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在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将荧光素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用于早期诊断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诊断与分型等.毫无疑问,应用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技术能更透彻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能增加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的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中渗的16例(19眼)采用ICGA和FFA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被检查19眼中,15眼FFA动脉期脉络新生血管和ICGA早期黄斑区荧光斑相应,而ICGA晚期荧光亮度加强,范围扩大,比FFA晚期更清晰。另有4眼FFA动脉黄斑部未见脉络膜新生血管轮廓,而在ICGA早期黄斑病变区见到荧光斑,晚期荧光斑加强,并向四周渗渗,比FFA范围明显扩大。结论:ICGA因红外光对色素上皮及黄斑叶黄素穿透性好而弥补FFA不足,但不能代替FFA,二才相互补充,可提高中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特征。 方法 对21例单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21只患眼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①21只眼人工嵴上FFA有透见荧光,ICGA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14只眼有脉络膜充盈缺损;②6只眼裂孔部位巩膜表面冷凝者FFA见局部斑片状荧光素渗漏,ICGA造影晚期局部脉络膜斑片状强荧光;③6只眼裂孔部位光凝者FFA见光凝斑周伴少许荧光素渗漏,ICGA无明显强荧光;④ICGA视盘周围及下方扇形充盈迟缓2只眼,颞下人工嵴后片状充盈迟缓2只眼。 结论 人工嵴上FFA的透见荧光和ICGA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影像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主要的FFA和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19)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其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已有文献报导 ,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报道较少[1] ,笔者最近遇到 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 ,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例 1  女 ,43岁。左眼视物不清 1年 ,于 1999年 3月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 2 ;左眼 0 1,不能矫正。双眼前节及右眼底正常。左眼底视乳头颞上方…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屈光状态-6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 者30例57只眼,进行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比分析其FFA和ICGA检查图像。 结果 57只眼中FFA显示早期背景 荧光减弱25只眼,晚期显示新生血管形成10只眼,漆纹样裂纹形成40只眼;ICGA显示睫状后短动脉8只眼,背景荧光减弱35 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8只眼,漆纹样裂纹形成52只眼。 结论 高度近视眼的FFA和ICGA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背景荧光减弱,漆纹样裂纹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FFA 和ICGA 同步检查能更全面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理变化,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病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87-89)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视网膜下出血中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 cularization, CNV)的定位、分型,以及对出血面积测量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检查确诊为AMD视网膜下出血的177例患者(177只眼)的相关资料,分别在其FFA和ICGA图像上进行CNV的定位和分型,并从中随机抽取30例AMD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FFA和ICGA图像进行出血面积测量。结果FFA图像显示,177例患者中,160例患者( 90.4%)的CNV能够较明确定位和分型,24例患者(13.6%)的CNV符合激光光凝条件;ICGA图像显示,175例患者(98.9%)的CNV能够较明确定位和分型,51例患者(28.8%)的CNV符合激光光凝条件。2种造影检查对CNV定位和分型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Z=-0.383,P=0.701;χ2=2.993,P=0.810)。视网膜下出血的面积测量中,由FFA测得的 数值(x-=26.610 mm2,M=13.548 mm2)较ICGA(x-=24 .714 mm2,M=12.875 mm2)大,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Z=-3.000,P=0.00 3)。结论ICGA检查不但能提高AMD视网膜下出血中CNV显影的可能性,还能提高AMD患者激光光凝治疗的可行性;而FFA对评估AMD视网膜下出血的面积效果较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49-151)  相似文献   

7.
激光扫描眼底镜同时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iel  E 《眼视光学杂志》2000,2(3):173-17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是检查和记录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状态的重要诊断技术。现代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 6 0年代就应用于临床 ,人们已经有很清楚的认识 ;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是 90年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虽然目前FFA、ICGA的检查在各地已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探讨中心性渗出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特征。方法,对21例22眼“中渗”患者同时进行FFA与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脉络膜循环特征 ,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因素。方法  14例(2 8眼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按常规方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结果  14例 (2 8眼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2 .92± 2 .14s。造影早期脉络膜背景荧光暗淡 ,周边视网膜可见细点状色素上皮萎缩透见荧光及色素斑块遮蔽荧光 ,中晚期周边及后极部视网膜荧光素渗漏 ,呈斑片状强荧光。吲哚青绿造影动脉显影时间 13.86± 2 .73s。造影显示周边及后极部脉络膜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  FFA和 ICGA造影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造成的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感光细胞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

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 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

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和眼底影像学检查,包括眼底彩照、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分析其眼底影像学特征,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单眼发病。男7例(17.95%),女32例(82.05%),年龄53~86(71.33±9.06)岁。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76.92%)。除1例为双瘤体外,其余均为单瘤体。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眼底彩色照相和SD-OCT检查,38例完成FFA检查,8例完成ICGA检查。各项检查发现大动脉瘤体的情况:眼底彩色照相32例(82.05%),SD-OCT检查31例(79.49%),FFA检查32例(84.21%),ICGA...  相似文献   

