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合干扰素(CIFN)治疗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丙型肝炎病情隐匿,伴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a一干扰素是唯一对慢性丙型肝炎有效的治疗药物。组合干扰素(CIFN)是一种非天然重组1型干扰素,是根据几种已知的a干扰素亚型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各序列等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构建成合成重组互补DNA,转染给大肠肝菌的表达产物。这种非天然重组组合干扰素与等当量成分的天然a-Za和a-Zb干扰素比较,体外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抗病毒活性、抗增殖作用以及基因诱导活性均有明显增高。这可能与CIFN和I型干扰素受体的亲和力较强有关。近年国内外进行了CIFN多中心随机双…  相似文献   

2.
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以固相化兔多抗IgG捕获待检样品中γ-干扰素,以具有中和γ-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生物素化单抗作为检测抗体,再加ABC复合物,用邻苯二胺显色。据已知不同浓度标准γ-干扰素显色后的OD值的标准曲线,判定待检品中γ-干扰素蛋白含量。所检γ-干扰素与抗病毒活性一致,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α  相似文献   

3.
中和抗体识别短肽对IFN-α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合成肽WLDPRH的免疫反应性和对干扰素(IFN)诱导的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我们早先的研究,已用中和抗体从噬菌体展示6肽库中筛选出了两个与IFN-α有同源性的肽片段,将其中之一进行了人工合成(WLDPRH),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分析,体外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体外IFN诱导抗病毒和抗增殖分析。结果计算机分析表明,人工合成肽WLDPRH与推理的I型IFN受体结合区LoopAB(29-35位)有相当的同源性。体外竞争ELISA实验表明,合成肽在25μg/ml浓度时能特异性抑制IFN-α与中和抗体4C1结合。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干扰素在亚保护剂量时(20~70pg/ml)时,合成肽能提高IFN-α作用细胞后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合成肽WLDPRH在1.4μg/ml时,IFN-α抗病毒保护率从40%提高到86%,为最高保护率的最低剂量,但合成肽为1.4μg/ml,IFN浓度为5~55ng/ml时,对IFN-α诱导的抗增殖作用不明显。结论用中和抗体筛选的短肽WLDPRH能影响IFN分子作用模式,并且有可能模拟IFN分子LoopAB的结构和功能,这为免疫治疗及IFN的小分子模拟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以固相化兔多抗IgG捕获待检样品中γ-干扰素,以具有中和γ-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生物素化单抗作为检测抗体,再加ABC复合物,用邻苯二胺显色。据已知不同浓度标准γ-干扰素显色后的OD值的标准曲线,判定待检品中γ-干扰素蛋白含量。所检γ-干扰素与抗病毒活性一致,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α、β-干扰素等无交叉显色反应;最低检测值为100pg/ml(相当于抗病毒效价1~2U/ml);可用于重组人γ-干扰素生产、纯化过程中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血清γ-干扰素水平、人淋巴细胞γ-干扰素分泌量及LAK和TIL细胞等产生γ-干扰素水平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背景: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对瘢痕组织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目的: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2b作用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观察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至对数增长期,采用0,5000,10000,20000 IU/m...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观察李莉,朱传琳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RNA病毒繁殖都有抑制作用,还具有抗细胞分裂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国内外文献报告应用。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一定疗效。我们应用罗扰素(Intronα-2a)和干扰能(I...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干扰素Epsilon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表达纯化一种新型重组人干扰素Epsilon(rhIFNε155ser),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人工合成rhIFNε155ser的全基因序列,并按照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嗜性作适当改造,然后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埃希菌DH5α中表达。将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纯化复性后,对最终产物的抗病毒活性、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和NK细胞刺激活性进行鉴定。同时,利用芯片技术,从基因的水平对rhIFNε155ser的生物机制进行初步的了解。结果rhIFNε155ser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纯化蛋白纯度可达95%。复性后rhIFNε155ser在WISH抗VSV系统中的抗病毒活性可达6×105IU/mg。在100~1000pg/ml下rhIFNε155ser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抗增殖活性,而NK细胞刺激活性无剂量依赖性。基因芯片扫描发现,22278个位点中,有283个基因显著上调,另外1894个显著下降。结论成功地表达了rhIFNε155ser,发现此IFN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抗增殖和NK细胞刺激活性。芯片技术可进一步拓展对IFN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2a组持续应答率(SVR)显著高于IFNα-2a组(分别是56.5%和19.5%,P<0.0001).PEGIFNα-2a组治疗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d-2a组(P<0.001),但非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64、0.116).PEG IFNα-2a与IFNα-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除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发生率PEG IFNα-2a组高于IFNα-2a组外(P值为0.001),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 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IFNα-2a,尤其对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的患者更应选择PEG IFNα-2a,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S5A区基因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15例应用PEG—IFNα-2a/RBV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快速应答(RVR),8例为无应答(NR),应用RT—PCR法扩增NS5A全长片段,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没有发现与治疗应答相关的单个氨基酸或基序变异,RVR组和NR组在NS5A、ISDR、PKRBD和IRRDR区的氨基酸突变数目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RVR组在V3区(aa2356~2379)的氨基酸突变数目高于NR组(分别为5.3±0.5和3.4±0.6,P=0.03)。