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刺和推拿逐渐被应用于体育运动范围,其预防运动障碍和恢复疲劳的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次着眼于针刺对运动和运动之间的短暂的休息时间的效果,以CYBEX350进行等速运动为负荷及指标,研究低频电针和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肌力和肌耐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用针刺治疗卒中,西方国家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将针刺应用于卒中患者。本研究旨在①分析针刺(含电针)对卒中后运动功能和(或)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改善作用,②观察通过高强度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诱导的、能产生可与电针诱导的肌肉收缩相比的收缩的感觉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临床实验于12个月期间在14名患头部肌筋膜疼痛病人身上进行。触发疼痛之点(TP)位于枕下肌、头夹肌、颈夹肌与颅顶肌中。所有患者于其牵涉痛区域(RP)中均有典型疼痛综合征。治疗系用电刺激TP及RP中之穴位,频率为70赫兹,强度逐步增加。所有病人在去除血浆LPH以前以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4个β-内啡肽含量范围(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大鼠慢性炎症痛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完全福氏佐剂造成单发关节炎大鼠慢性炎症痛模型,以体重、踝周长、跖屈及背屈关节疼痛试验评分为指标,评价多次低频(2Hz)及高频(100Hz)“足三里”穴位对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1)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多次100Hz TENS明显快于2Hz TENS;(2)在缓解关节肿胀方面,100Hz TENS的效果明显优于2Hz TENS;(3)在缓解疼痛方面,100Hz TENS的作用也明显优于2Hz TENS。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慢性炎症痛有治疗作用,但不同频率的治疗作用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作业疗法(OT)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了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作业疗法(OT)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进行治疗。评定方法是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简式Fugl-Meyer评估量表(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增加患侧上肢活动范围评分方面也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作业疗法(OT)来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法,作用于肌肉运动点,以屈伸交替的刺激方式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重建,观察此治疗方案对手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Fugl-Meyer腕手功能评分≥7分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常规康复),采集患者上肢肘和手腕部活动时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信号),提取特征值MAX、AEMG.结果:疗后两组患者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手腕部MAX、A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应用屈伸交替的作用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大鼠痛阈的时值变化观察分析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的镇痛效应,并与电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NS具有较强的镇痛效应,在镇痛作用上与电针无明显差异,但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更明显的后效应。不同刺激点连接方式的TENS刺激有着相似的镇痛效应。TENS疗法存在与电针相同的镇痛个体差异性,其产生镇病效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也与电针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临床上科学地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伸-屈肌运动点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刺激(对照组)、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BarthelADL分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上肢部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不同刺激方式对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伸肌运动点刺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低频电刺激对身体远端神经和肌肉(测试点)特定部位(刺激点)的影响而进行定量分析。刺激点位于前臂(P),测试点分别位于下颌(M1)和肩部(M2)。以30Hz低频电刺激前臂,观察下颌和肩部肌肉感觉阈和痉挛阈的变化。方法:分别用0%、80%、100%和120%痉挛阈值的电流强度,以10、30和50Hz低频电流刺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研究发现,经皮神经电刺激、触觉性刺激及这两种刺激合用的联合刺激对阿耳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情感均有改善作用。但由于在进行这些研究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医生都在场(佯装刺激),无法排除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心理暗示)对TENS治疗效应的正面影响。因此,作者观察了单独TENS,即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对阿耳茨海默病患者记忆及情感行为的影响。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腹针取穴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TENS组、经穴TENS组、电针组、非腹针TENS组,每组30例。各组选取不同刺激点采用相同刺激参数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腹针TENS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即时镇痛作用总有效率(96.7%)与经穴TENS组(93.3%)、电针组(96.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腹针TENS组(10.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TENS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作用,并可以在使用较少刺激点的情况下提高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柠檬冰刺激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柠檬冰刺激,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3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柠檬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级、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级、吞咽肌障碍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FOIS及WST评级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2组及3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优于治疗1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FOIS评级、WST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2组及3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高于治疗1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VFSS评分、吞咽肌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柠檬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但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优,并且安全性与两者单用相当。  相似文献   

13.
在大鼠肌皮皮瓣模型上,通过测量皮瓣的存活面积和血流变化研究电针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不同效应。 方法:实验选用体重220~260g的雄性SD大鼠。在大鼠背侧,两肩胛骨的底部及向下沿线之间作一长7cm,宽2cm的皮瓣,该皮瓣从肌肉的深筋膜处分离,包括浅筋膜、肌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然后以针距1cm缝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4天,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相比,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的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TENS)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TENS组、穴位注射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纯TENS、穴位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穴位注射组及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改善程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TENS组治疗后VAS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电刺激配合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PHN患者的疼痛及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140例从未接受过TENS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0例,采用TENS+安慰剂;对照组70例采用假TENS+氟桂利嗪.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8.57% 和95.71%,优于对照组的25.71% 和64.29%(P<0.05).治疗组对改善颅内脑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偏头痛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7.
正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作为一种镇痛手段而备受重视。有研究发现其镇痛效应与电针类似,并具有更长的后效应,临床疗效显著~([1])。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则是一种将TENS与传统针灸结合的新型疗法,完美综合二者优点,且具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运用TEAS缓解慢性疼痛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1颈肩腰腿痛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股内侧肌触发点(MTrP)模型大鼠肌组织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针刀组、注射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各1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触发点动物模型。造模后1周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触发点肌组织内SP和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触发点肌组织内的SP和CGRP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增多(P0.05);针刀组较注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降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处肌组织内SP和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刀改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疼痛症状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对股内侧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MTrP)模型大鼠肌组织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多卡因组、针刀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触发点肌组织内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触发点肌组织内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针刀组和利多卡因组触发点肌组织内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针刀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可降低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处肌组织的乙酰胆碱含量,这可能是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18-13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TENS及二者联合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0 d后,3组治疗前后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分别为78.13%、75.00%和93.75%,联合组与电针组、TE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TENS能有效安全治疗PH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