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柚果皮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柚果皮挥发油均含有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α-萜品醇、香叶醛、β-石竹烯等成分。结论:不同产地柚果皮挥发油中有7个共有成分,但各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的柚果皮挥发油中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张倩茹  娄方明  王强  杨艳  李游  南莹 《中国药房》2012,(31):2937-2941
目的:分析贵州不同产地女贞属苦丁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丁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4种苦丁茶样品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62个化学成分,有13个共有成分。4种样品中含量最高的2个成分均为沉香萜醇和α-萜品醇。结论:不同产地女贞属苦丁茶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组成具有较大差异。本试验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女贞属苦丁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及江苏等五个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为薄荷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五个产地薄荷饮片中挥发油提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安徽产挥发油含量最高,广西产挥发油含量最低。五个产地挥发油中共计检出49种化学成分,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11种为产地特有成分。在16种共有成分中,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及乙酸薄荷酯是四种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之和介于51.51~81.73%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结论:不同产地薄荷饮片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存在的地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中药市场薄荷饮片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广西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5个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广西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广西5个产地的生姜挥发油得油率在0.11%~0.23%之间。5个产地的生姜挥发油中共有化学成分21个,相对百分含量在60%~85%之间。共有化学成分主要有1S-α-蒎烯(1S-α-Pinene)、莰烯(Camphene)、桉油精(Cineole)、龙脑(Borneol)、橙花醇(Nerol)和柠檬醛(Citral)。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中,同一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橙花醇的相对百分含量相差近10倍。结论: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不大,但同一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江产山胡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杜松醇、石竹素、别香橙烯氧化物、T-萘醇和榄香醇。结论浙江产山胡椒叶挥发油中香料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兴安白芷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的干燥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其与祁白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兴安白芷挥发油中检出244个色谱峰,鉴定了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13%。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醇(tetradecanol,19.43%)、α-柠檬烯(α-limonene,15.25%)、3-蒈烯(3-carene,10.94%)、正十二烷醇(1-dodecanol,5.74%)和1R-α-蒎烯(1R-α-pinene,3.85%)。结论:兴安白芷和祁白芷共有成分有38个,占兴安白芷挥发油总量的34.54%,其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类成分的数目和含量要远远低于祁白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牛至的品质资源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FID和GC-MS联用技术,鉴定六个不同产地的牛至挥发油的化合成分。应用主成分分析对牛至挥发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鉴定六个不同产地牛至的挥发油提取物共11-46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8.5 %-99.9 %。六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桉树脑和丁香油酚甲醚;第二主成分大根香叶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第三主成分是百里香酚,累计贡献率达99.57 %。根据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加权综合得分,河南商丘、安徽和伊犁这三个产地的牛至具有较好的品质。结论:首次比较六个不同产地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同的主要成分为香茅醇(72.7 %-85.3 %)、香茅醇乙酸酯(8.8 %-12.2 %)、百里香酚 (1.5 %-42.9 %)、石竹烯 (0.4 %-17.7 %)。获得牛至品质的综合评价,为地域栽培牛至的种质鉴定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20,(4):423-428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个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并计算得率;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中化学成分;通过NIST 14.L数据库进行化合物检索并鉴别;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采用SPSS 20.0软件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个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得率为0.10%~1.75%,其中以四川乐山市犍为县样品最高(1.75%)。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共鉴别出66个成分,相对分子量为126.20~392.66,以C10和C15化合物居多;相对分子量为136、154的同分异构体所占比例较大,主要为环烃基单萜烯类成分。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有12个共有成分,按相对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檬烯(24.90%)、萜品烯(14.71%)、(-)-4萜品醇(2.88%)、柠檬醛(2.33%)和α-没药烯(2.33%)、香叶醇(1.52%)、α-蒎烯(1.37%)、反式佛手柑油烯(1.16%)、异松油烯(1.13%)、棕榈酸甲酯(1.12%)、芳樟醇(1.09%)、乙酸香叶酯(1.04%);其中8个为单萜烯类成分,2个为倍半萜烯类成分,2个为酯类成分。不同产地佛手可聚为4类,即S2、S4、S6聚为一类,S1、S3、S7、S8聚为一类,S5、S10聚为一类,S9为一类。结论:不同产地佛手的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成分的含量在不同产地佛手挥发油中也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北沙参药材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房》2019,(22):3109-3112
目的:比较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3个产地北沙参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北沙参挥发油并计算提取率。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采用Xcalibur工作站对数据进行校正,采用NIST11.0质谱数据库进行化合物检索(匹配度>800),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莱阳北沙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0.013%,远低于安国北沙参(0.099%)和赤峰北沙参(0.105%)。分别从3个产地北沙参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5、18、27个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89.29%、96.76%、94.53%;镰叶芹醇是不同产地北沙参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共有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69.79%、90.89%、71.04%;莱阳产北沙参富含脂肪酸类成分,安国和赤峰产北沙参富含C15H24型倍半萜类成分。结论:不同产地北沙参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差异,提示应将其作为区分不同产地北沙参的化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壬酮(34.78%),其次为十三酮(10.94%)、乙烯基癸酸(9.43%)和α 红没药醇(7.41%)。结论浙江产竹叶椒枝皮富含甲壬酮,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