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考察双黄连粉针和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考察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呋辛钠粉针在室温下配伍后外观、pH值和微粒变化,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变化.结果:双黄连粉针与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产生白色沉淀,含量下降,有白色沉淀产生,微粒数增多.结论:双黄连粉针不宜与头孢呋辛钠粉针配伍...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在大白鼠中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的血药浓度.流动相甲醇:磷酸缓冲液(pH2.7)(10:90),色谱柱ERC-ODS-1161(6mm×100mm),紫外检测波长274nm,柱温55℃,流速1ml/min.结果:当剂量为60mg/kg时,药物动力学参数为Vc=0.09L,Ke=0.68/h,K_(12)=2.66/h,K_(21)=1.67/h,T_(1/2)=1.14h,α=4.77h~(-1),β=0.55h~(-1),AUC=1.73μg·h/ml.结论: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在大白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粉针与5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考察了临床上5种常用药物与双黄连粉针配伍。结果表明,在室温(25℃)下,双黄连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头孢噻肟钠在生理盐水中配伍,4h内pH值、外观及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基本无变化。而与硫酸阿米卡星配伍产生沉淀,与氨苄青霉素钠配伍溶液颜色变深,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本实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粉针与5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研究双黄连与临床常用5 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双黄连与5 种药物在室温下配伍后外观、pH值、微粒和紫外吸收度。结果:双黄连与硫酸阿米卡星配伍产生沉淀,与氨苄西林钠配伍颜色加深。结论:双黄连不宜与硫酸阿米卡星、氨苄西林钠配伍,可与其它3 种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祖德  汪杰  赵奎君 《中国药房》2010,(28):2674-2675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市售的双黄连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80A Extend-C18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流速和检测波长分别为:黄芩苷为甲醇-水-冰醋酸(50∶50∶1,V/V)、1.0mL·min-1、274nm,绿原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1,V/V)、0.8mL·min-1、324nm,连翘苷为乙腈-水(25∶75,V/V)、1.0mL·min-1、278nm。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但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相差近3倍,这可能是其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结论:现行双黄连口服液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含量只规定了下限,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黄芩甙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心  郡修德 《中国药房》1997,8(5):229-23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双黄连粉针中黄芩甙和绿原酸含量。流动相分别是0.1mol/L磷酸二氢钾:乙酸:四氢呋喃(100:10:19)和甲醇-10%磷酸缓冲液(10:90),流速分别是0.8和1ml/min;色谱柱ERC-ODS-1161(6×100mm),柱温55℃;黄芩甙以电化学为检测器,检测电压是+650mv;绿原酸以紫外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74nm;结果:该方法的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0.025mg/L和0.1m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100.4%,重现性好。本方法测定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含黄芩甙和绿原酸的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粉针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何心石春伟芦松萍张艳秋北海道大学附属病院日本札幌060郡修德井关键宫崎胜已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eicacid,即绿原酸的苷元)均为金...  相似文献   

8.
从高温干热、恒温恒湿、留样观察三个方面考察了双黄连冲剂的质量稳定性。实验证明该产品在2年内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粉针与输注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计数考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将双黄连粉针与输液配伍,考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混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操作方法,将双黄连配成不同的输液,分别测定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1)同一试验,不同批号的双黄连的微粒计数有较大差异(P〈0.01)。(2)双黄连与复方氯化钠配伍的输液微粒计数明显高于其他液体。(3)输液的pH约为4.98 ̄5.45时,微粒最少。结论:双黄连粉体不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机煎双黄连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 M定传统煎药法与机器煎药法双黄连汤中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以及浸出物的含量,同时测定两种制备方法的徽生物指标.结果 双黄连汤可用煎药机煎煮,适合临来用药.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LC法考察金纳多注射液在4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苷-40葡萄糖等输液配伍稳定,24时内,外观、含量、pH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复方双黄连分散片(金银花、黄芩、连翘、蒲公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蒲公英、黄芩苷和绿原酸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芩苷在1.6μg~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为0.4%。含量限度黄芩苷为不少于80mg/片。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双黄连与几种抗生素联合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双黄连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参考中国药典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注射用双黄连与头孢拉定等6种抗生素配伍使用后对金葡菌及克雷白氏肺炎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双黄连与氨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及红霉素配伍后对金葡萄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增强;与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及普鲁卡因青霉素配伍后对克氏肺炎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对于不同的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36例患者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安徽医药》2009,13(8):989-99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安徽省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也可引起死亡。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并开展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堵伟锋  鉏瑛 《安徽医药》2011,15(6):699-700
目的 考察盐酸安妥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盐酸安妥沙星注射液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放置6 h内,各配伍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16.
HPLC 法测定双黄滴丸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志伟  周礼玲 《安徽医药》2009,13(7):757-758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双黄连滴丸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18nm。结果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1-0.5g·L^-1,平均回收率=98.50%,RSD=1.13%;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24-0.12g·L^-1,平均回收率=98.25%,RSD=0.3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4℃、25℃和37℃下考察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甲苯酸与酚磺乙胺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测定pH值.结果 两药在木糖醇注射液中配伍后,0~8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两药配伍后在8h内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序贯静滴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质量浓度,配制头孢孟多酯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溶液,再取该配伍溶液分别与不同体积的奥美拉唑钠溶液配伍。于0,0.5,1,2,3,4,5,6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测定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液头孢孟多酯钠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头孢孟多酯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在6 h 内外观无明显变化,与不同体积奥美拉唑钠配伍的配伍液随时间延长出现不同颜色的浑浊,在6 h内各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规定,头孢孟多酯钠的相对百分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在临床上,若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滴联用时,最好在两者之间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输液管道,完毕后再输注另一种药物,或者不将两者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