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转染能否使肿瘤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 在体外诱导出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反应.方法:携IL-18 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经肝癌细胞株HepG2冻融抗原致敏的DC(AdIL-18-HepG2/DC), FACS分析AdIL-18-HepG2/DC表面分子的表达, ELISA法检测IL-18的分泌水平, 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杀伤效应.结果:AdIL-18-HepG2/DC较未转染DC能高水平地表达CD1a、CD11c、CD80、CD86以及HLA-DR;较未经IL-18转染的DC分泌较高水平的IL-18.AdIL-18-HepG2/DC 能非常有效地刺激自体T 细胞增殖(CPM 值为228 018±1 079),其刺激强度显著强于AdIL-18DC、HepG2/DC、AdlzcZ/DC及DC(均P<0.05).当靶细胞为HepG2时,AdIL-18-HepG2/DC诱导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并且其杀伤能力与效应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IL-18 基因转染且肝癌抗原致敏的DC可以显著增强DC的特异性抗肝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IL-18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可诱生IFN-2的产生、增强NK活性和Th1型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转染IL-18基因的DC以肿瘤抗原肽冲击致敏后对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作用.首先从C57BL/6小鼠骨髓培养DC,按MOI=100进行体外转染AdIL-18及AdLacZ基因,X-gal染色提示转染效率大于95%;转染smIL-18后24h、48h,ELISA测定上清中IL-18因子水平分别为(45±8)ng/ml和(54±7)ng/ml;以RT-PCR方法可检测到含插入信号肽的IL-18mRNA的表达,对照DC上清中则未检出;测定DC-IL-18培养上清的活性发现IL-18基因转染之DC上清能显著刺激ConA活化的小鼠脾脏T细胞产生IFN-γ,且与IL-12有协同作用,对照组DC上清则无此作用.FACS检测msIL-18基因修饰前后DC表型发现,提示msIL-18基因修饰后24h,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但la,B7-2,  相似文献   

3.
宋文刚  叶欣  巩利鹏  马世彬  李雅林  康莉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27-1329,1333
目的:观察经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经IL-18重组腺病毒感染后(IL18-DC),再经Hepal-6肝癌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后通过皮下注射用于荷瘤小鼠的治疗.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4 h51C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及CTL杀伤活性.结果:致敏IL18-DC组体内诱导NK细胞活性与未致敏IL18-DC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明显高于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致敏IL18-DC组体内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IL18-DC组、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致敏IL18-DC组免疫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未致敏IL18-DC组、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结论: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IL-18基因修饰的DC疫苗进行体内免疫治疗,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New Yorkesophageal1)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GEXESO1经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GSTESO1融合蛋白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GSTESO1融合蛋白肽致敏后诱导特异性CTL增殖。以此CTL为效应细胞,分别以NYESO1阳性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表达NYESO1的肝癌细胞株H2P为靶细胞,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GEXESO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的GSTESO1融合蛋白肽,纯化后的质量浓度为50 μg/ml;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成功培养人外周血DCs,其表型分子HLADR为91.4%、CD86为70.5%、CD83为71.2%、CD80为55.3%。NYESO1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GST刺激组、未致敏DC组和无DC刺激组(均P<0.05),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53.23±3.78)%,P<0.01\];相同条件下CTL对H2P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NYESO1抗原致敏的DCs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NYESO1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原致敏DC诱导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与单独LAK、CIK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常规诱导出DC、CIK、LAK细胞;用肺癌A549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冲击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把CIK细胞、DC-CIK细胞、LAK细胞和DC-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原代细胞作为靶细胞,共分为4组,在10:1、20:1、50:1的效靶比时,进行杀伤试验,使用LDH释放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经肿瘤抗原冲击后在镜下呈典型成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肿瘤抗原冲击和未经肿瘤抗原冲击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DC—LAK细胞、CIK细胞和LAK细胞(P〈0.05),随着效靶比的升高,DC-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随之增强(P〈0.05)。[结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诱导特异性CIK细胞,DC-CIK细胞对肺腺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DC—LAK、CIK、LAK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细胞株A549的肿瘤冻融抗原(Ag)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Ag+DC)与CD3AK细胞混合培养制备的Ag+DC+CD3AK对肺癌细胞株A549特异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BMC)分别制备DC细胞、CD3AK细胞,用肺癌细胞株A549的制备肿瘤抗原(Ag),用Ag负荷DC制备Ag+DC,再把Ag+DC和CD3AK共培养制备Ag+DC+cD3AK细胞;用MTT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UBMC、CD3AK细胞,Ag+CD3AK和Ag+DC+CD3AK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各种效应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是:Ag+DC+CD3AK(62.11%)〉Ag+CD3AK(50.34%)〉CD3AK(45.91%)〉UBMC(34.35%),而且Ag+CD3AK组的杀伤活性高于CD3AK组(P〈0.05);Ag+DC+CD3AK组的杀伤活性更明显的高于CD3AK组(P〈0.01)。结论 Ag能增强CD3AK细胞对亲本靶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肿瘤抗原负荷的DC(Ag+DC)能进一步增强CD3AK细胞对亲本靶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为CD3AK细胞的特异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抗原提呈细胞(APC)作为免疫反应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APC,能促发机体的初次特异性免疫反应,负载肿瘤抗原的DC进行肿瘤生物治疗,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并在少数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珠蛋白(mammaglobin A, MGBA)负载脐带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剖宫产女性志愿者的脐带血,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诱导DC生成,用MGBA致敏DC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CT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的表型(CD83、CD86、HLADR)变化,ELISA法测定IL-10、IL-12分泌水平,CCK-8法测定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成功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MGBA负载DC诱导的MGBA特异性CTL对乳腺癌细胞MDA-MB-415 产生显著的杀伤效果(P<0.05);加入HLA-I 抗体可显著减弱杀伤效果,加入HLA-II 抗体细胞毒活性无显著变化,加入HLA-I 抗体或HLA-II 抗体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杀伤性均无影响。结论:MGBA 能明显加强脐带血DC 诱导的CTL 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该杀伤活性具有MHC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ras多肽的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 诱导培养外周血DC。