13.
The necessity of treatment of retinal macroaneurysms is still a subject of discussion since some macroaneurysms may heal without any treatment with good recovery of vision while others are the cause of lasting visual impairment. So far only a few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concerning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six patients with a diminished visual acuity in one eye caused by a retinal macroaneurysm. The results of laser-coagulation in five of these are demonstrated. One patient showed spontaneous disappearance of a macroaneurysm. Some aspects of the method of photocoagulation are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一种获得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全身情况有关。视网膜大动脉瘤由于管壁薄弱高血压情况下易发生渗出或出血引发其他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诊断。瘤体本身有自行退化倾向,病变未累及黄斑区者视力预后良好。但当渗出和/或出血累及黄斑时,严重影响视力,需一些可行性方案治疗。了解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种检查方式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表现及不同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对应的多种治疗方案,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疑似脉络膜血管瘤35例患者。方法对临床疑似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35例,彩色眼底照相后,行30°及150°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主要指标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的成像特征。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为所有35例患者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即显荧光,至动静脉期荧光增强、融合,荧光素渗漏,其间夹杂斑点状弱荧光;静脉早期瘤体呈多湖状,可见血管网形态,晚期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区。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早期可清晰显现瘤体由脉络膜血管团组成,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融合呈强荧光灶。150°广角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眼底成像提供了瘤体的整体形态。结论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中FFA和ICGA同步造影及全景造影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Stargardt病的FFA和ICGA同步造影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对7例14眼典型的Stargardt病患者进行FFA和ICGA同步造影检查,对所摄取的同步图像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14只眼的FFA检查均表现出明显的脉络膜湮没征(choroidal silence sign or dark choroid),ICGA则能显现脉络膜血管,但有10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影像比正常的暗。黄斑部病变在FFA检查中,14只眼均表现为典型的横椭圆形强烈的透见荧光,而在ICGA检查中,早期14只上均表现出比周期更强的脉络膜血管荧光,晚期(>20分钟)有8只眼发现围绕黄斑病灶有一环形的弱荧光晕,8只眼除黄斑病灶外还伴有黄色斑点,在FFA检查中,黄色斑点大部分表现为高荧光斑,而在ICGA检查中则在大部分表现为低荧光斑,偶而有散在的高荧光点。结论:FFA和ICGA同步造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同一病变部位,在同一时刻,不同造影的不同荧光表现,其联合应用可以加深对Stargardt病病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丁宁  史雪辉  田蓓  王光璐  魏文斌 《眼科》2010,19(5):344-347
目的了解脉络膜转移癌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明确原发灶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12例(17眼)。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12例(17眼),散大瞳孔后拍摄彩色眼底像,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观察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主要指标FFA及ICGA各期瘤体荧光表现及差异。结果FFA早期16眼瘤体呈低荧光。ICGA早期17眼瘤体均为低荧光,且低荧光范围略大于FFA;11眼在瘤体边缘见异常脉络膜血管。FFA静脉期显示瘤体表面视网膜血管迂曲、毛细血管扩张及微血管瘤;中晚期渗漏明显,肿瘤边界模糊,色素斑块及出血表现为荧光遮蔽。ICGA中晚期,13眼瘤体边缘见斑驳淡荧光,4眼淡荧光位于瘤体中央,晚期瘤体轮廓较FFA清晰。对于1眼瘤体扁平、面积较小的病灶,ICGA可清晰显示,而FFA表现不典型。结论ICGA对确定肿瘤特别是小而扁平的瘤体的轮廓及脉络膜血管异常有优越性,FFA可显示肿瘤导致的视网膜血管及色素上皮改变。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OCT、FFA、ICGA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FFA示视网膜渗漏逐渐减轻至消失.治疗前ICGA示弱荧光黑斑、脉络膜灌注不良、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管壁染色和渗漏、片状强荧光,治疗后上述病变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眼B超、OCT、FFA、ICGA对VKH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对VKH的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诊断为非典型RP的15例(30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其中5例同时做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15例非典型RP包括中心性RP3例;无色素性RP4例;白点状RP2例及Bietti’s结晶样RP6例;彩色眼底像显示其眼底表现各有特点,但FFA均显示有程度及范围不一的椒盐状透见荧光及多灶性脉络膜萎缩;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血管透见性增强,后期比FFA更清楚显示多灶性脉络膜萎缩的边界范围。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FFA和ICGA结合检查,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非典型RP眼底表现特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循环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眼病诊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萍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104-1108
近年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技术(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眼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眼底病治疗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相比ICGA具有许多特点,对脉络膜循环的显示更加明了,使医生能直接观察到脉络膜的血管构造和血液循环优点,从而补充了FFA的不足。本文就当今ICGA在眼病中的适应证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