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控制血糖、降压、降血脂等治疗基础上,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500μg/d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20 ml/d+甲钴胺500 μ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达76.5%(26/34),银杏达莫组和甲钴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O%(11/25)及34.8%(8/23),联合用药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甲钴胺组和银杏达莫组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68±4.10)、(39.55±4.34)m/s与(34.35±2.74)、(32.78±2.66)m/s与(36.56±4.71)、(33.24±3.2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7.44±4.42)、(34.26±4.01)m/s与(33.26±2.65)、(32.13±3.33)m/s与(34.80±4.43)、(31.04±4.62)m/s,P均<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41例,观察1组41例,观察2组42例。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胶囊;观察1组口服甲钴胺胶嚢+碳酸钙D_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生理盐水2 mL,1次/d。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行肌电图检査记录肢体正中神经、排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TCSS评分[(7.85±1.01)、(5.86±0.83)、(3.56±0.72)分]均较治疗前[(9.92±1.33)、(9.35±1.26)、(9.57±1.24)分]降低(P0.05);观察2组治疗后TCSS评分低于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甲钴胺组(P0.05);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正中神经MNCV[(42.34±6.88)、(43.62±5.75)、(48.19±4.73)m/s]、腓总神经MNCV[(38.67±6.09)、(39.66±5.89)、(43.95±5.95)m/s]、正中神经SNCV[(39.52±8.62)、(40.25±9.18)、(46.17±6.97)m/s]、腓总神经SNCV[(36.49±6.35)、(37.71±6.12)、(42.47±6.75)m/s]均较治疗前[正中神经MNCV:(40.82±5.64)、(41.27±5.12)、(42.13±4.36)m/s;腓总神经MNCV:(37.11±4.35)、(38.03±4.88)、(37.21±4.31)m/s;正中神经SNCV:(37.57±6.16)、(38.15±6.49)、(38.02±4.05)m/s;腓总神经SNCV:(35.06±5.16)、(36.05±4.65)、(37.08±5.18)m/s]增快(P0.05),观察2组改善较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明显(P0.05),甲钴胺组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1组(75.61%)和甲钴胺组(53.66%)(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TCSS评分,提高神经传播速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空腹血糖值为(4.8±0.3)mmol/l,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5.6±0.4)mmol/l下降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5.6±0.3)mmol/l同样与对照组(6.5±0.4)mmol/l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6.2±4.0)m/s,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2.4±6.3)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结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制剂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对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伴DPN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甲钴胺组(甲钴胺组)和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组(联合组)各40例,甲钴胺组静注甲钴胺1 mg/d,联合组在此组基础上,静脉加注灯盏花素70 mg/d,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77.5%(P<0.05);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细胞积压、全面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显著低于甲钴胺组(P <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扣运动传导速度(MCV)分别为(45.5±1.4)m/s、(54.9±3.7)m/s和(47.6±1.3)m/s、(52.6±2.7)m/s,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单用甲钴胺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在使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灯盏花素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8-230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47.23±3.79m/s、47.12±3.56m/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6±6.78m/s、42.23±6.12m/s,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V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48.98±3.12、36.78±5.11m/s)高于对照组(45.26±3.26、33.12±2.16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其中3例因不能耐受退出该研究),对照组32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 g、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2组均为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8/31),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2/32),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正中神经为(47.7±3.8)m/s与(42.5±2.5)m/s,腓总神经为(41.6±3.3)m/s与(36.0±2.8)m/s]与对照组[正中神经为(43.4±2.0)m/s与(41.9±16.0)m/s、腓总神经为(39.6±3.3)m/s与(36.2±1.9)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40.3±1.8)m/s与(35.2±2.3)m/s、腓总神经为(34.1±2.3)m/s与(28.8±2.5)m/s]、对照组[正中神经为(37.7±1.7)m/s与(34.8±3.1)m/s、腓总神经为(30.8±2.6)m/s与(27.8±2.4)m/s]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12月住院的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胰激肽原酶+甲钴胺治疗,胰激肽原酶3次/d,120 U/次,口服甲钴胺1次/d,1 mg/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甲钴胺静脉滴注1次/d,1 mg/次;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DPN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住院部内二科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8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44例(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25±3.15)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1.05±0.12)m Pa/s、红细胞压积(35.22%±2.36%)、纤维蛋白原(3.06±1.25)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应用可以在多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具有抗血小板、抗凝以及保护血管的作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6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Lipo PGE110μg加入生理盐水40 mL静脉推注,1次/d;同时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vs44.4%,P〈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较对照组增快[(67.89±2.74)、(48.16±2.40)m/s vs(53.01±2.20)(、40.79±1.00)m/s,(55.40±2.35)(、69.85±1.32)m/s vs(46.40±1.89)、(41.91±1.46)m/s,P均〈0.01]。