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问与解答     
关于Ⅳ型胆管癌:本组中75例,大多数(48例)可行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治疗。一般认为已无手术切除可能,除非行肝移植。因为均累及肝内左右肝管或汇合部(左内外及右前后胆管),如1例累及肝内肝管汇合部.另1例仅累及左或右肝管开口处是否划入Ⅳ型?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6(IL-6)是一种重要的早期信号传导系统的补体,可引起肝脏再生,而且已经在肝移植后胆汁中检测到;研究胆汁IL-6浓度,试图预测胆管癌大块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本研究资料来自1995年10月到1997年7月行大块肝切除的24例胆管癌病人,男女各12例,平均年龄65岁(44~78);其中18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进行期胆囊癌;均无肝硬化,但22例有黄疸,黄疸病人术前行PTCD以减黄及预防胆管炎,另2例仍行PTCD以精确评估胆道系统。手术包括右肝切除加尾叶切除(n=15),扩大的左肝切除加尾叶切除(n=3),扩大右肝加尾叶切除(n=6),全部肝外的胆管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癌 ,特别是近肝门的高位胆管癌外科治疗困难 ,而且疗效不满意 ,本文总结了 38例胆管上段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着重对如何提高肿瘤根治切除和术中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 38~ 73岁 ,主要通过 B超、PTC、ERCP、CT及 MRI获得诊断 ,病程从出现黄疸到确诊为 1~ 5个月 ,Bismuth分型 : 型 1 1例 , 型 6例 , a型 5例 , b型 8例 , 型8例 ,手术切除 1 7例 ,其中胆管切除 7例 ,胆管 +左半肝切除 5例 ,胆管 +右半肝切除 2例 ,胆管 +方叶部分切除 3例 ,以上均采用空肠与胆管吻合 ,切除病例中肝固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胆道成像(MRC)联合应用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可切除性的估价。方法 从1997年3月至1999年5月在对280例阻塞性黄疸进行了经肝脏MRI和MRC检查中,有38例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13.6%,38/280),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38例肝部部胆管癌中,24例MRI平扫,在肝门区可见较高信号肿块影,14例行增强扫描,8例可见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MRI肿瘤的显示率为84%(32/38)。MRI发现4例肝转移,7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受累,MRC均可见肝门区阻塞,肝内胆管扩张,MRC定位准确性为100%。本组切除率为24%(9/38),其中I型4例,Ⅱ型3例,Ⅲ型a、b各1例,Ⅳ型无1例能切除,本组手术不能切除的原因主要为肝转移、肝门部肿块已侵及门静脉或肝动脉,结论 MRI和MRC联合应用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肝外胆管癌20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程序,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4年10月206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外胆管癌初诊时多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其他常见症状依次有上腹部隐痛(49.5%)、乏力(30.6%)、消瘦(27.2%)、厌食(13.1%)。(2)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糖类抗原(CA19-9)阳性率分别为100%(206/206)、93.7%(193/206)和68.4%(140/206)。(3)影像学检查中联合B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肝外胆管癌的确诊率为100%,2例早期胆管癌均是通过ERCP确诊的。结论建立规范的肝外胆管癌诊断程序,是改善肝外胆管癌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位胆管癌手术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作者总结了33例高位胆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切除27例(81.8%),平均存活20.2个月,单纯引流5例(15.2%),平均存活7.7个月,探查取活检1例(3%),术后存活3个月,无手术死亡,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餐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 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空肠oux-Y吻合术。作者认为:高位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不能切除病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HLAIHC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江医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1月26例HLAIHCC病人的病理及治疗。结果胆管癌发生处大多都有结石。大体分为三型:包块型、胆管周围浸润型与胆管内生长型,病理检查均为腺癌。17例病人行肝切除或广泛的肝切除和(或)肝外胆管切除,切除率65.4%,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11.7%。结论肝内胆管癌与肝内胆管结石所引起的刺激、炎症、感染有一定关系,积极的手术切除是HLAIHCC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求实用和有效的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对61例肝门胆管癌及50例良性胆道疾病(肝门胆管结石伴肝管狭窄、肝门胆管损伤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右上腹痛。肝门胆管癌病人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血清CA19-9,CEA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6%,17.4%和68%,100%。B超,电脑彩超,CT,MRI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97%,71.9%,78.3%和95.7%,100%,90.9%,87.5%。所有4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MRC均能明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的肝门胆管树。结论:血清CA19-9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彩超,MRI结合MRC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首选影技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的黄疸发生于疾病晚期和因肿瘤浸润播散。肛门侵犯或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这些病例的预后不良,常在短期内死亡。少数黄疸系瘤栓扩散入胆管所致,因其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故鉴别诊断重要,本文报告5例此类病人经肝切除及胆管廓清的经验。病人与方法1988~1994行肝切除术166例,原发性肝癌55例,其中12例阻塞性黄疸,4例为肝外肛门部胆管癌,3例中心型肝癌侵犯胆管分叉处,5例瘤检扩散入胆管。此5例平均年龄60(54~64)岁,3例肝细胞性肝癌,2例伴有酒精性肝硬化,2例为肝内胆管癌。结果入院时均有阻塞性黄疸,2例有上腹痛但无胆管炎…  相似文献   

11.
