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相互联系以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3.2%(43/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有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黏膜COX-2表达均为阴性;COX-2表达阳性生存超过5年者(54.1%)明显低于COX-2表达阴性者(91.3%)(P<0.05)。结论COX-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OX-2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表达及与微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微血管形成的定量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8例原发性膀胱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COX-2进行检测,并对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结果膀胱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63.2%(43/6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COX-2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和浸润性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表浅癌组(P值均<0.01);有血管浸润性癌组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癌组(P<0.01)。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形成定量为(61.5±19.6),并与COX-2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与肿瘤浸润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及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HGF及c-Met的表达;并以分级、分期、复发、转移等临床特征分组,比较各组的阳性表达率。结果8例正常膀胱黏膜中HGF均为阴性表达,c-Met仅1例为弱阳性表达。而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62.2%,共表达率42.2%。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HGF及c-Met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初发和复发组H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s~T1组及T2~T4组c-Met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GF及其受体c-Me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呈过度表达,该信号传导通路主要以自分泌方式激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ta-1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mRNA与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结果:①Mta-1mRNA与蛋白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73.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经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Mta-1蛋白与Mta-1mR-NA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为0.945,P=0.000;CD34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ta-1mRNA与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3,P=0.000。结论:①Mta-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Mta-1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T2~T4 NXMO)组织中血管形成的定量研究,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3例淋巴结阴性及15例淋巴结阳性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血管进行染色,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血管形成的程度。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TCCB肿瘤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在TCCB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浸润性ICCB中MVD可推测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诱导型NOS(iNOS)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1% ( 47/5 8) ,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 (P >0 .0 5 ) ;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 ( 3 9.3± 19.5 )和( 2 9.3± 10 .5 ) /HP ,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MVD成正比 (P <0 .0 1) ;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表达 ,而移行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EphB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phB4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肿瘤MVD计数。结果:EphB4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EphtM阴性组与EphB4阳性组之间肿瘤MVD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hB4阳性程度不同的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B4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以及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均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膀胱癌患者30例.临床分期Tis1例、Ta2例、16例、T2 11例、T39例、T41例.病理分级G19例、G213例、G38例.采用丝裂霉素20 mg或羟喜树碱10 mg联合顺铂60 mg经膀胱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化疗栓塞前后膀胱镜下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病理观察及随访. 结果 化疗栓塞前后肿瘤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22例)及43.33%(13例); MVD分别为69.81±3.38及56.35±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直径分别为(2.17±0.88)及(1.58±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后肿瘤组织明显坏死、退变.3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4.6个月,5例复发(G1T1、G2T1、G2T3、G3T3、G3T4各1例,单纯移行细胞癌4例、混合癌1例),复发时间为栓塞后6个月1例.6~12个月2例,24~36个月2例.复发组栓塞前后VEGF阳性分别为5例(均为强阳性)及4例(阳性3例、强阳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强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分别为87.35±2.96、72.37±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栓塞后MVD值为53.15±3.50,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栓塞能降低膀胱癌组织VEGF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化疗栓塞可影响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使肿瘤降级降期,减少术后转移,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GLUT-1进行检测,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膀胱移行细胞癌中GLUT-1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GLUT-1不表达,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38例GLUT-1阳性表达(76%),高分级组GLUT-1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低分级组(P<0.01),T4期GLUT-1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Ta-1期及T2期(P<0.01,P<0.05),复发组GLUT-1平均光密度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GLUT-1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并预示着一种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GLUT-1可作为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P53、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BTCC 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和PCNA的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浸润型肿瘤组、G2和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 mP53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 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 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与MVD 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 .05) ;术后随访6 年,术后2 年内复发组明显高于6 年内未复发组( P< 0 .05) ,但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 结论 VEGF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并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癌患者TGF-β1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癌中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肾癌和6例正常肾组织进行TGFβ1多克隆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TGFβ1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在正常肾组织中仅1例呈阳性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28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肾癌组织中TGFβ1表达强度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与肾癌周围组织有无侵袭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TGFβ1表达是肾癌的恶性表型之一,且有可能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胸腺素β4(Tβ4)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Tβ4、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β4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1.7%比15.0%,P<0.05),其在深层浸润组中的表达高于浅层浸润组(97.4%比81.00,P<0.05);ILK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0.0%比18.3%,P<0.05);β-caten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7%比26.7%,P<0.05);E-cadher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30.0%比90.0%,P<0.05);Tβ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ILK、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胸腺索β4与膀胱移行上皮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一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癌基因PTEN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90例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0例,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NOS、PTEN和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90例乳腺癌中iNOS、PTEN、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6.7%、68.9%、51.1%和70.0%、65.6%、48.9%,凋亡指数为(4.98±0.57)%,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分期呈正相关,与凋亡指数负相关(P<0.05);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呈负相关,与凋亡指数正相关(P<0.05);COX-2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分期呈正相关(P<0.05).PTEN表达与iNOS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PTEN、COX-2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凋亡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PTEN的转录表达是iNOS促进乳腺癌进展的拮抗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检测9例膀胱癌标本中P62的定位,发现P62定位于细胞核。采用ABC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正常膀胱组织、14例膀胱慢性炎性增生组织和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62的表达,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得每例膀胱癌标本P62的表达强度,与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慢性炎性增生组织标本P62染色阴性,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34例P62染色阳性,P62表达的强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和不同分化程度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Id 1的表达 ,分析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与Id 1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11例BTCC和 12例正常膀胱组织Id 1表达。结果 Id 1正常膀胱组织 3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 2 5 % ;BTCC 97例表达阳性 ,阳性率 87.38% ,膀胱癌G1、G2 、G3 阳性率分别为 88.89%、87.5 %、85 .7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病理分级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2 .76 %、92 .4 5 % ,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Id 1过表达 ;Id 1与膀胱癌发生和侵袭性有一定关系 ;Id 1可能作为膀胱癌的一种肿瘤标记物为膀胱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KM2与多聚嘧啶串结合蛋白(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PKM2和PTB mRNA在不同分级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PKM1、PKM2和PT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KM1、PKM2与PTB的表达差异.结果 PKM2与PTB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明显增高,以高分级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最为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KM2阳性率为84.4%(38/45),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60.0%(27/45),P<0.05;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中的阳性率为95.6%(43/45),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55.6%(25/45),P<0.05,且PKM2的表达与PTB呈正相关.结论 PKM2与PT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TB可能通过对PKM2的选择性剪接而调控膀胱癌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9.
钙粘素E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钙粘素E(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钙粘素E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34例出现钙粘素E表达异常(5763%),其异常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钙粘素E的表达异常与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