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壮腰通痹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腰康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壮腰通痹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四周,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适应性,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按中药新药审批办法。对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用腰痹通胶囊与腰痛宁胶囊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腰痹通胶囊治疗组疗效优于腰痛宁对照组,在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分析,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讨论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腰痛宁胶囊。结论:腰痹通胶囊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二藤汤加减;对照组40例口服腰痹通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二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腰痹通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六俞穴位埋线导引术主结合腰腿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腰六俞穴位埋线导引术配合口服腰腿痹通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5.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治愈率41.7%,总有效率8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腰六俞穴位埋线导引术为主结合腰腿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要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口服腰痹通胶囊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于低与对照组。②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9例,好转42例,未愈7例;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45例,未愈5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腰痹通胶囊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突康治疗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樑  夏代宇  李刚 《中医正骨》2000,12(12):20-21
为观察腰突康颗粒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将 90例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进行对照观察。其中试验组 6 0例 ,口服腰突康颗粒剂 ,每次 10g ,每日 3次 ;对照组 30例 ,口服优布芬胶囊 ,每次 5 0mg,每日 3次。两组均治疗 1个疗程 2 8天 ,按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 ,腰突康试验组总显效率为41.6 % ,优布芬对照组总显效率为 43.33%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临床验证证明 ,以清热除湿 ,宣痹通络为治则的腰突康颗粒剂对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龙 《中医药导报》2012,18(11):44-46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颗粒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分别服用活血通络颗粒及腰痹通胶囊4周。以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8天的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28 d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种药物均能升高患者的证候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28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77.3%,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颗粒和腰痹通胶囊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疗效,活血通络颗粒疗效优于对照组腰痹通胶囊。  相似文献   

8.
谢志忠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89-90,93
目的:观察壮腰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壮腰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固本蠲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04月-2012年12月共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让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组用自拟固本蠲痹汤治疗,对照组用腰痹通胶囊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固本蠲痹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痹通胶囊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腰痹通胶囊,对两组疗效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治疗前的ODI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痹通胶囊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能快速缓解症状及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6.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