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基本形态和病理基础。方法28例有煤尘接触史的尸解全肺标本,固定、干燥,进行冠状面HRCT扫描。选取HRCT上线样影丰富的肺标本薄片进行冠状面大切片(50~150μm)和组织学切片(5~8μm)制作。分析比较小叶间隔线在HRCT上的形态。结果28例肺标本中HRCT扫描发现23例有不同类型的小叶间隔线。以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9例、Ⅰ期1例;以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2例、Ⅰ期2例、Ⅱ期6例;破坏型小叶间隔3例,Ⅱ期2例、Ⅲ期1例。规则型与不规则型(q=4.3831,P=0.0024)、规则型与破坏型小叶间隔线(q=5.4715,P=0.0006)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上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水肿(10/10)、小叶间隔内炎性渗出(8/10)和局限于小叶间隔内的纤维化(9/10);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内及邻近小叶实质煤尘沉积(13/16)和纤维化突破小叶间隔(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破坏型小叶间隔线是由于纤维融合块、肺气肿等造成小叶间隔线移位和破坏。结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破坏型小叶间隔线并存于各期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中,其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不同量的煤尘沉积。  相似文献   

2.
煤工尘肺HRCT的形态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煤工尘肺的HRCT特征。方法:124例煤工尘肺作肺部常规CT,然后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水平、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及重点兴趣区加作HRCT,对其图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本组124例煤工尘肺HRCT清晰地显示了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改变及小叶间质增厚、尘肺结节、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HRCT对显示煤工尘肺微细病变的多种形态学表现极有帮助,在鉴别诊断中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电焊工尘肺CT表现,提高对电焊工尘肺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按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为Ⅰ期及Ⅱ期的电焊工尘肺患者共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电焊工尘肺CT表现为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影44例,小叶分支线状影63例,其中小叶分支线状影合并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影共20例;腺泡磨玻璃结节影7例,弥漫性磨玻璃改变10例,致密微小结节影6例,伴有肺间质纤维化6例、纤维灶10例、肺结核6例、肺气肿15例、肺大泡14例、支气管扩张1例、淋巴结肿大9例、胸膜增厚19例。结论:电焊工尘肺的CT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小叶中心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影及小叶分支线状影为其特征的CT表现,结合职业病史,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兔煤工尘肺模型在HRCT上的影像表现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复制兔煤工尘肺模型,分别于2周、1、2、3、5个月时对兔行HRCT扫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血清TNF-α、PDGF含量。结果:煤工尘肺模型兔肺HRCT早期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中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小蜂窝状影像,晚期主要表现为结节影、广泛环状影及实变影;试验组兔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TNF-α、PDGF水平均逐渐降低;两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PDGF呈正相关(P0.05),TNF-α、PDGF含量变化与兔煤尘肺模型HRCT表现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煤工尘肺高分辨力CT表现与TNF-α、PDGF表达水平密切相关,TNF-α、PDGF在肺组织不可逆纤维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纤支镜下较大容量肺叶灌洗治疗煤工尘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确诊为Ⅰ、Ⅱ尘肺而且进行了肺叶灌洗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90例已确诊为Ⅰ、Ⅱ尘肺但未进行过肺叶灌洗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满意度、动脉血气、肺功能及胸部CT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肺功能部分指标都有所改善。对肺灌洗比较满意。结论对于煤工尘肺肺患者,及时通过纤支镜下较大容量肺叶灌洗,可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熟悉煤工尘肺肿块及结节病灶的MRI表现,以提高对煤工尘肺与其他类似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随访多年的煤矽肺患者10例,均曾行1次及以上CT及MRI常规检查。观察MRI征象,重点观察病灶信号。结果:10例均有肺部肿块及结节病灶,其中4例为双侧,6例为单侧;均为双肺弥漫多发;均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双侧块状病灶均位于上肺野。肿块最大径2.0~5.5 cm;结节病灶最大径0.2~0.5 cm。肿块病灶在T1WI上多呈等高信号,少数信号欠均匀;T2WI及FS-T2WI序列多呈等低信号,多数信号不均匀。结节病灶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且T2WI显示数量较T1WI减少。结论:煤工尘肺肿块及结节病灶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40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矽肺患者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图像特征。根据中华医学会相关标准对矽肺进行分级,观察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摄影对不同分期矽肺患者诊断情况。结果 1矽肺的多层螺旋CT及数字X线摄影征象包括纤维索条影、肺气肿、结节影、空洞、钙化、小阴影及斑片状影,其中结节影、纤维索条影及斑片状影比例最高。多层螺旋CT对各种征象显示更加清晰,其中多层螺旋CT对纤维索条影、肺气肿、结节影、钙化的显示率显著高于数字X线摄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空洞、小阴影及斑片状影的显示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140例矽肺患者中,多层螺旋CT共检出Ⅰ期患者30例,Ⅱ期患者85例,Ⅲ期患者25例;数字X线摄影共检出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65例,Ⅲ期患者20例。多层螺旋CT对Ⅰ期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数字X线摄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Ⅱ期及Ⅲ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数字X线摄影比较,多层螺旋CT在矽肺检查中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矽肺的CT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矽肺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矽肺45例, 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42~71岁(平均56岁),其中Ⅰ期矽肺5例,Ⅱ期矽肺18例,Ⅲ期矽肺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分析矽肺的CT表现.结果 矽肺各部位的CT表现分别为:(1)肺实质,①所有患者均出现弥漫性小结节;②Ⅱ期16例 (16/18),Ⅲ期22例 (22/22)矽肺患者出现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③所有患者均可见纤维索条及网状阴影,Ⅱ期矽肺2例(2/18)、Ⅲ期矽肺5例(5/22)出现轴心纤维增厚及血管束增粗;Ⅲ期矽肺8例(8/22)出现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④Ⅱ期矽肺3例(3/18)、Ⅲ期矽肺8例(8/22)出现肺气肿表现.(2)除4例Ⅰ期矽肺外,41例矽肺患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内均可见矽粉沉淀,其中Ⅱ期矽肺2例(2/18)、Ⅲ期矽肺9例(9/22)有肺门斑点状、桑椹样、蛋壳样的钙化形成.(3)Ⅱ期矽肺6例(6/18)、Ⅲ期矽肺13例(13/22) 出现胸膜增厚,部分出现特征性带状增厚.结论 矽肺的CT表现结合职业史,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