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2.
1977年,瑞士科学家 Grüntzig 完成了世界首例 PTCA,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PTCA 技术已在提高成功率及降低急性并发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术后的再狭窄却依然是困扰该技术应用的主要难题。所谓再狭窄,(Restenosis,RS),即是 PTCA 术后所获得的管腔直径的增加丧失  相似文献   

3.
4.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核素心脏显像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应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随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 患者在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及随访期进行负荷 /静息或静息 /含硝酸甘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检查。结果  44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平均 11.4个月进行了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0例患者进行了心室显像。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心肌缺血及不可逆缺损节段数减少 ,分别为 2 .5± 0 .4与 1.5± 0 .3(P =0 .0 6 )及 3.5± 0 .5与 2 .3± 0 .4(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及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 ,运动低下节段数有所下降 ,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左室功能无明显变化 ,部分节段运动改善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方法。PTCA术后 1~ 4个月内 30 %~ 5 0 %的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1] 。冠脉内照射可使再狭窄率降低 ,所以倍受关注[2 ,3 ] 。一、内照射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PTCA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引起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 ,并刺激肌纤维出现异位增生。内照射使分裂期细胞内DNA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 ,因而抑制了增生。这种抗增生作用与照射剂量、时间和细胞所处的分裂阶段有关[4 ] 。Wiedermann等[5 7] 用192 I…  相似文献   

6.
7.
核素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结果的评价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常规心电图 ,缺乏更加客观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对PTCA患者术前、术后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核素心室显像及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 ,以探讨其评价PTCA疗效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 ,男 2 5例 ,女6例 ,年龄 (36~ 78,平均 5 7.6± 3.5 )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8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4例。术前均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示 1支血管病变 2 2例 ,2支血管病变 9例…  相似文献   

8.
PTA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是非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TA后再狭窄率高达 2 0 %~ 3 5 % ,严重影响了PTA的远期效果[1] 。如何降低PTA再狭窄率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狭窄的深入研究 ,对其病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使基因治疗再狭窄成为可能。笔者现就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关方面加以论述。1 PT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尽管目前对再狭窄的机制不十分明了 ,但一般认为再狭窄过程是病变血管受到机械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3岁,主因“突发性胸痛伴大汗、乏力5h”,于2002年7月6日凌晨0:00点急诊入院。患者于7月5日19:00时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出现胸骨后针扎样疼痛,呈持续性,伴有大汗,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腰背部有紧缩感,左上肢无放射痛,患者自觉胸痛剧烈直至来我院就诊一直无明显缓解。门诊  相似文献   

10.
AMI患者直接与择期PTCA术后心肌活性及左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患者心肌活性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分别对 2 4例经直接PTCA治疗 (直接PTCA组 )和 2 2例经择期PTCA治疗 (择期PTCA组 )的AMI患者于PTCA术后 10~ 2 0d进行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并在 1周内完成心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将MIBI摄取明显减低或无摄取而FDG摄取明显改善的心肌节段判定为存活心肌。结果 直接PTCA组与择期PTCA组的心肌灌注减低节段分别为 16 .2 % (35 2 16个 )和 2 8.3% (5 6 198个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8.8,P <0 .0 1) ;存活心肌节段分别为 77.1% (2 7 35个 )和 5 3.6 % (30 5 6个 ) ,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18.4 ,P <0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分别为 (6 5 .4± 9.8) %和 (5 1.2±10 .3)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5 ,P <0 .0 5 )。结论 直接PTCA能更有效地增加心肌血流灌注 ,并可更多地挽救AMI患者的存活心肌和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临床可疑冠心病者,作此项检查可望能早期确诊。目前在飞行人员中刚刚开展。我们对三例飞行人员冠心病患者作了冠状动脉造影,一例可疑心绞痛,排除了冠心病,恢复了飞行;两例严重心肌梗塞,经造影后一例行室壁瘤切除及搭桥术,一例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PTCA),达到临床治愈。报告如下。 例1,男,34岁,歼6飞行员。体胖,血胆固醇6.35mmol/L,颈椎片椎体轻度增生,飞行状况良好。某日,因携物登13层楼,突感左胸前区及左肩背部闷痛不适,但可耐受,休息30分钟左右症状减轻。此后在心率增快时常有类似症状出现,每次几分钟至1小时不等,同时心电图示T波低平或倒置(在Ⅱ、Ⅲ、avF、V_5导联)。超声心动图、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及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计算放射性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时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的剂量分布影响。方法:采用Prestwich的剂量点核函数计算球囊周围的剂量分布,计算体积为0.02mL的气泡位于球囊壁中心和边缘两种情况下对球囊周围组织的剂量分布影响,并与无气泡的液体球囊比较。结果:气泡在球囊壁中心时,影响范围为4mm,球囊两侧的剂量不均匀最大可达38%;在边缘时,影响范围为6mm,剂量不均匀达47%。结论:球囊内气泡对血管组织的剂量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放疗预防PTCA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近年来人们在基础和临床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放疗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放疗的时间点,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方式以及放疗所产生的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β核素球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临床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球囊内照射血管内的吸收剂量分布规律。方法 ①依据吸收剂量点核函数模拟计算^90Y、^186Re、^32P灌注球囊时血管组织中的吸收剂量率分布;②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吸收剂量率随球囊外径及组织深度的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并由此导出便于临床使用的经验公式。结果 球囊中吸收剂量率峰值出现在血管腔内球囊中,血管表面位于吸收剂量率曲线的拐点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中的吸收剂量率以近双指数方式下降。吸收剂量、持续照射时间、初始放射性浓度、组织深度及球囊外半径间的关系可用一经验公式表达。结论 血管组织中的β核素吸收剂量分布呈快速下降。该经验公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表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发生血管再狭窄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炎症反应、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内膜细胞过度增生等,其相应的反应参数可以作为PTA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预测因子.本文就对儿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预测因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肾功能检验、超声检测为评价。结果: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TA,2例患者置入支架,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PTA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了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和生长因子及其拮抗剂三类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并对其疗效作了客观的评价。联合用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自从血管成形术应用于临床,血管再狭窄问题就随之而来,放射性核素血管内近距离治疗已产生富有希望的结果。现综述放射性核素近距离治疗的辐射机制、两种基本操作平台、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吸收剂量和剂量率、疗效、副作用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等。  相似文献   

20.
PTCA术并植入性血管内支架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CA术即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秀非外科手术方法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再通的治疗手段,其机理是经皮穿刺,将Gruentzig球囊导管经股动脉送至冠状动脉狭窄段,加压扩张气囊,在膨胀气囊的挤压下,使狭窄段病变内膜和粥样斑块撕裂,粥样斑块压缩,中层牵伸延长,使血管内腔扩大。由于PTCA术具有创伤小,可重复,耗资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按爱。而血管金属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