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基本论点及新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在全国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其目标为5年内在我国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并在2004年组织专家制订结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本文介绍“指南”基本论点及窒息复苏的某些新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佛山市镇级医院的调研,探讨医院管理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推广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新生儿科专家、产科专家和市、区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人员,深入佛山市设立产科的所有镇级基层医院,采取科室现场考查、召开座谈会、无记名问卷调查、窒息复苏技术考核、查阅资料和病历等方式进行调研.依据<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制定<医院新生儿复苏管理综合评分表>,比较得分≥60分医院与<60分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推广应用现状.结果 医院管理综合评分最高为93.5分,最低42.5分,平均60.5分.≥60分医院19家(41.3%),<60分医院27家(58.7%).佛山市89.1%镇级医院未成立医院窒息复苏领导小组或未正常开展工作.建立围生人员窒息复苏培训和窒息复苏技能考核制度的医院6家(13.04%),曾开展窒息复苏培训的医院10家(21.74%).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41%,≥60分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60分医院,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5,0.01).复苏器具基本齐备的医院有39家(84.8%),但41家(89.3%)缺少胎粪吸管;复苏器具不齐备的均为<60分医院.≥60分医院窒息复苏方法正确率为68.4%,<60分医院窒息复苏方法正确率为48.6%;≥60分医院复苏用药合理占84.2%,<60分医院复苏用药合理占63.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结论 医院管理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将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0年开始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包括成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医务人员对复苏技术规范培训及复训,按照复苏流程进行复苏后的效果评价.选择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08-2009年为对照组,2010-2011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窒息病死率,对观察组病例进行复苏后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79%比4.84%,0.30%比0.55%,P均<0.01).观察组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正确率: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100%,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91.4%,气管插管90.6%,药物95.2%.结论 对复苏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促进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流程并正确操作,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复苏指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 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将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四、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 1.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 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人。 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前各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前准备状态.方法对33家医院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①复苏器具大数数具备电动吸引器、吸痰管、复苏囊、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氧气,保暖设施;但有的器具准备不全;②复苏药品均备有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但94%同时又备有一些错误药品;③复苏方法仅14家方法全对(42.4%),仍有采用旧法复苏;④紧急复苏步骤能全部选用正确方法的不到一半(48.5%);⑤窒息判断标准88%的医生能以Apgar评分作为判断标准;⑥培训情况仅36.4%的医生参加过正规培训;⑦产儿科合作情况36.4%的医院儿科医生不进产房,剖宫产时到场的就更少(18.8%).结论当前各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前准备状态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复苏器具和药品的正确准备,加强新法复苏培训,加强产科与儿科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浙江省三级和二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及人员培训情况进行基线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每个地级市以抽签法抽取5所医院参与调查,其中地级市医院2所,县级医院3所。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复苏开展情况,人员培训,产房、手术室复苏设备情况,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和死亡情况。 结果10/11个地级市49家医院纳入分析,其中三级医院23家(46.9%),二级医院26家。①49家医院均有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能力,三级医院均定期举办新生儿复苏培训。三级医院NICU病房配备率高于二级医院(87.0% vs 34.6%,P=0.001 8)。②必备设备的配备:三级和二级医院产房和手术室在新生儿复苏气囊、辐射保温台、喉镜、气管导管和新生儿面罩的配备率均超过90%。高级设备的配备:三级医院产房和手术室血氧饱和仪配备率较高(72.7%),脐静脉导管、喉管、T组合复苏器和空氧混合器的配备率均低于50%。③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医院,儿科医生院内和院外培训率均最高,麻醉师培训率最低。除儿科医生外的其他各类接产人员院内和院外培训率在三级和二级医院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2004至2010年的年活产数在三级和二级医院中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三级和二级医院新生儿年死亡率和出生窒息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重度窒息占出生窒息的比例总体上高于三级医院。 结论需加强各类接产人员复苏培训,提高复苏人员的复苏技能及理论水平,购置必备的复苏设备,进一步改善各级医院现有的复苏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NRP)是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于1987年在美国创立的,主要目标和使命是在全世界培训一批教员,通过他们培训更多的窒息复苏人员,使每个出生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窒息复苏培训的人员。2004年4月,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由此产生的伤残率,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与强生儿科研究院合作,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等学术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启动了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项目开展两年来,中国已有超过7000名医护人员接受并通过了培训,项目覆盖了中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年9…  相似文献   

