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52例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7年1月本科诊治的5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5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对症处理和抗心力衰竭治疗后,45例病情缓解,4例行双腔心脏起搏器(DDD)治疗,3例死亡。结论尽早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对发现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进行处理,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以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DCM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定时定期心电示波监测记录。结果126例DCM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心电监测无一例完全正常,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占28.57%,其次为室性早博,占17.46%。其他有传导阻滞、房颤及室速等,其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室腔太小、心功能分级(NYHA)无明显关系。结论心律失常在DCM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99/126),且具有类型多、易变和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98例DCM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DCM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左房扩大程度密切相关,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左室扩大程度有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室腔的扩大无明显关系.结论 DCM患者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心脏结构改变有关,通过改善心脏结构的重塑可延缓本病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63例DCM患者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3例DCM患者均做静卧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63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发生心律失常54例,其中1种心律失常19例,2种心律失常30例,3种及以上心律失常5例。结论扩张性心肌病可表现多种心电图异常,心电图最常见的异常为ST-T改变。其次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PVS、PAS和心房纤颤。再次为传导阻滞,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室内传导阻滞以左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二者常合并出现。  相似文献   

5.
郑光卓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51-551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2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表现均为异常,其中ST-T改变(60%),其次为各类传导阻滞(55%)和心房颤动(30%)。对心电图各波段进行测定,显示QRS时限延长明显(117.3±31.6),与心脏超声检查测定的左室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对于心电图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ST段下移或心房颤动,以及心电图出现QRS时限延长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例(DCM)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44例,占91.70%。室性心律失常25例,占52.08%。房性心律失常19例,占39.60%。均与心功能分级有关(P<0.05)。结论DCM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多样,心功能越低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帮助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54例患者被初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根据心脏彩超、心肌Te99mSPECT、心电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确诊.结果 本组患者心脏彩超诊断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84.4%.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主要应与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资料表明,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衰等的关系,已有许多研究,但其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关系如何,少有报道,本文对60例DCM患者心电图QTd进行分析,观察其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莹 《河北医药》2015,(7):1032-103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住院的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45例D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者为左心室肥厚并心肌劳损,其次为左心房大,异常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左心房内径有直接关系,左心房内径50 mm以下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33%.3%;左心房内径50~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52.9%;左心房内径>70 mm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78.9%;左心房内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2种心律失常者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73.3%、20.0%和6.7%;有3种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心功能的Ⅱ、Ⅲ、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4%,32.1%和46.4%;45例患者中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心脏骤停,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有多种表现,发生率最高的是心率失常和异位心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要进行心脏超声波心动图检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至今不明,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心衰,血栓栓塞甚或猝死[1],其发病率居各类心肌病首位.心律失常是DCM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本文对95例DCM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动态监测记录,探讨其规律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及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DCM患者3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38±5.45)%vs(-6.08±3.76)%,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5.33)ms/RR间期vs(12.68±5.84)ms/RR间期,P〈0.05]。DCM患者中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可用来预测DCM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服用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随机对服用奥氮平160例,利培酮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奥氮平组心电图表现正常65例(40.63%),心电图异常95例(59.37%)。利培酮组心电图表现正常22例(36.67%)心电图异常38例(63.33%),两药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主要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ST-T改变,T波异常,Q-T间期延长,短P-R间期,U波改变。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两药的心电图异常率亦增加。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都会影响心电图改变,特别在药物增加和大剂量长期应用患者应复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继发的脂毒性在临床上具有扩张型心肌病(DCM)特点的心肌病变分布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具有扩张型心肌病变特点患者共259例,分析其T2DM患病情况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了解T2DM及FFA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DCM患者,特别是继发性者,具有较高的T2DM患病率,合并T2DM及高FFA水平的DCM患者心功能较差。结论 DCM患者具有较高的T2DM患病率及其继发的脂毒性,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出现心力衰竭时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及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为DCM心力衰竭患者93例,分别实施6min步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按心力衰竭程度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随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上述每组病例DCG至少检出2类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是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A、B、C三组心力衰竭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排序依次为C组〉B组〉A组,经方差分析,C组、B组与A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c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F=3.67,P〈0.05)。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类型多样,多为复合型,其严重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存在典型心电图表现,比例为45.2%。ST段抬高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有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8%。有3例(4.8%)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3.2%)患者为心力衰竭。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需密切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实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检查,便于使临床疾病诊断率大大提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硝普钠、硝酸甘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48例扩心病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各24例,记录并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硝酸甘油组有效率95.8%,硝普钠组有效率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李营  孙楠楠  刘柯 《安徽医药》2013,17(8):1360-136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或不伴肺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5例DCM患者。其中超声诊断伴肺高血压者38例,不伴肺高血压者27例。分析两者基本临床资料、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及血清总胆红素和肌酐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伴肺高血压DCM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不伴肺高血压DCM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肺高血压DCM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者明显增多,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显著扩张,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与不伴肺高血压DCM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酐水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肺高血压的DCM患者心脏扩张较明显,心功能分级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明显,肝脏功能损伤明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注射液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时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左卡尼丁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丁组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并随访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左卡尼丁组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对照组有更加明显的改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左卡尼丁注射液可缓解氧化应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