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S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行CSI治疗的10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ISR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CS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CSI术后发生ISR 28例,发生率为26.67%(28/105);发生ISR者与未发生ISR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和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ISR者与未发生ISR者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3 mm、支架长度>20 mm、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CSI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CSI后发生ISR的风险较高。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3 mm、支架长度>20 mm、术后未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术后未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CSI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致杰 《吉林医学》2013,34(24):4884-4884
目的:探讨引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的原因。方法:选择发生再狭窄的42例患者记为再狭窄组,另选择42例无狭窄的患者记为无狭窄组,分析引起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术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对置入支架后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均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78例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将其分为ISR组(20例)与非ISR组(58例),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ISR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与脂蛋白a[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病变支数、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P(a)、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糖尿病、吸烟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临床施行PCI术时,应严格把控植入支架直径与长度选择,术后密切关注生化指标水平,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架长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ACS成功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206例,术后12个月随访行冠脉造影复查,根据造影情况分为ISR组和非ISR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定支架长度在预测ISR中的作用。结果 A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发生ISR患者62例(30.1%),非ISR患者144例(69.9%)。ISR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高于非ISR组,支架长度大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支架长度和前降支、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与ISR的风险相关。支架长度预测ISR的AUC为0.701(95%CI 0.594~0.803),支架长度、前降支病变狭窄程度和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联合预测ISR的AUC为0.860(95%CI 0.763~0.957)。支架长度预测ISR风险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528,最佳临界值为29 mm。结论 支架长度与ISR相关,其对ACS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珂瑞  李勇 《医学综述》2022,(1):105-1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ISR)已成为影响PCI疗效的主要因素.ISR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关因素、介入相关因素和遗传相关因素等作用引起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导致病理性内膜增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标准化治疗策略.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患者(2 4个支架 )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平均 (7.3± 5 .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节段管腔内径减小≥ 5 0 % ) ,各例均有心绞痛症状。以标准方法行PTCA治疗。结果  2 4个支架中 ,完全阻塞 6个 ,不完全阻塞 18个。PT CA总成功率为 95 .8% ,冠状动脉最小内径由术前 (0 .5 9± 0 .46 )mm增至术后 (2 .2 9± 0 .33)mm(P <0 .0 0 1) ;狭窄程度由术前 (79± 15 ) %降至术后 (17± 4) % (P <0 .0 0 1)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6± 3.1)个月 ,16例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用PTCA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瘦素水平与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305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在术后12个月进行定量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瘦素水平,分析血浆瘦素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3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9.8%)男性高于女性。支架再狭窄患者的瘦素水平高于非支架再狭窄者[(6.7±2.1)μg/L vs(4.3±1.3)μg/L,P<0.05]。结论血浆瘦素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管理方法。方法将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发生再狭窄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分析发生支架再狭窄的原因。结果产生支架再狭窄危险的原因有尿酸浓度、胆固醇、术前狭窄等,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情况。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现再狭窄危险的因素有很多,对此我们要找出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管理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远期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关系,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方法:选择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并在一年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冠心病患者210例。根据冠状造影有无再狭窄发生分为两组,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再根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共三组。结果:210例患者共植入472枚支架,其中无再狭窄组共植入364枚,再狭窄组共植入108枚。再狭窄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58.6±16.9)mg/L较无再狭窄组(40.3±12.5)m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三组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DES内再狭窄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对于累及DES节段的再狭窄者行再次植入DES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Ⅰ型病变者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Ⅱ~Ⅳ型病变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后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否再次植入DES。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心肌梗死(MI)。结果共88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POBA)术(POBA组),46例行再次植入DES(DES组)。两组间各靶病变部位及各种原植入DES的涂层药物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再狭窄病变部位及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OBA组、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分别为(72.5±11.9)%、(76.2±9.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2±1.0)年,两组间MACE、TLR、M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根据DES内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局灶型ISR可行POBA术,而对于非局灶型或节段内ISR病变则需要再次植入DES。  相似文献   

12.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技术操作因素。 方法 :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系统 (QCA)分析和测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北大医院心内科 10 7例经 PTCA联合支架干预后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 ,再狭窄 6 3例 ,无再狭窄 4 4例 ,2 11处病变 ,置入支架 182枚 ,平均随访时间 (2 4 8± 2 3) d。随访时直径狭窄百分数≥ 5 0 %为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是二项分类变量。运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 (OR值 1.82 ,95 % CI:1.6 0~ 2 .5 8)、长病变 (OR值 1.4 4 ,95 % CI:1.17~ 1.87)、术后最小管腔直径 (ML D) (OR值 0 .16 ,95 % CI:0 .0 3~ 0 .80 )和多个支架 (OR值 2 .34,95 % CI:1.2 0~ 5 .4 4 )是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P <0 .0 5 )。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的危险因子 (P <0 .0 5 ) ,而术后 ML D与再狭窄呈相反的关系 (P <0 .0 5 )。 结论: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 ,增加再狭窄的发生 ,而术后ML D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成功地置入单个支架 ,造影效果满意的病人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药物支架再植入和切割球囊2种方法,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4例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经切割球囊或药物支架再次植入治疗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并于治疗时及术后(6.0±1.4)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介入治疗前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即刻切割球囊组与药物支架组:最小管腔直径[(2.54±0.45)mm vs(2.67±0.48)mm]及直径狭窄率(23.5%±10.3%vs 21.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药物支架组的最小管腔直径(1.86±0.63)mm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1.34±0.71)mm(P<0.01),且直径狭窄率显著低于切割球囊组(39.2%vs 47.8%,P<0.05)。药物支架组复发再狭窄和晚期管腔丢失量均低于切割球囊组[4.1%vs 9.8%,(0.52±0.48)mm vs(0.74±0.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支架再植入相比于切割球囊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于切割球囊组。  相似文献   

14.
<正>近10 a来,我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例数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30%[1]。尽管冠状动脉金属支架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果,但支架植入的长期结果仍受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风险的限制。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例数的增加,ISR的治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且无论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647、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209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为再狭窄组(n=45)和无再狭窄组(n=164),q PCR和ELISA检测血清miR-647,PTEN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血清miR-647与PTEN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47,PTEN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647水平升高,PTEN水平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miR-647与PTEN水平呈负相关(r=-0.701,P<0.001)。支架内径、Gensini积分、PTEN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独立保护因素,miR-647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647,PTEN水平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1,2.53ng/m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12.45、11.45及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3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将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部位、支架直径、支架数量,以及他汀类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2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32%。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情况、支架部位、支架数量、ADP受体拮抗剂及阿司匹林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糖尿病情况、LDL-C水平、高尿酸血症、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LDL-C水平≥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60例行PCI治疗并于1年[平均随访(10.2±2.5)个月]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MAU的测定及术后1年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与否的结果,分为无再狭窄组(NISR)(作为对照组)及再狭窄组(ISR)。依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结果ISR组MAU水平(60±19)mg/L,较NISR组(41±17)mg/L明显增高(t=5.109,P〈0.05);ISR组三支组MAU水平(83±12)mg/L较双支组(58-4-7)mg/L明显增高(P〈0.05),双支组MAU水平较单支组(38.9±2.0)mg/L明显增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发和晚发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972例冠心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有无ISR及NECP-ATP Ⅲ规定分为ISR组102例、非ISR组870例,其中早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 ±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