区胆管癌的MRI和MRCP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39例肝门区胆管癌中,MRI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肝门区软组织肿块34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性强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呈鼠尾状5例。MRCP显示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形态截断状或圆锥状17例,鸟嘴状或鼠尾状27例,杯口状2例。结论:MRI结合MRCP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累及肝Ⅰ、Ⅳ、Ⅴ、Ⅶ、Ⅷ区段内的肝棘球蚴囊肿称为肝门区棘球蚴囊肿,因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难以手术切除。我院自1995—07~2005—07行肝单房性棘球蚴囊肿完整切除66例,其中肝门区肝单房性棘球蚴囊肿完整切除31例,部分切除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7例均有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重肝损伤胆漏再次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肝损伤的死亡率较高,其治疗原则主要是确切止血,清除失活肝组织,充分引流和预防感染。近10年来笔者曾遇8例严重肝损伤单纯缝合术后大量胆汁外溢而需再次手术。教训颇为深刻,故作一分析讨论。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14~46岁。均为严重肝损伤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闭合性肝损伤术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6年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63例闭合性肝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按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术后引流管是否引流出脓液,分为轻度和严重肝损伤组,引流出脓液和未引流出组,均比较两组出血率的差异。根据肝损伤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差异。结果 63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23例(36.50%)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20例为肝切除术后。依据肝脏手术国际研究小组(ISGLS)肝切除术后出血(PHH)标准:A级4例,B级7例,C级9例。术后发生出血的中位时间为24h,发生出血至二次手术或介入止血的中位时间为3h。非手术治疗成功12例,二次手术治疗11例,其中9例为肝切除术后出现的大出血,术后48h内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术后出血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13.04%(3/23);其中2例为二次手术死亡,二次手术病死率18.2%(2/11)。严重肝损伤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轻度肝损伤组(P=0.047);肝损伤术后出血组的术前PT延长时间明显长于肝损伤术后未出血组(P=0.000);肝损伤术后引流出脓液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肝损伤术后未引流出组(P=0.01);提示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结论出血是肝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主要为PHH。肝损伤术后出血主要与血管隐匿性出血、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创面感染有关。肝损伤术后早期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生命体征不稳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者需二次手术。术后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术后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3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1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3例有延迟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分析了16例Mirizzi'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CT图象,16例病人的CT表现包括:(1)胰腺段以上的肝外胆管扩张,(2)胆囊萎缩、扩大或正常大小;(3)胆囊壁增厚;(4)胆囊周围炎性表现;(5)肝门区多囊多管征,肝门区各结构间脂间隙模糊、消失,肝外胆管壁增厚;(6)肝门区含钙结石位于囊、管结构内或位于其外;(7)可伴有肝硬化。上述征象中,肝门区多囊多管征、肝门区脂间隙改变及肝外胆管壁增厚,文献中未曾报道。本文病例的CT表现与手术结果相符合,这些征象是由于胆囊管的扩张、扭曲,以及胆囊周围炎累及肝门和肝外胆管造成的。在梗阻性黄疸的CT鉴别诊断中,当出现上述征象,特别是肝门区多囊多管征象,要考虑此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直接法胆道造影(DC)表现征象可分为胆道梗阻、狭窄、息肉样变和右肝管狭窄伴左肝管梗阻。US显示肝内胆管的扩张,肝门区低回声占位,胆管内低回声肿块,门静脉癌栓。CT可表现,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软组织密度肿块,肝门区肿块有增强,胆囊变小或萎缩,左肝萎缩和右肝增大,作者认为:DC加上US或CT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处理严重肝外伤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治疗严重肝外伤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以期提高严重肝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 术切除肝叶,修复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处理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结果 8例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的严重肝外伤病人,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处理,除1例合并其他损伤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在处理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15.
高位胆道梗阻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高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15例高位胆道梗阻CT表现。结果 15例中,肝内胆管癌1例,肝门区胆管癌6例,肝门区肝癌3例,肝门转移癌2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各有其CT特征,结论 螺旋CT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而且能对疾病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闭合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预测史有杰彭广慧刘玉秀孙连刚我院1982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肝损伤74例,非手术治疗5例。69例手术治疗的肝损伤中16例术中发现出血已停止,其中2例合并右肾破裂行肾切除,余14例肝创面未作任何处理。临床资料本组1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的治疗方法,改善肝脏损伤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收治的185例肝脏损伤手术患者的处理原则、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6例;年龄15~79岁,平均37岁。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制订的肝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9例,Ⅱ级31例,Ⅲ级59例,Ⅳ级48例,Ⅴ级28例(其中合并肝后静脉损伤17例)。肝损伤AIS评分平均为(3.19±1.19)分。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平均为(18.76±6.64)分。以肝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肝周填塞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作为处理肝脏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本组存活163例,死亡22例,死亡率11.89%。其中17例合并肝后静脉损伤者存活9例。死亡患者中除死于严重合并伤外,大失血或合并凝血障碍为主要死因。结论依据肝脏损伤的分级选择手术方案,肝后静脉损伤进行确切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辅助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88例严重肝外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自1982-1996年间共收冶外伤性肝破裂129风其中严重肝外伤88例。现报告印厂。临床资料本组男70例,女18例:年龄11-73岁。全组均有明显休克及腹膜炎体征,行腹腔穿刺80例,阳性78例。经B超或CT确诊5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撞击伤55例(625’人挤压伤20例(227%),坠落伤9例(102q’0),刀刺伤4例(450/0)。损伤程度:按美国外科创伤协会为肝损伤分级制订的标准,共分6级。I、11级为较轻的肝损伤,包膜F血肿面积小于109’0-150:i;肝裂伤深度小于l-3CIT…  相似文献   

19.
肝门区肿瘤的MRI诊断和术前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MRI在肝门区肿瘤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肝门区肿瘤4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12例,肝门区胆管癌(HC)22例,肝门区转移性病变8例。MR检查包括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连续动态增强。连续动态增强为2次注射对比剂,首次经静脉团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约10ml,行全肝动态增强扫描,延迟至15min后,追加对比剂15~20ml(0.15~0.20mml/kg)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MRI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HCC的强化曲线以I、Ⅱ型为主(10/12,83.3%),HC的强化曲线以Ⅲ、Ⅳ型为主(21/22,95.4%),8例肝门转移病变的强化曲线呈多样化。(2)HCC组24支门静脉中,3支(12.5%)门静脉侧壁虫噬样侵犯,4支(16.7%)门静脉癌栓;HC组44支门静脉中,5支(11.4%)局部管壁受侵,8支(18.2%)向心性缩窄,11支(25.0%)门静脉闭塞;肝门转移病变组仅1例门静脉右支缩窄。(3)术前MRI对肝门肿瘤能否切除总的评估准确率为85.2%(33/42),HCC组评估准确率为83.30%(10/12),HC组评估准确率为86.4%(19/22)。结论 MR平扫、MRCP结合连续动态增强对肝门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胆管癌螺旋CT强化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 ,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肝门区胆管癌CT主要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低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在动态扫描过程中相对于肝脏密度的变化趋势为高、低、高。 75 % (2 1/ 2 8)的病变于门脉期 (10例 )和延迟期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 7.9% (19/ 2 8) ;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门区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