表达K-ras突变体的胰腺癌细胞株全瘤、单纯K-ras突变体多肽和K-ras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分别致敏DC。致敏DC刺激T 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 Patu 8988、SW1990细胞系制备荷瘤裸鼠模型评价CTL 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负载全瘤抗原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 对胰腺癌有较好的抑制,负载单纯K-ras(12-Val )突变体多肽、K-ras(12-Val )突变体表位肽阳离子纳米颗粒的DC其诱导产生的CTL 对表达K-ras(12-Val )突变体阳性(Patu 8988)的胰腺癌有较特异的抑制作用,而对K-ras(12-Val )突变体阴性(SW1990)的胰腺癌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诱导的CTL 可显著提高对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并显示其可增加抗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与扩增脐血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利用DC与热休克处理的肿瘤抗原联合诱导产生一种高效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方法用GM-CSF和IL-4联合刺激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再用加热处理的肿瘤抗原负载,与同源的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LAK)细胞共培养.用电镜观察DC形态,CD1a和HLA-DR试剂盒检测DC细胞表面CD1a和HLA-DR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在体外,DC-LAK对同源的SPC-A-1细胞具有相对特异的杀伤作用,LAK和DC-L的作用不具有明显特异性,DC-LAK的细胞毒作用最强;加热抗原组作用明显优于未加热处理组.结论将DC与热休克处理的肿瘤抗原联合,可以诱导产生一种高效并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目前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热休克处理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增强其体内抗肿瘤作用.本实验研究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分为4组,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热休克处理后超声破膜,以其细胞裂解液负载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DC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杀伤活性;并将DC接种于荷瘤小鼠皮下,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与冻融抗原-DC组、DC组、PBS组相比,热休克抗原-DC诱导的CTL对CT26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相同效靶比(P=0.00)下其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强于前者{(0.99±0.19)g vs.[(1.27±0.28)g、(2.19±0.35)g、(2.14±0.27)g],P均=0.00};用其进行免疫后对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28±18)mm3 vs. (313±52)mm3,P=0.04],并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57±7)d vs. [(40±3)d、(25±3)d、(24±3)d],P均=0.00}.结论: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结肠癌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T24膀胱肿瘤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Dc,检测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并用M1rr显色法测定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膀胱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产生显著的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包裹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特性及树突状细胞(DC)对其摄取的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简称NEMH-FITC),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脂质体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并检测其稳定性。将人外周血DC与NEMH-FITC共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摄取NEMH-FITC的情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5nm左右的纳米脂质体,其包裹率为37%,载药量为0.037g/L,于4℃放置6个月后性质稳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NEMH-FITC可被DC摄取。结论: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可有效地增强抗原递呈细胞对所载药物的摄取,可作为肿瘤抗原疫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包裹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特性及树突状细胞(DC)对其摄取的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MAGE3/HSP70-FITC的纳米脂质体(简称NEMH—FITC),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脂质体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并检测其稳定性。将人外周血DC与NEMH—FITC共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摄取NEMH—FITC的情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5nm左右的纳米脂质体,其包裹率为37%,载药量为0.037g/L,于4℃放置6个月后性质稳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NEMH—FITC可被DC摄取。结论: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可有效地增强抗原递呈细胞对所载药物的摄取,可作为肿瘤抗原疫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T24膀胱肿瘤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Dc,检测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后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影响并用M1rr显色法测定致敏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膀胱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经膀胱肿瘤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产生显著的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有明显的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7.
HIFU治疗后肿瘤抗原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其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IFU治疗小鼠H22抑制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增强的机制。方法:正常小鼠骨髓中提取骨髓细胞,在rmIL-4、rmGM-CSF奈件下培养7d,制备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HIFU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癌后产生的肿瘤抗原活化树突状细胞,再用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用MTT法检测CTL在体外特异性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和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22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H22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H22肿瘤粗提物组和HIFU后H22肿瘤粗提物组(P〈0.001),但对非靶细胞B16肿瘤的杀伤率与上述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6肿瘤HSP70-肽复合物组CTL对B16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78.5%,对H22细胞的杀伤率为21.4%,表明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HIFU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中的HSP70-肽复合物作为肿瘤疫苗,通过活化DC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为CTL,发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 vs(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 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诱导的CTL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机理。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对其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杀瘤活性和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对TSA来源的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与超抗原SEC联合应用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