结论V3区的氨基酸突变数目与PEG—IFNα-2a联合RBV抗病毒疗效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对人α1(Ⅰ)前胶原(COL1A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IFNα)对这一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COL1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0.27与pCOLH2.5,它们分别含该启动子序列-268~+42bp(0.27kb)与-2483~+42bp(2.5kb)片段.将这2个重组体瞬时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IGF-1或胰岛素,部分细胞还加入TNFα或IFNγ或IFNα,测定CAT活性.结果13nmol/LIGF-1使转染后的这2个重组体活性分别增高3.68倍与4.04倍.2.5μmol/L的胰岛素亦使之分别增高3.69倍与3.93倍.TNFα、IFNγ、IFNα能降低IGF-1与胰岛素诱导的pCOLH2.5活性.结论IGF-1和胰岛素能在转录水平促进COL1A1基因的表达,TNF-α、IFNγ、IFNα能抑制IGF-1和胰岛素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引起骨髓抑制的特点和差别、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和两类干预药物的效果。方法 252例CHB患者分别给予Peg-IFN-α或IFN-α治疗48周,比较IFN应用过程中Peg-IFN-α治疗组和IFN-α治疗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差异;以IFN治疗24周内血细胞计数最低值将患者再分组,比较各亚组干扰素的疗效;比较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干扰素所致Neu减少的疗效。结果 Peg-IFN-α治疗组引起骨髓抑制较IFN-α治疗组常见,两组WBC、PLT减少比率、Neu≤0.75×109/L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09/L〉WBC≥2.5×109/L亚组较WBC≥3.6×109/L亚组有更高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P〈0.05),1.5×109/L〉Neu≥0.75×109/L亚组较Neu≥1.5×109/L亚组有较高的HBeAg阴转率(P〈0.05);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相比,rhG-CSF对IFN引起的Neu减少疗效快速而短暂,二者升白细胞治疗1周和1月时的Neu计数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引起骨髓抑制较IFN-α更为常见,白细胞下降幅度可一定程度预测IFN的疗效,rhG-CSF用于IFN治疗CHB引起的骨髓抑制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组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液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2b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IL-8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13)和无应答组病人(n=27)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20)(P〈0.01;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病人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IL-8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8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IL8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慢性HBV感染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IL-8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酵母真核表达系统获得鸡α干扰素,并鉴定其抗病毒生物活性.方法以Con A刺激4~10小时后的鸡全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鸡α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通过EcoR I 和Xba I两个酶切位点使该基因插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并把线性化该重组酵母鸡α干扰素载体,通过电转化使鸡α干扰素基因整和到酵母(X33)基因组上,利用微量病变抑制法测定表达的鸡α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重组酵母鸡α干扰素活性单位为10×48U/ml,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结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组酵母鸡α干扰素具有较好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4h51Cr释放法,分别以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YAC-1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K562细胞的体外自然杀伤(NK)活性为指标,研究受电离辐射后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干扰素(IFN-α)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观察肿瘤患者及其放疗后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IFN-α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NK细胞具有较强的辐射耐受性,经16Gy照射后24h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放疗后NK细胞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IFN-α处理NK细胞可以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这提示IFN-α有可能作为一种生物应答调节剂用于肿瘤患者、肿瘤放、化疗或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行干扰素治疗的HLA-A2慢性乙肝患者19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一部分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测其上清中IFN-γ含量,另一部分以HBcAg18-27合成多肽,rHBcAg,rIL-2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饲养细胞共同诱导CTL前体扩增,以转染HBV,DNA的HepG2细胞(2.2.15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特异性细胞毒活性,未转染HBV