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分析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性疾病危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队列研究方法对居住在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进行调查 ,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随访和死因确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 ,将居住在高本底地区的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 3个组 ,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 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 (RR) ,并计算了个人终生累计剂量与超额相对危险 (ERR/Sv)。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非肿瘤死亡比对照地区增加 9% ,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地区 ,RR =1 0 9,P =0 0 1;危险显著增加的非肿瘤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 ,RR =1 4 6 ,P =0 0 0 4 ,其中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为RR =1.98,P =0 0 0 4 ;危险显著降低的主要是传染和寄生虫疾病 (RR =0 81,P =0 0 4 ) ,其中肺结核死亡为RR =0 .5 8,P <0 0 0 1。对各种死因及肝硬化危险在不同剂量组间的齐性检验结果表明 ,消化系疾病 (P =0 0 1)及肝硬化 (P =0 0 4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其ERR(95 %CI) /Sv也分别为 2 18(0 2 2 ,7 6 4 )和 10 94 (1 34,NA)。结论 高本底地区居民消化系疾病中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高于对照地区且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于癌症死亡的结果 ;肺结核死亡则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但由于目前资料的局限性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阳江高本底辐射调查地区居民鼻咽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正确评价高本底辐射致癌危险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固定队列中1987~1995年间鼻咽癌死亡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对照,1∶2配对。研究的因素包括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史与生活环境等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农药使用,吸烟、饮酒、饮食、医用X射线照射和鼻咽癌家族史等。资料收集采用面访方式。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数比(O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和P值。结果 有效访问了102例病例和202例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常摄入咸鱼、咸菜、豆豉和腊肉,慢性鼻炎史,家族鼻咽癌史等因素与鼻咽癌有显着性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经常摄入咸鱼,慢性鼻炎史和家族鼻咽癌史是鼻咽癌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控制某些因素后,引入高本底辐射,吃咸鱼和豆豉,吸烟和饮酒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吃咸鱼为鼻咽癌发病唯一危险因素(OR=2.8,95%CI:1.52~5.18);吸烟(OR=1.2,95%CI:0.65~2.22)、饮酒(OR=0.83,95%CI:0.38~1.78)和高本底辐射(OR=0.86,95%CI:0.44~1.68)与鼻咽癌的发病无明显关联。结论 经常吃咸鱼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本底地区居民的鼻咽癌发病与本底辐射关明异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 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1979~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1987~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辐射水平,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通过对125 079人1979~1998年的观察,共累积观察了1992940人年,期间总共死亡12 444例,其中癌症死亡120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癌两地区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同剂量组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的比较分析,以及部位别癌症死亡与估算的个人终生累积内外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任何癌症(含食管癌)死亡与剂量的一致性变化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但高本底地区剂量范围等于或大于400 mSv剂量组的居民中,肝癌死亡明显低于0~199 mSv剂量组的居民,RR=0.31(95%CI,0.1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归一化工作量的剂量估算方法,估算1980年建立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流行病学队列成员个人剂量计佩戴处的累积皮肤剂量(下面简称剂量),为队列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剂量依据.方法 收集定群队列成员自参加放射工作至2011年6月间射线接触史资料,结合检查类型和防护条件修正因素,利用Visual Basic编写程序对调查对象进行剂量估算,计算自参加放射工作至2011年6月期间的年剂量.结果 不同时期的平均年剂量有较大差别,1950—1965年为10.1(6.1~12.3) mGy/年,1966—1984年为3.5(2.1~5.4) mGy/年,1985—2011年为1.3(0.9~1.9) mGy/年.结论 本次调查中3 96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各时间段的平均年剂量与文献报道数值接近,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 建立一个包括89 694例暴露和35 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 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 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国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 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是小剂量长期照射的特定人群,调查旨在研究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在这一人群中的表现及特点,方法:收集定群队列1950-1996年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其相对危险(RR)计算采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的AMFTT程序。结果该定群队列来自江苏省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和同所医院其他科室医务工作者共7701人,累计观察了215355人年,期间发生恶性肿瘤312例,经性别、年龄调整,照射线全部肿瘤的相对危险RR>1;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显著增高(RR=3.3,95%置信区间为1.39-8.07);实体癌及白血病RR达1.2和2.6;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由对照组的55.0提前至51.3岁;照射组全死因RR为1.2。结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这一群体显现出辐射致癌效应。但要得出全面的结论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随访队列中最大的江苏亚组开展继续随访,分析1997—2011年队列随访期间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随访方案,经过统一培训后,组织开展随访工作。采用Epicure之Datab计算随访队列1997—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分组列表,利用AMFIT进行分组资料的Poisson回归,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共随访7 088人,其中,照射组3 668人,累计观察94 651.2人年,失访率为5.79%。在此期间诊断新发恶性肿瘤441例。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全部恶性肿瘤的RR为1.44(95%CI:1.18~1.75),实体癌的RR为1.44(95%CI:1.18~1.75)。照射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RR=1.95,95%CI:1.30~2.92)、食管癌(RR=3.04,95%CI:1.20~7.70)、淋巴癌(RR=2.24,95%CI:0.67~7.48)、白血病(RR=1.57,95%CI:0.33~7.39)、喉癌(RR=2.47)和甲状腺癌(RR=2.80,95%CI:0.24~32.26)。对失访情况进行调整后,照射组实体癌的RR=1.2(95%CI:0.94~1.46)。结论 1980年前参加工作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增高,可能与其接受的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受照射后再增殖和TGF-α、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鼠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一次接受全身吸收剂量为5Gy的照射;另一组为用药组,照射剂量与方法同对照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注射Genistein。在照射后不同时间内杀死小鼠取出空肠,计数隐窝细胞数和分裂指数。并测定隐窝区和绒毛区TGFα和EGF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小肠隐窝细胞的分裂指数和细胞数上升幅度较低,用药组TGFα在隐窝区表达持续升高,而EGF-R在隐窝区的表达则较对照组低。结论Genistein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受照射后的再增殖,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GF-R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γ-干扰素和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和地塞米松(Dexa)对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旨在从细胞因子角度为抗纤维化有效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MTT比色、AgNORs银染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两种抑制剂对成纤维细胞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250×103U/L浓度的IFNγ和100μg/L浓度的Dexa均能明显抑制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结论一定浓度的IFNγ和Dexa对正常和IL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AgNORs合成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云锡矿工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概况,介绍了“氡砷复合,以氡为主”的病因学观点的现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的证据,提出矿工肺癌病因中氡/砷相对贡献的比值,提出利用该比值制定氡砷复合暴露时井下氡-砷空气浓度限值的办法及供肺癌矿工职业赔偿使用的计算病因概率的参数。作者认为由于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很难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计算云锡矿工的氡致肺癌危险系数。  相似文献   

14.
