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上颌埋伏牙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对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位扫描,其中上颌埋伏牙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8~18岁,平均12.5岁.对CT扫描采集的信息利用3D软件行最大密度(MIP)和多层面重建(MPR)二种方式的图象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牙齿形态.其中20例共有27颗上颌埋伏牙,可显示其异常结构,埋伏牙与牙列的关系,位于牙列唇侧或腭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位图像、MPR和MIP联合应用能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颌骨牙列体层摄片在埋伏阻生牙定位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使用离体牙在干颅模拟临床常见埋伏阻生牙类型,进行全景片及颌骨牙体断层摄片,观测离体牙在不同位置与其体层片影像的关系. 结果 颌骨牙列体层摄片能提供直观的埋伏阻生牙在颌骨内位置的二维影像,包括阻生牙的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 结论 对于埋伏阻生牙的放射影像学定位,可选择颌骨牙列体层摄片,临床可以作为骨内埋伏阻生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前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患者25例,男8例,女17例,平均14岁.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准确判断其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情况.对其进行上下颌骨横轴位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图像.结果:25例共36颗埋伏阻生或多生牙.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的应用是颌骨埋伏牙定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100、50和20mA四组,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建、齿科软件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0mA组、50mA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与200mA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mA组、50mA组的CTDIvol分别为11.67和5.84mGy,DLP分别为58.59和29.30mGy.cm,100mA、50mA组CTDIvol、DLP分别较200mA组下降约50%和75%。结论:颌骨埋伏阻生牙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颌骨埋伏阻生牙患者行横轴面薄层CT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对31例共38颗埋伏阻生牙,MSCT重组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其数量、位置、阻生方位、唇腭侧、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正确诊断埋伏阻生牙及其相关情况,对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定位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经曲面断层X线片已确诊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其中年龄为5~21岁,平均为11.6岁。将64层螺旋CT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64层螺旋CT技术全方位有目的立体的展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本身状况及与颌骨与邻牙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够弥补一般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对于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准确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双期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已证实的肝转移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检查机型采用西门子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扫描。结果:肝转移瘤CT表现大多数为多发性低密度结节病灶,少数为孤立性低密度结节病灶,双期扫描显示大多数病灶为少血供,少部分病灶为多血管,各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并有利于病灶特征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10.
卵巢结核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卵巢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卵巢结核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主要为囊性4例,囊实混合性10例,实性2例,其中,囊实混合性最常见。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和实性部分强化,病灶钙化出现率43.8%。结论 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结核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病变周围的情况,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恒牙阻生X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恒牙阻生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局部因素。材料与方法 509例(533个)恒牙阻生牙为本组研究对象,并进行X线影像分析。结果 恒牙阻生牙发生率为0.55%。8-14岁年龄组最多见,占65.0%。上下颌骨之比为1.3:1。上颌尖牙阻生发生率最高(146/533)为27.4%。发生阻生的局部因素主要是牙间隙不足。结论 除上颌第1磨牙外,全口恒牙均可发生阻生,保留牙间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对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例疑上颌埋伏牙患者作上颌牙轴位螺旋CT扫描 ,应用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作多层面重建 (Multiplanarreformation ,MPR)和三维重建 (3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 ,3D) ,获得单纯牙体的任何平面、任何曲面的断层像。结果  16例患者 ,11例埋伏牙位于腭侧 ,4例埋伏牙位于唇侧 ,1例埋伏牙牙根位于腭侧 ,而牙冠位于唇侧。中切牙 9例 ,侧切牙 1例 ,尖牙 6例。结论 螺旋CT对上颌埋伏牙的定位精确 ,能清晰显示上颌前部埋伏牙的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 ,可作为上颌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尘肺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尘肺的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检查的39例中有23例出现散在的2—9mm圆形结节影,大于10mm的大结节有12例,2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35例显示胸膜病变,ll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4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纠正胸片误诊的I期尘肺5例,Ⅱ期尘肺l例,发现胸片未能准确分期的Ⅱ期尘肺4例、Ⅲ期尘肺2例。结论:螺旋CT在显示尘肺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比了78例闭合性腹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传统CT扫描,33例行螺旋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90.9%(30例/33例),而传统CT的正确诊断率仅为80%(36例/45例)。同传统CT比较,螺旋CT不仅正确诊断率较高,而且扫描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p<0.05)。除此之外,螺旋CT特有的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对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亦非常重要。结论:螺旋CT在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中,明显地优于传统CT,因此,如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例最终诊断为小肠缺血性肠病并行CT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病因。除4例急诊检查外,其余15例检查前均口服2.5%等渗甘露醇1000—1500ml作为肠道对比剂,每一例均行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15例行冠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CT表现为肠壁增厚16例(84%),分层强化呈靶征14例(占增厚肠壁87.5%),肠壁菲薄、无强化2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14例(73.7%),肠系膜浑浊15例(78.9%),腹水13例,肠壁积气3例,门静脉积气、肠系膜上动脉(SMA)充盈缺损、僵硬狭窄及肠系膜上静脉(SMV)闭塞各1例,肠系膜小血管充血(增粗、密集呈“梳征”)16例,缺血(变细、稀疏、强化减弱)3例。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血管炎7例,肠梗阻4例,SMA栓塞(均为房颤患者)、肠系膜扭转和外伤分别为2例,动脉粥样硬化、SMV血栓形成各1例。7例SLE均广泛累及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其中5例同时累及结肠。结论: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①肠壁和肠系膜缺血:肠壁水肿、增厚、分层强化呈靶征,肠系膜浑浊,血管炎所致缺血性肠病常累及整个小肠及结肠;②肠系膜血管异常:SMA及SMV狭窄或闭塞,肠系膜小血管充血或缺血。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27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确诊.结果:27个憩室中1个憩室小于1.0 cm,其余26个憩室均大于1.0 cm,其中5例大于2.0 cm,1例超过5.0 cm.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圆形或半圆形含气囊袋影,可有液平;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部分憩室内可见食物残渣影.憩室与胰头交界部边界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者,平扫边缘模糊.结论:上腹部螺旋CT扫描应用广泛,虽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不高,但对巨大憩室及并发症的发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 T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 4例为胰岛素瘤,2例为胰高血糖素瘤。5例术前肿瘤准确定位,1例回顾诊断。肿瘤在动脉期、胰腺实质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门脉期4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按1.5ml/kg体重计算,流率2.5~3.0ml/s,层厚2~5mm,能够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为外科医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核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对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和途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