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能否通过纠正血脂异常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有益作用和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选择22例冠心病合并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病人应用非诺贝特治疗一月后.观察其治疗前后血脂和部分病人缺血总负荷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是否改善.缺血总负荷的变化指24小时内动态心电图发作性ST段水平型或下斜性压低≥1mm相加的总时间。结果:经非诺贝特治疗一月后.血TG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3.14±0.9kmmol/L和1.16±0.40mmol/L,P<0.01)。血胆固醇(TC)水平也明显下降(分别为6.06±0.52mmol/L和5.38±0.28mmol/L,P<0.05);调脂治疗前后血HDC-C、HDL2-C和HDL3-C则分别为0.85±0.14、0.26±0.16、0.67±0.17mmol/L和1.15±0.28、0.39±0.15、0.75±0.18mmol/L,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性差异(均P<0.05)。7例缺血总负荷的变化为:3例发作性ST段下移均有降低.4例呈固定性ST段下移则无明显改变。11例病人硝酸酯类制剂用量和胸痛发作减少。结论:调脂药非诺贝特能显降低冠心病病人血TG和TC水平.升高HDL水平.并可能对改善心肌缺血发挥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我国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并有上升趋势。流行病学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冠心病的多种因素中,升高的血浆胆固醇水平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治疗高脂血症非常重要和迫切,而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健康教育。我们对我科2004年1月-2004年5月住院的60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血脂知识知晓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脑血管病变恶化的全过程.研究表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能显著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调脂治疗的临床意义已经远远高于调脂本身.遗憾的是,在我国调脂治疗仍存在着巨大的治疗缺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仍很低.依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及体会,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的最基本方法。我科自2003年7月~2004年7月合用洛伐他汀和中草药调节血脂,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王晓英 《临床医学》2004,24(2):36-36
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国际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通过有效降低胆固醇及降脂以外效应,不仅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从而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常规剂量(20~40mg/d)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但费用高。而我国人群中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减少药物剂量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同时干预多重危险因素可获得更大益处。我们采用专门的软件,评估联合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期问微机管理的作用。方法: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及人群普查中新发现的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微机管理组及非微机管理组。所有参加微机管理病人均转到我科高血压防治中心随访。门诊继续监测,观察指标为血压、血脂、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猝死)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8周时血压、血脂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机管理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事较非微机管理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由于微机管理的准确性、先进性。能使有效药物及其有效的剂量带来有效的治疗,从而使心血管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调脂治疗靶点.方法:R型聚类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9个血脂评价指标的代表指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他汀治疗(119例)与非他汀治疗(108例)两组冠心病患者ApoA1/ApoB、non-HDL-C、LDL-C判定的血脂达标率,达标和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比值比.结果:9个指标聚为二类,代表指标为non-HDL-C、ApoA1/ApoB.3个指标评价他汀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35.3%(42/119)、33.6%(40/119)和27.7%(33/119),非他汀组不达标率分别为86.1%(93/108)、90.7%(98/108)和95.4%(103/108).他汀组不达标者病情进展率分别显著低于非他汀组不达标者(x2分别为21.75、30.19、23.32,P均为0.001).他汀组non-HDL-C的ACS发生比值与ApoA1/ApoB、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范围之外,ApoA1/ApoB与LDL-C的ACS发生比值比及非他汀组三指标评价不达标者ACS发生比值比在0.8~1.2.结论:提高冠心病患者他汀治疗率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ACS发生率.调脂治疗靶点不同,冠心病例ACS发生几率有差异,调脂治疗靶点值得研究.ApoA1/ApoB、LDL-C作为调脂治疗靶点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降脂。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比76.7%,P<0.05),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比13.3%,P<0.05);2组治疗后血脂与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调脂联合抗栓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炎性因子对心肌的损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998年136例住院治疗确诊的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n=67)及辛伐他汀干预调脂治疗组(n=69)进行治疗并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病人均随访2.5年以上,发现治疗组仍能达到满意的调脂效果,同时治疗组比对照组冠心病事件,再住院人次,再住院日,均有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 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行干预调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群血脂异常呈上升趋势,据对人群分层整体抽样调查报道,血脂异常者约占45%。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直接危险因素,研究发现TC及(或)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小而密LDL-C在CHD发病中尤为重要。当前心血管疾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对血脂异常的研究和防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临床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两大类:非药物性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与调脂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钟林 《新医学》2000,31(1):14-14
1引言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旨在防止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和猝死等,以降低病死率,延长病人存活时间,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二级预防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广为人知者简称“ABC”法,“A”为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aspirin),“B”代表β阻滞药,“C”即降低血胆固醇(cholesterol)与低密度脂蛋白。此外,尚有抗凝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后者包括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近年推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对合并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了心内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规模临床实验表明,规范的调脂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显著降低死亡率,目前已经成为了冠心病冶疗的基石。本研究通过血脂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对中药降脂制剂血脂康的疗效和机理进行了初步观察,以期为基层医院调脂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的体外血脂吸附能力及调脂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琴  纪凤翔  阚耀东  田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24-4225,i001
目的:通过对壳聚糖几种衍生物对血脂的体外吸附实验选择出吸附能力较好的一种进行口服壳聚糖的安全性及调脂观察。方法:壳聚糖服用方式:2g/d。早晚各服1次,连服1个月。测定服用前及服用后停药1周的血脂、肝肾功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同时以服脂必妥药物为对照组。结果:电镜观察壳聚糖具有吸附血脂的功能。比较实验组服用壳聚糖前后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壳聚糖前后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调脂治疗新进展专家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和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于 2 0 0 0年 7月 1 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调脂治疗新进展专家研讨会”。在京的心血管、内分泌及相关临床基础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参加了研讨。方圻教授主持会议 ,方圻、徐成斌、陆宗良教授分别作了中心发言 ,胡大一教授提供了书面中心发言材料。与会专家们对于近年来国内外的血脂治疗新进展、新动向以及如何规范化合理调节血脂的原则等问题 ,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内容汇总归纳如下 :1 调脂治疗与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成果2 0多年…  相似文献   

16.
Aronow  HD  王建国 《新医学》2001,32(10):626-626
作者综合分析两项试验资料,其中365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出院时开始服用调脂药物,17156例未服用。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早期接受调脂治疗的病人,其30日病死率(0.5%,17例)显著低于未治疗组(1.0%,179例),危险比(HR)0.44犤95%可信限(CI)0.27至0.73,P=0.001犦。6个月病死率(1.7%,63例)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3.5%,605例),HR0.48(95%CI0.37至0.63,P<0.0001)。经校正处方药物选择偏倚后,在…  相似文献   

17.
李庆文  石增成 《新医学》2002,33(12):716-717,73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调指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同步测定血脂水平,予血脂康治疗8周,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组(A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与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花环率(RFER)降低(P<0.01);混合型高脂血症组(B组)RC3bRR与RFER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循 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9RICR)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花环率(RFIR)显著增高(P<0.01)。A、B两组间RC3bRR、RICR、RF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用调脂药物治疗后,A组RC3bRR、RFER显著增高,RFIR显著降低;B组RC3bRR、RFER显著增高,RICR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3bRR、RICR与血清总胆固醇(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变化有关。结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调脂治疗可以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业已证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并证实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但目前在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治疗的“误区”,有必要及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2006年9月间,笔者以血脂康胶囊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地奥脂必妥胶囊的调脂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调脂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他汀类为主的调脂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年,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为主的调脂药物治疗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