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充盈超声在胃癌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充盈超声技术在胃癌术前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胃腔充盈后,行胃及周围器官检查,对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期;同时以病理分期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胃充盈超声对120例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9.1%、77.4%;与同期报道的超声内镜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率81.0%、73.0%、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胃充盈超声技术在胃癌切除术前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对照组仅行常规胃癌D2式根治术.术后对所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所切除的胃系膜中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影响胃系膜转移的因素.并计算1、2、3年累积生存率和病死率以评估两组术式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清扫的淋巴结总数明显多(P<0.01),不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P>0.05).实验组所切除的胃系膜中存在癌转移的9例(17.3%),胃癌发生系膜转移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分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患者术后的1、2、3年积累生存率增加而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可以根据肿块的大小及临床分期(cTNM)合理选择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切除胃全系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评价CT低张造影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46例胃癌患者术前CT低张造影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CT低张造影较好地显示21例贲门癌、15例胃体癌、9例胃窦癌及1例全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灶.结论 CT低张造影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候选抑癌基因SASH1与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2例胃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SASH1和p-ERK的表达。分析SASH1、p-ERK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SASH1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AS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SASH1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0.05,P0.01;P0.05)。p-ERK1/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高、中分化腺癌(P0.01)。p-ERK1/2阳性率在Ⅲ-Ⅳ期胃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有远端转移患者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无远端转移患者(P值分别为P0.05;P0.05;P0.01)。SASH1与p-ERK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ASH1蛋白可能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进展。  相似文献   

5.
72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B超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1987年3月~1995年12月间应用B超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72例经手术病理等证实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B超诊断结果作一分析,以探讨B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72例胃癌包括胃窦癌58例,胃体部癌9例,贲门癌5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mRNA拼接和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方法对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CD44v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对20例患者的60份胃组织标本(20份胃癌组织,20份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粘膜)中CD44v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有CD44vmRNA阳性表达者胃癌组织16例。癌旁组织5例;1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5例阳性,4例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VCPmRNA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组织、淋巴结组织中VCPmRNA的表达。结果VCPmRNA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01),胃癌组织VCPmRNA表达丰度随转移淋巴结枚数的增多而增高,转移淋巴结数量≥16枚者高于〈16枚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VCP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癌细胞侵袭力较强,宜行扩大根治术;术前RT—PCR检测胃癌组织VCPmRNA表达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的可行性及其预测各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亚甲蓝对57例胃癌(T1、T2、T3期)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随后对患者行根治性胃全切除术及根治性胃近、远侧次全切除术。且于术中均行不同范围的胃周围淋巴结清除。结果 57例中有54例(94.8%)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28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6例存在前哨淋巴结转移,3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另有19例存在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由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89.3%(25/28),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4.4%(51/54)。结论 前哨淋巴结术中能够准确预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可战小手术范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有望在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患者中,尽可能免除常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陈峰  赵学钧  陈昌生  吴昊 《临床医学》2002,22(12):33-33
胃癌根治术即彻底清除胃的区域淋巴结 ,广泛地切除胃癌的原发灶 ,临床上不残留癌组织 ,已成为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规则。但若手术中操作不慎 ,盲目追求淋巴结清扫或扩大根治 ,易发生医源性副损伤 ,我院 1986~ 2 0 0 1年共发生胆总管损伤 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 7~ 68岁 ,平均年龄 5 1 3岁。胃窦癌肿并淋巴结转移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中 ,胆总管下段被完全缝扎 2例 ,部分缝扎 1例 ,胆总管下段切割伤 1例。胃小弯癌并淋巴结转移 ,术中胆总管中段缝扎 2例。1 2 临床…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转移是胃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胃交接部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1-2]。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除彻底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术中分别应用纳米碳和亚甲蓝显示食管胃交界部周边淋巴结及其淋巴引流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清扫,获得较好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33例早期胃癌和56例进展期胃癌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早期胃癌部分行EMR术,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或姑息手术,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7的表达.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的癌组织MMP-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的组织水平(P<0.02),且与胃癌的组织分型明显相关(P<0.01).2例黏膜层癌MMP-7表达强阳性的病例,行部分胃切除根治术,有1例发现淋巴结转移,但未被超声内镜发现.4例黏膜下层癌MMP-7表达强阳性的病例,3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超声内镜发现1例.