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15例脊柱结核的MRI图像表现。应用常规MRI及矢状位DWI(b值分别为150、300、450、650s/mm^2)扫描脊柱。结果发现在DWI序列上,b=300s/mm^2时对脊柱结核病变真实大小及病理特征显示更佳,同时对弥散像上良、恶性病变进行了鉴别。结论应用常规MRI扫描加上DWI矢状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5T超导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效能及优化最佳弥散敏感系数b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SPN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病变组(26例)和良性病变组(54例)。所有患者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DWI扫描,比较不同b值(200s/mm2、500s/mm2、800s/mm2和1 000s/mm2)下良恶性SPN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于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优化DWI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最佳b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恶性病变组26例患者中腺癌12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3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良性病变组54例患者中炎性结节29例,结核球19例,错构瘤4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0T磁共振成像(MRI)与数字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6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材料,所有患者均经3.0T MRI及数字钼靶X线诊断,以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对3.0T MRI、数字钼靶X线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64例患者病理组织检查显示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30例。3.0T 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检出率为76.56%,3.0T 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8.44%;3.0T MRI诊断符合率为98.44%,数字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71.88%,经纳入统计学检验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数字钼靶X线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检查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更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必要时可联合两种检测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在判断乳腺占位良恶性的价值以及相关参数对Her-2基因是否过度的鉴别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占位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其中良性34例,恶性30例,比较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增强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35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的基础上均行弥散加权平面回波序列(DWI-EP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600s/mm2。T2WI,LAVA序列观察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病变表现,对子宫颈有无侵犯及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信号强度,在确定病灶的位置区域比较DWI的信号特点,测定子宫内膜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32例显示为高信号影(91.4%),3例病灶显示不清;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均呈高信号影。11例良性病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生2例,DWI序列7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影。在DWI、LAVA、DWI结合T2WI序列上判断肿瘤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分别为62.9%(22/35)、74.3%(26/35)、82.9%(29/35)。子宫内膜癌的ADC平均值为1.02±0.23×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组1.49±0.2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DWI结合常规MR序列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恶性前列腺结节鉴别诊断中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前列腺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多b值DWI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查。恶性患者的0、300s/mm2 MR unit均低于良性患者,600、900、1200、1500、1800、2100s/mm2 MR unit均高于良性患者。恶性患者的Sde、Slope b-signal、ADC standard均低于良性患者。病例组中恶性和良性患者的R、SImax%均高于健康组,Tmax均低于健康组,恶性患者的R高于良性患者,Tmax低于良性患者(P<0.05)。结论:良恶性前列腺结节鉴别诊断中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较单独检查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甲状腺癌一般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CT(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MRI(磁共振成像)、US(超声)等,US:甲状腺癌通常表现不规则形态、低回声结节的边界不清晰、没有声音、内部有微钙化存在,是周围组织得到浸润,通常伴有淋巴结的转移.血流显示(彩色多普勒)出内部有粗大纡曲存在的血流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常规药物有99Tcm和131I.静态成像:恶性病变大多是“冷结节”,动态成像:病灶显影在14~18s,在16s处于高峰状态.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它的作用在于确定恶性肿瘤的面积和对侵犯周围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情况.甲状腺癌一般表现出密度灶出现不规则形态,边界处不清晰.中心部位可有坏死情况出现,50% ~70%和颈部淋巴结共同转移.磁共振成像:在T1的加权像上正常组织的信号和恶性病变极为相似,T2的加权像就为高信号.同时MRI还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反映其病变.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T2血管加权成像(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诊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接受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多序列的MRI检查,对DWI及SWAN序列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该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共98例,包括了112个病灶,在行MRI DWI+SWAN序列扫描时分别与MRI DWI序列、MRI SWAN序列相比,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T1WI序列检查时表现出了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出血区呈现出明显的斑点状,最大的出血总面积占120mm2;T2WI序列检查时可见病灶呈现出明显的低信号,其中23例在检查时可观察到出血病灶周围出现了较高信号的水肿带,但水肿带的范围相对较窄,病灶最大出血面积总面积占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眼眶肿瘤的患者(病理证实:28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序列扫描。观察DWI图像特征,并测量ADC值。对良性、恶性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WI图像显示与大部分良性肿瘤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呈高信号。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4±0.2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76±0.14)×10-3mm2/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5,P=0.000<0.01)。结论:DWI为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7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49例。全部患者行脑常规MRI、FLAIR、DWI和3D-TOF-MRA检查。结果: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39.1%和78.2%;49例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83.7%、91.8%和80.0%。DWI扫描发现脑梗死发病<6小时、6~24小时、24~72小时病灶ADC值分别为0.34±0.03、0.41±0.03、0.45±0.04,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DWI优于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FLAIR优于常规MRI,对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显示更佳;FLAIR、DWI联合MRA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26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病灶区在DCE-MRI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337±0.029)/min,0.208±0.078,(0.701±0.052)/min;2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正常前列腺的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263±0.041)/min,(0.171±0.034),(0.651±0.033)/min;(0.213±0.052)/min,(0.161±0.066),(0.634±0.054)/min,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34例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明显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01.86±23.15)×10-5mm2/s,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5.34±56.23)×10-5mm2/s,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腺体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T DCE-MRI及DWI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病变中各自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发病时间进行分期。结果:5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超急性期10例,DWI显示新发病灶100%,T1-FLAIR未见显示,T2WI、T2-FLAIR像只有2例部分显示病灶。急性期42例,T1-FLAIR、T2WI、T2-FLAIR及DWI像均能100%显示病灶。在急性期DWI像上较T1-FLAIR、T2WI、T2-FLAIR像上病灶显示更清晰、更直观。结论: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及病程方面较常规MRI优越,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性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超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4例,总结胰腺癌的MRI特点。结果:在24例患者的直接征象中,脂肪抑制T1WI呈低信号23例,等信号1例,T2WI相呈稍高信号19例,等信号5例。增强结果显示24例病灶在动脉期均呈现相对低信号,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边缘强化,病灶中心低信号。在间接征象中13例患者出现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6例见胰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DWI可显示小胰腺癌病灶,可清晰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蒋春峰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380-138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GRE(VIBE序列)动态增强技术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DWI序列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比较A组(DWI)、B组(VIBE)以及C组(DWI、VIBE联用)在前列腺疾病中的检出率、定性率及定性准确率,同时比较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结果 C组可以将病变定性的比例为90.2%,定性准确率89.2%,均明显于其他两组(P<0.05)。b=800 s/mm2时,前列腺增生ADC平均值为1.352±0.238,前列腺癌为0.835±0.287,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VIBE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