DNA的HepG2细胞检测其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在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针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PBMC培养上清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部分应答或无应答组差异不明显,无论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否,治疗前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对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CTL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胰岛素对人α1(Ⅰ )前胶原 (COL1A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IFNα)对这一作用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COL1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0 2 7与pCOLH2 5 ,它们分别含该启动子序列 2 68~ 4 2bp( 0 2 7kb)与 2 4 83~ 4 2bp( 2 5kb)片段。将这 2个重组体瞬时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加入IGF 1或胰岛素 ,部分细胞还加入TNFα或IFNγ或IFNα,测定CAT活性。结果 :13nmol/LIGF 1使转染后的这 2个重组体活性分别增高 3 68倍与 4 0 4倍。 2 5 μmol/L的胰岛素亦使之分别增高 3 69倍与 3 93倍。TNFα、IFNγ、IFNα能降低IGF 1与胰岛素诱导的pCOLH2 5活性。结论 :IGF 1和胰岛素能在转录水平促进COL1A1基因的表达 ,TNF α、IFNγ、IFNα能抑制IGF 1和胰岛素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抵抗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将1000 U/ml的Ⅰ型干扰素(α,β)加入HeLa细胞后,去除上清中的干扰素,感染带有GFP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EV71,观察GFP的表达和PCR检测HSV-1核酸,判断Ⅰ型干扰素对HSV-1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检测EV71 2A基因的表达从而判断EV71病毒的复制能力.结果 Ⅰ型干扰素(α,β)诱导HeLa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有效地抑制重组HSV-1 GFP的表达和核酸扩增.而EV71 2A的RT-PCR结果证实EV71可在Ⅰ型干扰素(α,β)作用后的HeLa细胞中有效增殖.结论 Ⅰ型干扰素(a,β)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EV71可在Ⅰ型干扰素(α,β)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的HeLa细胞中有效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两种长效干扰素α融合蛋白原料药的理化特性多项指标开展分析和进行比较。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可高效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rHSA/IFNα2a)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rHSA/IFNα2b)的毕赤酵母工程菌。融合蛋白直接分泌到组分简单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并经特别建立的高效分离纯化工艺进行纯化,随后对两个融合蛋白进行详尽的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获得的融合蛋白纯度在98%以上;N端前15个氨基酸序列与理论序列相同;质谱分子量分别为85640.8D和85781.5D;圆二色光谱分析比对蛋白空间构象未变;等电点DI约在5.1左右;为非糖基化蛋白;紫外光谱呈典型蛋白质光谱;自由巯基含量测定值为1.4;肽图批次问一致;肽质量指纹图谱可匹配分别达83%和82%;对制备的2个融合蛋白原料药中的细菌内毒素、宿主蛋白质、外源性DNA、甲醇和甘油的残留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融合蛋白的免疫学鉴别为阳性;体外细胞生物比活性约为2.5×10^5IU/mg,并且2个融合蛋白生物比活性测定值无不同,由此,获得了符合临床用药标准的原料药。结论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作为指导《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和《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2个新药的原料药生产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检定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重组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5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2a,α-2b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组70例,重组干扰素α-2b46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随访5年。结果治疗结束时,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α-2a组分别为6714%和7000%,α-2b组分别为6956%和7173%,随访5年后,α-2a组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3571%和4714%,α-2b组分别为3913%和52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基因分型以HCVⅠ组感染为主(7586%),干扰素对HCVⅡ组感染的疗效优于HCVⅠ组。结论重组干扰素α-2a与α-2b均为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HCV基因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ω-干扰素(hIFN-ω)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为人ω-干扰素的生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自抗凝血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扩增人ω-干扰素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载体,进一步构建表达型重组质粒pBV-IFN-ω,温度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溶解并复性包涵体,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表达产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DNA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pBV-IFN-ω含有开放读码框架正确的人ω-干扰素成熟肽编码序列。SDSPAGE显示,诱导表达碎菌后的沉淀中有大小约为20kD的外源蛋白,Western blot证明此外源蛋白为重组人ω-干扰素,并经体外活性测定证实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ω-干扰素(IFN-ω)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重组人ω-干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