结论 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相关,MMP-7高度表达的早期胃癌患者应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对胃癌所致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分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胃癌并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90例,其中发生于胃底部、胃体部及胃窦部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全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将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进行CT诊断并分别进行分组及分期诊断,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Kappa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各部位胃癌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中分组诊断的评估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N分期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一致性好。结论:1.MSCT对胃癌所致的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分组诊断优于传统分期方法。2.分组诊断可以降低非淋巴回流区域淋巴结和发生跳跃性转移淋巴结的漏诊率。3.分组诊断可在术前为临床手术的评估及展开做出重要的指引,使得临床医生在手术中对淋巴结进行重点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vmRNA拼接和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方法对正常胃粘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CD44v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对20例患者的60份胃组织标本(20份胃癌组织,20份癌旁组织.20份正常胃粘膜)中CD44v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有CD44vmRNA阳性表达着胃癌组织16例,癌旁组织5例;16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5例阳性,4倒无淋巴结转移者1例阳性(P<0.05)。5例有远处转移者均为阳性。所有60份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粘膜都表达标准型CD44(CD44s);而且两型胃癌中CD44v表达有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肠型)5例中2例阳性,低分化癌(弥漫型)15例中14例阳性。结论:CD44v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有普遍性,既可能是早期癌变出现的生物学指标,也可能是判断胃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肿瘤相关糖蛋白72-4(CA72-4)联合检测40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N0)周围淋巴结442枚。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9例有淋巴结微转移(22.5%)。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3患者微转移阳性率高于pT1和pT2患者(P<0.05)。胃癌患者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44.4%)明显低于无转移者(93.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分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作为治疗胃癌的手术方式之一 ,在临床上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了减少胆汁返流和与之有关的碱性返流性胃炎、残胃再发癌的发病率 ,延缓胃再发癌发病时间 ,我院于 1994年 8月以来对 2 0例胃癌在作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分切除后 ,采用改良Roux -Y吻合重建消化道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5岁。胃远侧部进展期癌 18例 ,其中巨大型癌 8例 ,溃疡型癌 8例 ,弥漫型癌 2例 ,早期胃癌 2例。1.1.2 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8、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差异,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23例胃腺癌组织(包括41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28、MM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p28和MMP2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2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在原发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p28和MMP2高表达的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28与MMP2、p28与β-catenin都具协同性,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检测胃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DNA含量并分析DNA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6例胃癌组织、30例相应癌旁组织、2 5例正常胃组织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在胃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 ,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 ( 1.39± 0 .2 3)、( 1.0 0± 0 .0 5 )、( 0 .99± 0 .0 5 ) ,胃癌组织的DNA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DNA含量相似 (P >0 .0 5 )。分化程度差 ,深度浸润 ,伴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织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分化程度较好 ,浸润较浅 ,不伴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组织。结论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一个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80例胃癌的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胃癌患者CT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并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进行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有56例患者于CT图像上有异常表现。其中24例表现为突向胃内的肿块影,28例表现为肿块灶内的腔内对比剂充盈区,另4例表现为胃壁广泛性增厚(皮革样胃)。64例患者伴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34例患者有腹部其他脏器转移。讨论: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组织仅侵及黏膜下层,而未侵及肌层的胃癌,且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进展期胃癌指的是胃癌病灶已经侵及胃壁肌层或浆膜下和浆膜层者。由于早期胃癌未侵及肌层,胃壁增厚不明显,CT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需依赖内窥镜及内镜活检来确诊。目前,CT仅能够对进展期胃癌也就是中晚期胃癌作出诊断。进展期胃癌的CT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或浸润性增厚、胃壁内膜明显不规则、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块影等。  相似文献   

19.
胃左动脉血流参数估价胃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左动脉血流参数估价胃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程度济南军区总医院董磊,卢兆桐,梁春香,孙桂武自1994年1月起对109例相继住院的胃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胃左动脉血流状态,通过与术中所见对照,回顾性了解术前应用彩超估计胃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鸟嘌呤插入/缺失多态性(4G/5G)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电泳对28例胃癌患者癌变胃组织与癌旁正常胃组织进行PAI-l基因4G/5G多态性检测和分析,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PAI-1 3种基因型在癌变胃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胃癌各期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胃癌患者4G/4G基因型频率为52.6%,4G/5G基因型频率为47.4%,5G/5G基因型频率为0%;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2.2%、55.6%和22.2%,两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G/4G基因型相对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侵袭和TNM分期无关,而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4G/4G型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