8.
消息·书讯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在京开幕为了解决新生儿窒息问题,由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与强生儿科研究院主办,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以及美国儿科学会合作举办的“自由呼吸生命之源”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于7月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其宗旨是,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窒息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此次培训是我国继2 0 0 3年7月正式成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组后…  相似文献   

9.
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我市乡镇卫生院应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本市下属8个县市区所辖71所乡镇卫生院中从事围产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结果仅有12人(11.76%)能够完整地说出ABCD复苏程序,多达70人(68.63%)不知道此程序。没有1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回答问卷中有关复苏知识的全部问题。仅有四分之一的(25人,占24.5%)接受过复苏技术的专题培训,有三分之一的人(36人,占35.29%)从未参加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不少人仍在过去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沿用已被弃除的传统做法。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本市乡镇卫生院从事接产的医务人员中没有得到普及和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从事产科一线工作医务人员的培训。健全管理体制,执行从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配置好必须的复苏器械,从而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能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新生儿窒息问题 ,由中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与强生儿科研究院主办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以及美国儿科学会合作举办的“自由呼吸、生命之源”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于 2 0 0 4年 7月 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其宗旨是 :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 1名受过窒息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此次培训是我国继 2 0 0 3年 7月正式成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组后开展的首次培训…  相似文献   

11.
12.
胶原成分在儿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青  丁洁  张英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4):208-211
目的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系膜区胶原成分的变化。方法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观察了30例轻度MsPGN肾穿刺活组织标本和正常的肾小球系膜区Ⅳ型胶原及其α链(α1、α3、α5链)、Ⅵ型胶原及Ⅰ型胶原的变化。结果(1)正常肾脏组织中,Ⅳ型胶原及其α1(Ⅳ)链分布于系膜区和基底膜,α3(Ⅳ)、α5(Ⅳ)链分布于基底膜,Ⅵ型胶原分布于系膜区、肾小球基底膜和间质,Ⅰ型胶原仅分布于肾间质。(2)在轻度MsPGN时,系膜区内Ⅳ型胶原及其α1链、Ⅵ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P<0.01);当系膜区系膜细胞超过4个时,Ⅰ型胶原开始在肾小球内出现,且在硬化肾小球内Ⅰ型胶原均呈阳性;α3(Ⅳ)、α5(Ⅳ)链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硬化肾小球α3(Ⅳ)、α5(Ⅳ)染色呈阳性。结论系膜区胶原成分增多可先于系膜细胞增生,并随系膜细胞增生而增多,间质胶原成分Ⅰ型胶原,不但出现于硬化肾小球内,而且出现于系膜细胞增生较重时  相似文献   

13.
14.
15.
Aim: To investigate mothers’ perceptions of breastfeeding and influences from their social network.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Mangochi district, Malawi where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157 rural and 192 semi‐urban mother–infant pairs were obtain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mothers who thought that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hould last for 6 months and those who reported to have actually exclusively breastfed were 40.1% and 7.5% respectively. Of those who reported practising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for 6 months, 77.5% stated that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hould last for 6 months. This opinion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giving birth in a Baby‐Friendly facility, OR = 5.22; 95% CI (1.92–14.16). Among the mothers who thought that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hould last for less than 6 months, 43.9% reported having been influenced in their opinion by health workers. Infant crying was the most common (62.4%) reason for stopping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positive impact health workers can have, as well as the need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benefits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among both health workers and mothers. Furthermore, continued counselling of mothers on how to deal with stressful infant behaviour such as crying may assist to prolong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相似文献   

16.
17.
Zhao SY  Qian SY  Xu XW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29-732
近些年,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不仅成为学龄儿童CAP的常见病原,而且3岁以下感染者也屡见报告,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在国内许多城市出现,嗜肺军团菌可能是小儿重症CAP的独立病原或混合病原之一的事实也再次为儿科临床所认识;新型病毒如C型鼻病毒、多瘤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在国内也已有文献报道;细菌方面,肺炎链球菌性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和脓胸增多,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坏死性肺炎并脓毒症病例在国内儿童出现,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婴幼儿CAP增多.  相似文献   

18.
Forty children with symptomatic intestinal amoebiasis were treated with tinidazole in a single dose of 50 mg/kg for 3 consecutive days. A cure rate of 97% was obtained. Tinidazole was tolerated well in children and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new amoebicidal drug.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