联合肝叶和肝门血管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肝门胆管癌理想的肝叶切除术式 ,以期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对 16例侵犯肝门血管的肝门胆管癌 ,采用肝I ,IV段连同肝门胆管肿瘤与受侵血管整块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结果  15例获手术切除 ,切除率为 93 .8% ,12例获R0 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发生暂时性胆漏 1例 ,腹腔感染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3 .3 % ,均行非手术治愈。随访病例中位生存期为 2 2个月 ,7例尚存活。结论 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切除率和生存率 ;肝中叶和肝尾叶是肝门胆管癌手术联合切除的主要部位。肝门受侵血管的切除对提高该病切除率和根治率是有意义的 ,应酌情重建或不重建肝门血管。  相似文献   

12.
肝叶切除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1995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手术切除17例,切除率327%,手术死亡率为59%。切除组中14例兼行不同范围的肝叶切除,其中8例为治愈性切除,治愈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平均生存期为211个月和75个月(P<0.05)。切除组与引流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性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34例中1例未予治疗,6例行PTCD, 27例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术后30d死亡率为22.2%(6/27), 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16例行肝切除术、胆管取癌栓及胆道引流术病人术后生存时间为1个月~2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结论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但对其早期诊断和扩大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 上段胆管癌预后最差,中段次之,下段较好。分化程度高,预后好,反之,预后差。合并转移者生存期比未转移者短。二倍体组的预后比高倍体组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增殖组生存期显著低于PCNA低增殖组。上皮膜抗原(EMA)、细胞内角蛋白(CK)阴性胆管癌预后不良。Ⅳ型胶原酶活性与肿瘤转移能力呈平行关系。nm23与肿瘤的侵袭性、淋巴转移潜能及预后有关。根治性切除术疗效最好,姑息性切除术次之,胆肠吻合内引流或外引流效果差。局部放疗效果有限。化疗对生存期无影响。早期诊断,争取胆管癌根治或扩大根治术;综合治疗等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为69.9%。根治性切除15例,近期效果良好;各种胆管内外引流术43例,37例获缓解,手术后死亡6例;剖腹探查或肝动脉插管化疗15例,术后短期内病情无变化。获根治性切除15例中,11例得到随访,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20.0%,无5年生存者。其他各种术式的生存时间无超过9个月者。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仍困难,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目前根治性切除率仍较低,肝方叶切除对最后选定手术方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近5年间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发生手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胆瘘5例,腹腔内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无手术死亡。在行肿瘤切除术的20例中,15例获随访,存活最短时间为11个月,最长时间3年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年9个月,1年生存率86.7%(13/15), 3年生存率13.3%(2/15)。其他各种内外引流术式16例,术后生存5~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短期内黄疸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不能切除者应力争行各种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附1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9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例,误诊14例,行肝叶切除,胆管内肿瘤摘除,T管引流2例,胆管内肿瘤摘除,胆管支架及T管引流11例,肿物活检及T管引流2例,1例未及手术死亡,15例病人随访1-14个月,14例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1例随访14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黄疸伴有HBsAg阳性,AFOP阳性,肝内有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且其内有占位病变的病人,可诊断为本病,B超,CT,PTC,ERCP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切除肝内原发性肿瘤,疏通胆道为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 1992年6月~ 1997年 6月行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 8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肝段 (叶 )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 45例 ,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 6例 ,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 2 0例和 1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 76例随访 2~ 8年 ,术后残石率 5 88% ;症状复发率 1 33% ;无再手术者。结论 肝段 (叶 )切除联合手术是当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20年经验回顾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 总结20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1978年1月-1997年12月西南医院外科治疗20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以1991年为界限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以对照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201例中手术切除97例,非切除行胆道内、外引流者84例,单纯剖腹探查20例。切除组中根治切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随访75例中,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5%,40.91%,13.64%;姑息切除者1,3年生存率为55%,10%,无5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道内、外引流者1年生存率为36%,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均于3个月内死亡。两个阶段对照显示:手术切除率由1990年12月以前的34.95%提高到以后的62.24%,其中根治切除率由15.53%提高到35.71%;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分别由39.8%和17.84%降低到18.37%和6.12%。结论 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工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