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PNS(0.05~0.4 g/L)对3~4周雄性wistar大鼠海马脑片(400μm)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 synaptic currents,EPSCs)和自发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 synapticcurrents,mEPSCs)幅度及频率的影响。结果:0.1~0.4 g/L PNS显著抑制海马脑片CA1区EPSCs(P〈0.05);0.05~0.4 g/LPNS可明显增加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mEPSCs的产生频率,但并不影响mEPSCs的幅度。结论:PNS可作用于突触前位点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活动产生调节作用,PNS增加mEPSCs频率的作用可能与促进突触前膜nAChR的激动有关,这可能是其调节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发挥益智作用的机制之一;PNS对EPSCs和mEPSCs的不同作用说明PNS是选择性抑制膜去极化所诱发的递质释放过程,PNS的这种选择性作用对于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周燕  田磊  徐林  莫宁 《医学教育探索》2007,(7):1032-103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3~4周雄性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对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PNS(0.05~0.4g/L)对刺激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PSCs)的影响,继而以脉冲间隔为50ms的配对刺激代替单刺激,通过EPSC2/EPSC1(P2/P1)值的变化观察PNS对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的影响。结果0.1~0.4g/L PNS显著抑制EPSCs(P<0.05),且PNS在抑制P1、P2的同时明显升高P2/P1值(P<0.05),加强了双脉冲易化,但PNS对IPSCs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NS显著减小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EPSCs而不影响IPSCs,说明PNS不是通过强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地抑制兴奋性神经元,而是对兴奋性突触传递直接产生抑制;PNS明显升高P2/P1值,说明PNS是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3.
红藻氨酸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激活海马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对CA1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KA (10 μmol/L)对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KA受体的激活不仅显著性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流(P<0.01),而且同时显著性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流(P<0.01)。结论KA受体通过激活同时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传入,对海马神经元动力学的平衡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癫痫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药物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 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电流-电压(I-V)曲线在离子通道层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断头法分离 Wistar 大鼠海马脑半球,运用切片机制作400μm 厚度的海马脑部切片。切片分别置于60μL 脂肪乳剂和依托咪酯(相当于10μmol/L)乳剂中孵育40 min。在 Schaeffer 侧支/联合纤维处给予单个刺激,同时改变 CA1锥体神经元细胞膜钳制电位(-100~+40 mV 时,变化幅度为20 mV),绘制 I-V 曲线,并且采用膜片钳内面向外式记录技术全程记录外向整流特性的单通道氯电流。结果在保持膜钳制电位-70 mV 的条件下,10μmol/L 的依托咪酯降低反转电位,其电位由-53 mV 左右降低为-60 mV 左右,I-V 曲线左移,相应的单通道氯电流明显增强,通道开放程度增加。结论在静息状态下,依托咪酯主要作用于兴奋性突触后膜 GABAA 受体,通过使其 EPSCs 的离子构成发生变化抑制兴奋性突触活动,此过程中外向的电流分量增加,发生的主要改变可能为氯离子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类型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出生后14~28 d龄正常大鼠进行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分别采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分离和记录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EPSCs)以及γ-氨基丁酸(galn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IPSCs),并进行神经元细胞内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NMDA受体介导的EPSCs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NMDA/谷氨酸电流比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体细胞GABAA受体介导的IPSCs下降时间较颗粒细胞的短(P<0.05),而峰值和上升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GABAA受体在大鼠视皮层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而NMDA受体在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γ 氨基丁酸A型 (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临床血药浓度异丙酚 (3~ 12 μg 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sIP SC)可被GABAA 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 (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具有增频作用 ,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 ,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 :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 ,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 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 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异丙酚(3~12 μg/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最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IPSC)可被GABA 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具有增频作用,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斌  胡三觉  鞠躬 《医学争鸣》2001,22(5):399-402
目的:研究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影响,并对其突触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电压钳状态下,记录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EPSCs和mEPSCs(miniature EPSCs)的影响。结果20μmol.L^-1的吗啡可分别使大鼠视上核神经元的EPSCs的频率下降65%,幅度养活,mEPSCs频率下降45%,幅度减少12%,结论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突触前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LTP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长时间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NMDA受体介导的LTP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PCPA(15μg/kg,1次/d,连续5 d)和阿托品(15μg/kg,从第8天开始注射,1次/d,连用2 d)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于注药的第2天起同步连续采集8 d脑电(EEG)、肌电(EMG)、眼电(EOG)对睡眠剥夺模型进行鉴定,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以脑片盲法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由NMDA受体介导的LTP变化.结果睡眠剥夺组与对照组相比觉醒(Waking)明显延长,慢波睡眠(SWS),快波睡眠(PS),总睡眠时间(TST)明显减少(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睡眠剥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下降(P<0.05),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由NMDA受体介导的LTP诱出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脑室注射PCPA与阿托品导致的睡眠剥夺显著的影响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NMDA受体介导的LTP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的有效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海马脑薄片,采用细胞外场电位记录技术,用不同刺激参数刺激海马CA1区Schaffer传入纤维,记录海马CA1区LTD,寻找有效探讨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LTD的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结果:双脉冲间隔(paired-pulse interval,PPI)为200 ms,频率1 Hz,900对双脉冲为1组,共2组,组间隔10 min的双脉冲低频刺激(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PP-LFS)能够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 m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72.33±3.19)%和(69.11±2.80)%;与PP-LFS相同、仅仅刺激强度增加1倍的高强度的双脉冲低频刺激(high-intensity 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HI-PP-LFS)也能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m 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角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50.75±2.10)%和(50.90±5.52)%;NMDA受体拮抗剂APV能有效阻断PP-LFS和HI-PP-LFS诱导的LTD.结论:PP-LFS可有效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I区LTD,HI-PP-LFS可诱导产生更大幅度的LTD,且这种LTD是NMDAR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