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仁杰  常双喜  闫圣杰  邢伟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0):805-808,814
目的:探讨胸前区体表定位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更多深静脉穿刺的选择。方法:收集2017-03—2019-12期间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12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穿刺置管方法分为A组(42例,胸前区体表定位腋静脉穿刺)、B组(4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和C组(40例,颈内静脉穿刺),分别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三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对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18例(42.86%),二次穿刺成功12例(28.57%),三次穿刺成功7例(16.67%),穿刺失败5例,穿刺总成功37例(88.10%);B组一次穿刺成功21例(47.73%),二次穿刺成功15例(34.09%),三次穿刺成功5例(11.36%),穿刺失败3例,穿刺总成功41例(93.18%);C组一次穿刺成功20例(50.00%),二次穿刺成功14例(35.00%),三次穿刺成功4例(10.00%),穿刺失败2例,穿刺总成功38例(95.00%);3组间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χ~2=0.442,P=0.813)、二次穿刺成功率(χ~2=0.578,P=0.790)、三次穿刺成功率(χ~2=0.930,P=0.633)、穿刺总成功率(χ~2=1.453,P=0.5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误穿动脉、气胸、导管异位分别为2例(4.76%)、0和1例(2.38%);B组误穿动脉、气胸、导管异位分别为4例(9.09%)、2例(4.55%)、2例(4.55%);C组误穿动脉、气胸、导管异位分别为4例(10.00%)、2例(5.00%)和0。3组间比较误穿动脉发生率(χ~2=0.893,P=0.710)、气胸发生率(χ~2=2.080,P=0.464)、导管异位发生率(χ~2=1.863,P=0.7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熟练掌握胸前区解剖结构,应用胸前区体表标志定位法行经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危重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比较接受足背动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的患儿在穿刺后,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足背动脉组(135例)穿刺点的青紫范围小于桡动脉组(120例),血肿发生率也低于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掌握了患儿足背动脉的解剖定位和穿刺技巧后,可在新生儿采血中推行足背动脉穿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技术在新生儿(包括低体重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62例行胸腹部手术及体表大肿瘤切除术的新生儿(包括低体重儿),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UG组)及体表标志定位组(S组),两组均先使用22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入外套管成功后,再行钢丝引导法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组穿刺操作的成功率、更换穿刺点的次数、穿刺并发症及平均穿刺时间.结果 UG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6.8%(30/31),明显高于S组的3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82,P=0.000);UG组的更换穿刺点的例数(2例)亦明显低于S组的例数(25例);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亦低于S组的64.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5,P=0.000);UG组平均穿刺时间为(4.366±1.137) min,S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3.70±5.3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3,P=0.028).结论 超声引导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万秀玲 《家庭护士》2007,5(4):25-27
[目的]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新生儿110例,其中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60例采用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结果]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0/50),头皮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是一项符合临床需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新生儿110例,其中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60例采用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结果]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0/50),头皮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是一项符合临床需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两种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8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分别给予改良穿刺法(实验组34例)和常规穿刺法(对照组34例),就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改良穿刺法疼痛程度较常规穿刺法明显减轻(P<0.01),提高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改良穿刺法较常规穿刺法疼痛程度轻,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改良穿刺在低水平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78例,血清PSA为4-20ng/mL,随机分为系统穿刺组(38例)和改良穿刺组(40例),系统穿刺组采用前列腺系统10点穿刺法,改良组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结合系统穿刺的改良10点穿刺法,所有穿刺标本送检,对照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系统穿刺组检出前列腺癌9例,改良穿刺组检出前列腺癌18例,系统穿刺组检出阳性率为23.68%(9/38),改良穿刺组检出阳性率为45.00%(1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2,P=0.048)。