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即强制反复使用患侧肢体,限制健侧肢体,其理论基础依赖于皮质功能重组和行为心理上的重塑。此疗法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肢体的灵活性、实用性的提高,患者信心的增加和耐力的改善,有利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方法:恢复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10例,对照组10例,CI组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照组进行反复作业疗法,每周5 d,每日连续3h,共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采用MAL指数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采用WMFT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结果:治疗后1周2组的MA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CI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6及12个月的MA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的WMFT分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但对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功能障碍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50例,对照组50例,CI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给予30min强化训练,同时配合家庭中的日常生活限制健侧手使用每天到6h,根据制定的任务对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5次/周,连续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商(FMQ)来进行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为主,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5次/周,连续12周。结果:CI组治疗后FMQ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儿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中领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68-1969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希  曾翠琼  李凯风  周兰  刘思桦 《广西医学》2023,(24):3042-3045+3050
壮医针挑疗法以“三道两路”学说为基础,是壮医特色的外治法之一。该疗法因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在壮族地区广泛使用。本文对近年壮医针挑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优势,拓展应用空间,推动壮医的传承、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对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基础上增加强制性使用疗法(CIMT),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估指浅屈肌、拇对掌肌及第1、2蚓状肌肌力,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SA7550测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在治疗8周后评估患肢正中神经功能优良率。 结果:治疗8周后指浅屈肌、拇对掌肌及第1、2蚓状肌肌力、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正在神经功能评定优良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优化(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对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正中神经功能、残存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法。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正中神经损伤;行为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 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治疗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1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的据制定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治疗前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测验和简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P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限制使用健侧,用休息位夹板或吊带将健侧上肢固定,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90%以上,持续2周。强制使用患侧,实施针对性治疗,每周5次,持续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治疗后UEFT和STEF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2010年2月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25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组(改良组,13例)及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组,12例)。改良组给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仅在治疗时间内给予健侧上肢配带限制性手套限制,同时给予集中强化的塑形训练;常规组给予主被动关节活动、神经发育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等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4 h,每周5 d,连续2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 eyer运动评价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 I)进行评分。结果常规组治疗后FMA、ARAT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改良组治疗后ARAT、FMA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改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光量子血液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量子血液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肖应健(中医内科教研室)关键词光量子血液疗法,临床应用,综述光量子血液疗法,即紫外线照射并同步充氧血液回输疗法(简称UBI)。此法是指抽取病人少量静脉血或同型库存血,在体外经专门波段的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后,再输回病人体内以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儿童偏瘫引起肢体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儿童脑瘫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康复处理联合强制性运动,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每天强化训练患肢4h,每周5 d,疗程为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处理联合一般功能训练,不限制健肢使用。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部分)评分法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提高儿童脑瘫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加强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天灸属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是指将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潮红,敷后皮肤起泡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又称为发泡灸、药物灸、自灸、冷灸等。它通过穴位或局部的刺激、发泡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激发神经—体液—内分泌或经络—脏腑系统,从而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产生适应性调整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天灸"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北朝·宋凛《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谓之天灸。"战国帛书  相似文献   

13.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筋疗法治疗在许多特定的疾病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文检索近10年来有关经筋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展现经筋疗法应用于临床的主要疾病及其治疗效果,分析经筋疗法在各病种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优势,以期能更好地将经筋疗法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功能障碍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50例,对照组50例,CI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给予30min强化训练,同时配合家庭中的日常生活限制健侧手使用每天到6h,根据制定的任务对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5次/周,连续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商(FMQ)来进行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为主,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5次/周,连续12周.结果:CI组治疗后FMQ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儿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近10年天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文献研究,总结了此方法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疾病及痛症等疾病上的临床运用。目前针对疾病的辨证分型、穴位特异性、穴位组合、贴敷时间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根据中医对月经产生机制的认识以及祖国医学的脏腑、气血、冲任和阴阳学说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月经周期中卵巢功能变化的规律,模仿女性月经周期,以辨证论治为基点,调整肾-冲任-胞宫之间功能的平衡,从向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现就近十年来国内应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仲林  林忠 《中原医刊》1993,20(5):29-30
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为发展和普及这一独特的腧穴外治法,将1992年上半年我们的临床应用情况浅述如下。1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脊柱骨质增生症用当归针2ml加骨宁针2ml,以压痛点最明显的病变椎节处,沿督脉旁开0. 5~0.8cm各定一穴,每穴注药1.5~2ml,每日一次。治疗38例,体征完全消失13例,大部消失18例,有一定效果者7例。颞颌关节炎取患侧翳风穴,注入强的松龙25mg加2%普鲁卡因2~4ml,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或用地塞米松2~5mg代  相似文献   

19.
20.
整脊疗法就是通过规范娴熟的整复手法,有针对性地矫正人体错位失稳的椎体,使受压的脊神经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还可用来治疗内脏疾病,简称整脊治脏;也是长寿保健的最基本方法。脊神经在椎管内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其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面是椎间关节,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