结论Lipo 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及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腺苷钴胺+硫辛酸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硫辛酸+腺苷钴胺+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正中、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与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临床疗效各症状(灼热感、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评分,并统计两组血清IGF-1、NGF水平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正中、腓总神经SNCV及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66.67%(2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灼热感、麻木及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F‐1、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10.26%(4/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腺苷钴胺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生长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野缺损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进行治疗。5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具体的指标包括出血斑计数、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血斑计数、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斑数量、视野的灰度值、血管瘤、黄斑厚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面神经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采用较多的有带蒂颈肌移植术和自体神经移植术等修复面神经缺损,恢复面肌的功能,但上述方法均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寻求一种新的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自体变性骨骼肌替代神经材料对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面神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解剖学教研室和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4/09在咸宁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2只,随机分为3组A组8只以自体变性骨骼肌移植修复,B组8只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6只作为正常对照.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左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8 mm为模型,术后20周分别对各组实验动物的上颊支神经(含移植体)及其支配的面肌进行电生理学检测及形态学图像观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电生理检测结果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电生理学检测在神经干动作电位,面肌复合动作电位,神经传导速度3项对应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形态学图像分析神经纤维数A组(2 559±1 683)条,B组(2 658±1 295)条,C组(3 253±1 564)条;神经纤维直径A组(4.01±0.88)μm,B组(4.26±0.77)μm,C组(4.98±0.72)μm,再生神经纤维的平均密度A组(220±30)条/0.013 89 mm2,B组(233±32)条/0.013 89 mm2,C组(315±27)条/0.013 89 mm2,以上3项形态学指标的组间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体变性骨骼肌可有效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其实验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microRNA-124(miR-124)、mi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93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1例:对照A组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每次40 m L,每天1次;对照B组口服果糖二磷酸钠片,每次1.0 g,每天3次;观察组予以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片注射液治疗,用法同对照组。三组均连续治疗14 d。统计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血栓调节蛋白(s TM)、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9(IL-19)、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B组(90.32%vs. 64.52%,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 TM(μg/L:23.74±2.67 vs. 30.41±2.94,31.84±3.06)、v WF(%:110.27±15.67 vs. 134.27±16.25,136.74±17.85)低于对照A、B组,APN(mg/L:13.52±3.16 vs. 8.41±2.38,9.97±2.37)高于对照A、B组(P <0.05);观察组IL-19(pg/m L:22.69±4.49 vs. 32.41±5.69,37.49±8.24)、CRP(mg/L:4.38±1.56 vs. 6.89±1.74,8.25±1.92)低于对照A、B组(P <0.05);观察组MDA(mmol/L:2.31±0.52 vs. 3.37±0.65,3.04±0.68)低于对照A、B组,SOD(U/m L:96.47±10.25 vs. 82.97±10.26,87.54±10.31)、GSHPx(U:124.94±9.84 vs. 102.39±9.46,107.69±9.15)高于对照A、B组(P <0.05);观察组miR-124(1.15±0.53 vs. 1.48±0.61,1.84±0.82)低于对照A、B组,miR-210(2.01±0.12 vs. 1.63±0.10,1.42±0.11)高于对照A、B组(P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A、B组(分:9.84±1.03 vs. 12.35±1.22,13.14±1.27,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对照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9.68%,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片治疗ACI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ACI患者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miR-124、miR-210表达水平,缓解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周昊  丁新生  黄红莉  周联生  王暖 《临床荟萃》2012,27(12):1054-1057
