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吴新员 《河北医学》2013,19(2):236-23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同期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辅助检查示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血尿酸(uA)等升高明显,肝大、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发生比例较肝炎后肝硬化高,与肝炎后肝硬化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GGT升高显著。提示GGT是反映酒精性肝硬化的特征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预后比肝炎后肝硬化好,但晚期二者预后差别不大。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肝硬化597例,酒精性肝硬化172例,混合性肝硬化99例。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肝功能分级、死因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肝硬化患者中肝炎肝硬化患者比例最高,为68.78%;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要明显大于酒精性肝硬化和混合性肝硬化(均<0.05);3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均要显著高于女性(均<0.05);肝炎肝硬化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脾大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0.01);3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肝性脑病,混合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原发性肝癌。结论不同病因肝硬化间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与直接死因上,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死因为肝性脑病,临床上应注重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同时加强对肠道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4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参数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以男性居多,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尤为显著(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比肝炎后肝硬化小,差异显著(P0.05)。与肝炎后肝硬化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MCV、GGT、AST/ALT显著升高(P0.05),而Hb、RBC、TBIL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肝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区别.方法 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23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了针对性对比.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ALC组患者的右上腹痛、黄疸、肝肿大的发生比率显著高于LC组,而脾肿大以及腹水发生比例显著低于LC组.临床检查方面对组间GCT、AST/ALT、UA、TC、TG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较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指标有显著升高;在并发症方面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并发胆囊炎和胆石症、胰腺炎的几率显著高于肝炎性肝硬化组.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ALC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应考虑针对二者不同情况,在临床治疗上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应及时戒酒并提倡人们应节制饮酒,减少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继发性纤溶情况。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D-二聚体作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纤溶亢进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和并发症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二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和慢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辅助检查指标和常见并发症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具有不同的体征表现及并发症类型,肝硬化辅助检查指标各有差异,为两种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炎后肝硬化经超声诊断结果的特异性.方法:对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及同一时期的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种类型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的特异性.结果:经超声诊断之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明显增大但是形态正常,其回声弥漫增强出现的几率显著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缩小且形态失常,表现出肝被膜锯齿状,并且肝脏内不规则回声增高几率、鳞片状高回声发生几率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0.05);这两类患者在脾脏厚度以及门静脉内径上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可以有效地分辨出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炎后肝硬化,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段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99-1800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超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94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102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B超表现.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右叶斜径>140 mm、肝表面光滑发生率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表面锯齿状、 粗大不规则结节发生率低于肝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为(13.71±1.55)mm,肝炎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为(13.95±2.44)mm,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超表现方面有区别,可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52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和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在临床体征及辅助检查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通过对面色黝黑、肝掌、蜘蛛痣、肝大、男性乳房发育等体征及GGT、AST/ALT、B超等检查结果,有助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疾病不同分为肝炎肝硬化患者为A组、酒精性肝硬化为B组,对比两种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时临床效果。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各指标对比时脾脏厚度更厚、右肝斜径更、门静脉内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主要表现肝形态正常且体积变大,回声弥漫变强、腹水情况也较大整体发生率显著高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肝硬化分型诊断时,便于进行疾病分型,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诊断区别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后肝硬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诊断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80例,其中A组为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0例,B组为酒精性肝硬化90例,C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人群9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 A、B两组D-二聚体、PLT均高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项指标在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A组。A组阳性率61.11%,B组阳性率为1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在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表现突出,可作为两种疾病监测的诊断标准以及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起到预后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状况。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纳入到研究组中,再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2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回顾分析两组研讨对象的病历资料,对比其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脾肿大、肝肿大、腹水、右上腹疼痛、黄疸等临床症状方面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各指标对比,血清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AST/ALT、谷氨酰转肽酶指数,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胰腺炎、胆石症发生状况上来看,研究组14.52%、9.68%均高于对照组6.45%、3.23%,但原发性肝癌1.61%比对照组4.84%要低,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及时诊治酒精性肝硬化疾病,对其预后状况有明显改善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7例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萍 《当代医学》2010,16(30):67-68
目的分析酗酒和酒精依赖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将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2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抽签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HBV、HCV)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酒量、饮酒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乙醇摄入量80~300克/天,饮酒年限10~40年,以饮用高浓度的白酒为主。治疗组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大、腹腔积液、合并代谢综合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乏力、纳差、肝区痛、腹胀等症状以及肝大、合并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可能与酒精性肝硬化常伴有不同程度能量代谢异常、合并症较多、以及脂肪在肝脏内大量沉积有关。治疗组中DF值超过32者病情凶险,近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彩超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ALC)与肝炎肝硬化(L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并确诊的100例肝硬化患者,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ALC和LC两组,每组各50例.应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5MHz,自动存储图像).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不仅缩小且形态表现异常,肝脏被膜锯齿状;肝脏内不规则回声增高,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增大但形态基本正常,回声弥漫增强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有助于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27-130
目的 探究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92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酒精性肝硬化组(42例)和肝炎后肝硬化组(5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效果及超声表现。结果 (1)经超声检查显示,酒精性肝硬化误诊4例、肝炎后肝硬化误诊2例,一致性检测显示Kappa值为0.856。(2)在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方面,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2.00%、95.24%、93.48%。(3)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异常、不规则回声增强、肝被膜锯齿状所占比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但弥漫性回声增强所占比较肝炎后肝硬化更高(P0.05);而两组腹水所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4)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脾脏厚度较肝炎后肝硬化更小,但肝右叶肋下斜径、肝左叶厚径较肝炎后肝硬化更大(P0.05),而两组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林铭华 《中外医疗》2016,(23):103-10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方便抽取2012年6月—2015年10月入住该院的7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组)与5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并发症。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减退、腹胀、肝掌、蜘蛛痣、黄疸、肝肿大、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0.36%、46.43%、48.21%、58.93%、66.07%、23.21%、26.79%、12.50%、42.86%、19.64%,显著高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且两组患者的AST/ALT、GGT、AL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治疗效果,应结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肝病患者96例,将其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4例,酒精性脂肪肝组10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7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另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125异常的病例数及百分数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组CA125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间CA125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早期酒精性脂肪肝时CA125已呈现升高趋势,CA125在酒精性肝病诊治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04例,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酒精性肝硬化)和B组(肝炎肝硬化),两组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彩超检测值情况,彩超检测表现及肝体积、形态情况。结果 B组患者右肝厚径及右肝斜径彩超检测值明显少于A组,同时A、B两组彩超检测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肝体积增大及形态正常发生率均比B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检测具有积极鉴别诊断价值,可较明确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彩超在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超扫描检查,观察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彩超扫描图像的特征。结果彩超扫描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右肝厚度(98.8±8.9)mm、右肝斜径(142.5±12.5)mm、肝脏形态正常率100.0%、肝脏体积增大率95.3%,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且肝被膜锯齿状比例9.4%、肝内回声不规则比例14.1%,均明显低于肝炎肝硬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肝硬化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酒精性肝硬化在彩超下可见右肝厚度及斜径明显长于肝炎肝硬化,多数酒精性肝硬化肝脏形态正常、体积增大,多数肝炎肝硬化在彩超下可见肝被膜锯齿状、内部回声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