两组穿刺方法总穿刺针数为789针,系统穿刺组为386针,穿刺阳性针数为28针,系统穿刺组单针穿刺阳性率为7.25%(28/386);改良穿刺组为403针,穿刺阳性针数67针,改良穿刺组单针穿刺阳性率为16.63%(67/4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9,P<0.001)。结论:超声造影引导改良穿刺在不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实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90例(90个病灶),其中48例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常规超声组),42例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组)。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穿刺病理明确率、坏死区和血管显示情况;比较两组介入穿刺路径和穿刺针尖显示情况评分;比较超声造影组中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时相特征。结果:48例行常规超声引导肺穿刺的患者中,40例(83.33%)穿刺病理明确(其中恶性31例,良性9例),8例(16.67%)病理未明确;42例行超声造影引导肺穿刺的患者中,41例(97.62%)穿刺病理明确(其中恶性34例,良性7例)。超声造影组穿刺病理明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P<0.05),两组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组肿块内坏死区显示率和毗邻大血管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均P<0.05),坏死区最大范围显著大于常规超声组(P<0.05)。两组介入穿刺路径评分和穿刺针尖显示评分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组均优于常规超声组。在超声造影组中,恶性病变开始增强时间要明显早于良性病变(P<0.05),而二者造影达峰时间、减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超声造影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周围型肺实变穿刺活检中相比常规超声优势明显,能够明显提高穿刺病理明确率,并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60例行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360例行静脉穿刺患儿,静脉穿刺不成功率为22.2%(80/360),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因素(42.1%),操作者因素(29.4%),家长因素(18.1%)和环境因素(10.4%)。结论选择合适的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技巧,营造良好治疗环境和做好心理疏导等对策,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US)联合MRI靶向穿刺检测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选取18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对其中40例另行CEUS及MRI检查,所有病例CEUS或MRI检查高度提示为可疑病灶,先实施靶向穿刺活检,再对其余部位给予常规系统穿刺(SB),对照其穿刺病理结果,分析靶向穿刺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作用。结果 18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穿刺病理诊断前列腺癌71例,采用SB法检出53例(28.6%,53/185)。其中40例研究病例中MRI靶向穿刺法检出前列腺癌14例(33.0%,14/40),CEUS靶向穿刺法检出15例(37.5%,15/40),CEUS联合MRI靶向穿刺法检出18例(45.0%,18/40),前三种穿刺法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但CEUS联合MRI靶向穿刺法高于前三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单个穿刺点的检出率比较:CEUS联合MRI靶向穿刺检出率(60.5%,96/157)高于CEUS靶向穿刺(43.2%,35/81)或MRI靶向穿刺(32.9%,25/76),明显高于SB(11.9%,206/1 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CEUS联合MRI靶向活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阳性区减针穿刺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列腺CEUS发现有阳性区域的可疑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120例患者,随机采用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进行活检,其中48例行10点系统穿刺法,另72例采用造影阳性区减针穿刺法,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共诊断出PCa 76例(76/120,63.3%),系统穿刺组检出率64.6%(31/48),减针组检出率62.5%(45/72),两种穿刺法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系统穿刺组31例PCa共穿刺311针,其中阳性126针(40.5%),减针穿刺组45例PCa共穿刺372针,其中阳性276针(74.2%),两组穿刺针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穿刺组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减针组(20.8% vs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当前列腺C...  相似文献   

12.