目的 研究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00只,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9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1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建立DPN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和针药联合组,电针组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针药联合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d-1)腹腔注射共4周.观察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形态和坐骨神经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时照组大鼠MCV、SCV明显减慢(30.88±3.64)m/s,(28.65±9.44) m/s;(48.39±1.43)m/s,(47.44±8.68)m/s,形态学明显异常,NO、MDA含量明显增多(5.56±0.21)(μ)mol/L,(7.97±0.51)nmol/mg prot;(1.16±0.17)(μ)mol/L,(2.23±0.48)nmol/mg prot,SOD活性显著降低(10.62±1.53) U/mg prot,(20.48±1.55)U/mg prot(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MCV、SCV明显加快(36.43±2.28) m/s,(34.43±5.38)m/s(P<0.01),形态学明显改善,但NO、MDA含量与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针药联合组与电针组比较,大鼠MCV、SCV加快更明显(43.67±2.33) m/s,(41.47±5.32) m/s( P<0.01),形态学有更明显改善,NO、MDA含量较对照组及电针组均明显减少(2.23±0.12)(μ)mol/L,(4.12±0.42)nmol/ mg prot,SOD活性则显著增高(16.69±1.76)U/mg prot(P<0.01).结论 电针联合依达拉奉应用对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通过端侧吻合方式可诱导神经侧芽再生,但再生效果达不到神经端端吻合的水平,应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体外神经元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可否提高端侧周围神经吻合的再生率?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研所完成.雄性Wister大白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成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方法表皮生长因子组切断右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 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g/L的表皮生长因子注射液0.1 mL/d,共用2周;对照组吻合方法同表皮生长因子组,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术后4,8周时,表皮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52.42±1.45)%,(61.41±1.54)%,(34.60±1.52)%,(38.64±1.89)%,P<0.05].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术后4,8周表皮生长因子组明显比对照组加快[(30.33±0.88)m/s,(34.36±1.09)m/s,(21.06±0.93)m/s,(23.31±0.58)m/s,P<0.05].③超微结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再生率,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的再生.提高端侧吻合周围神经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足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足部并发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脚痛、脚趾关节红肿以及红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鼾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临床症状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接受治疗的98例鼾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2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扁桃体切除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予以低温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第1、2、3、4、5天的疼痛状况及术前、术后出院时的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13.79±2.85) m L低于对照组[(25.86±5.11) m L],且手术操作时长、住院时间分别为(31.72±5.20) min、(6.86±1.15) d均短于对照组[(39.88±5.17) min、(9.03±1.2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4、5天的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6.15±0.52)、(5.06±0.51)、(4.11±0.37)、(3.05±0.25)、(2.57±0.26)分,均低于对照组[(8.02±1.11)、(7.00±0.63)、(5.27±0.59)、(4.67±0.40)、(4.03±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82.68±8.11) O2/s高于对照组[(72.75±7.38) O2/s],同时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及氧减指数分别为,(10.10±3.17) h、(19.95±4.67) s、(10.15±4.05) h,均低于对照组[(18.85±5.27) h、(23.51±5.11) s、(16.85±5.2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鼾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指标,缓解疼痛程度,并且促进患儿通气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前列地尔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0例DPN患者,将所有病例按就诊先后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中试验组有3例、对照组5例由于自身原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研究实际完成试验组77例、对照组75例.两组均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前列地尔10μg,静脉注射,1次/d.试验组同时加用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0~ 14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神经病变总症状(T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α-硫辛酸静脉滴注1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SS总积分[(3.5±2.5)分与(4.3±2.1)分,t=2.11,P<0.05]、刺痛积分[(1.1±0.4)分与(1.5±0.5)分,t=1.86,P<0.05]、烧灼感积分[(0.9±0.7)分与(1.3±0.5)分,t=1.83,P<0.05]、感觉减退积分[(1.3±0.4)分与(1.7±0.5)分,t =1.87,P<0.05]、麻木积分[(1.3±0.9)分与(1.9±0.4)分,t=1.91,P<0.05]明显降低;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53.6±1.4) m/s与(48.5±2.7) m/s,t=-4.94,P<0.05]、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49.6±1.1) m/s与(43.9±2.1) m/s,t=-5.36,P<0.05]、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7.3±1.1) m/s与(41.6±1.8) m/s,t=-5.09,P<0.05]、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48.2±1.9) m/s与(43.2±2.5) m/s,t=-4.27,P<0.05]明显提高.试验组97.4%(75/77)的医师和92.2% (71/77)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对照组84.0%(63/75)的医师和78.7%(59/75)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研究过程中试验组颜面潮红3例、头晕1例,对照组颜面潮红2例、头晕1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α-硫辛酸静脉滴注治疗DPN疗效显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时间、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3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8.23±6.55)min vs.(39.76±8.64)min],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34±1.12)d vs.(3.92±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16.54±3.65)mL vs.(17.46±5.8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vs.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睾酮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16±1.73)nmol/L vs.(8.26±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精子密度[(112.43±15.79)、(109.52±12.76)×106/mL]、(a+b)级精子[(62.29±9.42)%、(60.48±7.06)%]、精子存活率[(71.02±10.46)%、(68.46±9.25)%]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可提高其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减少并发症与复发率,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