探讨榄香烯对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及亚群间调节作用的保护效应和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分离受60Coγ射线分次照射的小鼠脾脏L3,T4,Lyt2和B细胞,分别测定榄香烯对以上三种亚群细胞和L3,T4,Lyt2对B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同时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榄香烯提高了受照2.5Gy(0.5Gy×5d)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抗性,增强了L3T4对B细胞的辅助调节作用,提高了脾脏SOD活力和降低LPO含量。而对受照4Gy(0.8Gy×5d)和5Gy(0.5Gy×10d)组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榄香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靶分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用辐射防护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医学放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广泛应用,使更多的人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同时也促进了医疗照射防护工作的发展。文中重点综述了我国医用辐射防护工作者近年来在X射线CT的医疗照射防护、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剂量监测以及应用医疗照射防护体系,降低医疗照射剂量等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项指标研究出生前氚水照射对仔代大鼠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妊娠13天的成年Wistar大鼠腹腔单次分别注入不同活度氚水,各组仔鼠氚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0,0.044,0.088和0.264Gy。观察氚β射线对仔鼠出生后生长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在0.044Gy组即可使仔鼠连续通道转弯数减少,Y迷宫刺激回避反射逃避时间延长;在0.088Gy组即可使出牙发育延迟,平面翻正,负趋地性及听觉惊愕等新生反射和感觉功能出现的天龄延迟,Y迷宫刺激单向回避反射无误率降低,条件反射达标率降低;0.264Gy组张耳、开眼发育延迟,前肢悬挂时间缩短,Y迷宫刺激回避反射阳性率降低;绝大部分指标表现与剂量相关。结论出生前一定剂量的氚水照射可导致仔代大鼠生长发育的延缓及学习记忆功能的降低等神经行为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探讨放射损伤、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血清低分子成分与血清脂质成分对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膜片钳单通道方法测定离子通道活动的变化。结果伤后血清成分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有激活作用。其中,复合伤血清成分的作用更显著,且与单一伤者在作用方式上有所不同。结论伤后血清成分对心肌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活动的影响在伤后心脏功能抑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复合伤后心功能抑制加重的复合效应中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四种有机氚化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细胞取自11日胎龄小鼠中脑组织,对其进行高密度细胞培养,并加入有机氚化物与培养液。结果中脑细胞的分化比增殖对辐射更敏感。辐射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培养细胞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减少。以各指标50%的抑制剂量,用X射线为参考辐射估算的氚RBE值在4.6~8.7范围。混合辐射,特别是当使用3H-TdR时,能更有效地抑制中脑细胞的分化。0.05Gy即可产生可检测到的抑制效应。结论高密度中脑细胞培养系统对辐射极为敏感,来自有机氚化物的β射线对该系统中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的抑制作用与参考辐射X射线相比较,具有极高的相对生物效应比值。  相似文献   

19.
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对514例确诊癌症放疗、化疗的病人,随机分研究组(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疗前后免疫指标、白细胞变化、急、慢性放射性炎症的发生及治疗、癌症疼痛的止痛、生存质量及急性放疗反应与放疗平均剂量关系。结果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有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显著迅速的升高白细胞,防治急、慢性放射性炎症,迅速镇痛及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的功能。结论自体血离体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的提高,使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比常规放疗组的耐受量明显提高,放疗、化疗反应明显减少,未对肿瘤组织起保护作用,对正常组织起了较为合理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小鼠出生前受氚水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剂量阈值。方法选用孕龄125天和130天的C57BL/6J小鼠和Wistar大鼠,每克体重注入氚水活度(×104Bq)分别为000、2409、4818和14454,观察仔代生长发育、神经行为、脑细胞学、脑神经肽含量、海马神经元和Ca2+电流幅度改变等56项生物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最低剂量。结果以大鼠和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的56项生物学指标中,氚的致畸阈值:804%的指标分布在0030~0092Gy范围内,有少数指标(196%)分布在0093~0300Gy范围内。结论通过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低水平氚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存在剂量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