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的穿刺置管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肝胆手术病人共400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锁骨上缘约2.0~2.5cm,穿刺针方向针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外侧缘.结果试穿成功率统计,首次试穿成功354例(88.50%),2次试穿成功为38例(9.50%),3次以上试穿成功为8例(2.00%);正式穿刺置管成功率统计,首次穿刺置管成功349例(87.25%),2次穿刺置管成功37例(9.25%),3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9例(2.25%),改用其他途径穿刺置管成功5例(1.25%).误穿动脉4例(0.10%),无1例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难题,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中的优点。方法选择100例需行外科择期手术的肥胖小儿,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直视下穿刺置管的对照组(50例)和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组(50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48例(96%),二次成功2例。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6例(52%),二次成功19例,两次以上成功5例。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常规穿刺置管相比,具有穿刺损伤轻,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与置管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8月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对观察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穿刺置管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经穿刺针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完成穿刺置管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而出现外渗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肝脏局灶性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病灶相关因素(病灶病位、大小、有无坏死、病灶性质)、操作相关因素(穿刺次数)对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穿刺诊断准确率为94.8%(235/248),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8/248),其中疼痛占6.9%(17/248),出血占4.0%(10/248);肝脏局灶性病变大小和穿刺次数对并发症发生均有影响(均P0.05);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次数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547),肝脏局灶性病变大小为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β=-1.097)。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肝局灶性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低;肝脏局灶性病灶大小和穿刺次数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穿刺次数为危险因素,病灶大小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手背向心方向静脉穿刺法,观察组行手背逆行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69/75),高于对照组的77.3%(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渗漏发生率为6.7%(5/75),低于对照组的18.7%(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为33.3%(25/75),低于对照组的52.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实施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渗漏的发生,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方英  俎德学 《临床医学》2008,28(1):17-18
目的 分析先前腹部手术对腹腔镜第一穿刺点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9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腹部手术588例,先前无腹部手术1 382例.所有患者脐孔第一穿刺按不同穿刺方法分为A组(常规气腹组),B组(切开皮肤穿刺组),C组(切开筋膜穿刺组)三组.结果 先前无腹部手术的1 382例患者中,第一穿刺点穿刺失败9例(0.6%),成功1373例;先前有腹部手术的588例患者中,失败10例(1.7%),成功578例(χ2=4.756,P<0.05).从失败例数和努力次数来看,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相比,明显低于此两组(t=18.75和t=17.59,P<0.01).先前无腹部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点三种方法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5%(35/1 382).先前有腹部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6.3%(37/58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P>0.01).C组并发症发生率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3,P<0.01),而A组与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前有腹部手术史可以影响腹腔镜第一穿刺的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有腹部手术患者中腹腔镜第一穿刺可采用切开筋膜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肝脏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肝脏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24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灶大小、部位、性质、病灶内有无坏死)、操作相关因素(穿刺次数)对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48例患者均穿刺取材成功,穿刺诊断准确率为94.8%(235/248),并发症发生率为11.3%(28/248),其中疼痛的发生率为6.9%(17/248),出血的发生率为4.0%(10/24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病灶大小和穿刺次数对并发症发生率均有影响(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病灶穿刺次数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547),而肝脏病灶大小为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β=-1.097)。结论 肝脏病灶大小和穿刺次数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肝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穿刺次数为危险因素,病灶大小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华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39-7339
目的探讨微创抽吸治疗脑出血的CT定位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5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首次CT扫描图像,定出血肿最大中心层面。采用体表标志物CT定位法确定出最佳穿刺点、穿刺途径及深度,对血肿进行微创穿刺抽吸,并分析其准确性和疗效。结果穿刺针尖准确进入血肿中心者145例(96.67%),针尖稍偏离血肿中心者5例(3.33%),术后生活完全自理者47例(31.33%),部分生活自理者95例(63.33%),不能自理者4例(2.67%),无效死亡者4例(2.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146/150)。结论微创抽吸治疗脑出血用体表标志物CT定位穿刺法准确、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况,以期为临床新生儿挑选首优部位、合理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新生儿科需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穿刺护士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新生儿穿刺成功部位中选择四肢穿刺共235例(83.33%),留置时间为(2.08±1.22)d;选择腋下穿刺共27例(9.57%),留置时间为(3.07±1.77)d;选择腹股沟穿刺共13例(4.61%),留置时间为(4.62±3.1)d;选择头部穿刺共7例(2.48%),留置时间为(1.43±0.54)d;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7.66%,两次穿刺成功率为95.39%。结论新生儿最佳穿刺部位、穿刺工具有待进一步研究,护士仍需加强培训,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