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 女,55岁,1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伴乏力不适,无明显咳嗽、咯痰及痰中带血,睡眠不能平卧,需左侧卧位.体检见桶状胸,左肺叩诊浊音.语音振颧减弱,未见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菊  王自立  武永刚 《武警医学》2007,18(11):835-838
 目的 探索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方法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37例,采用病椎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植骨或者放置cage加上前路或者后路内固定.术后超短程化疗,定期复查,检测X线片及血沉.结果 随访20~36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后出现肺不张,行胸腔积液清理术,1例于术后3周再次出现窦道,重新手术清除病灶.伴有神经症状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大多数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术后1年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均回到了工作岗位或者生活自理.结论 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卧床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23岁.颈痛2月,后仰、前俯时疼痛加重,低头困难,休息后无缓解.体检:患者颈部压痛阳性,以C1~C3,棘突周围明显,双上臂、前臂无麻木、疼痛.各手指活动、感觉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结核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检测的184份结核痰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的原因,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结核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结果 活动后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合格率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核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51岁.胆囊术后2年,恢复良好.半年前出现右上腹痛,呈阵发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否认结核史.查体:右上腹部、肋下轻压痛,无腹肌紧张,未及包块,双侧腹股沟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白细胞15.8×109 /L,中性粒细胞0.873,淋巴细胞0.062;血沉52mm/h.术后PPD试验强阳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8岁.2周前无意间发现左乳肿块,约"黄豆"大小,无疼痛、皮肤红肿及破溃,不伴咳嗽、咳痰、夜间盗汗及消瘦等症状.查体:左乳外上 象限触及肿块,大小约为15 mm×8 mm,质硬,活动差,边界不清,无压痛,与胸大肌粘连,无乳头溢液及皮肤破溃.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右前臂肿痛半月入院。患者于半月前运动后右前臂肿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既往体健,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7.1℃,P 68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右前臂皮温不高,压痛,稍肿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0岁。左足跟部疼痛 5个月 ,劳累后加重 ,无胸痛、消瘦、畏寒、发热等症状。专科检查 :足外观正常 ,皮肤无红肿 ,皮温不高 ,局部稍有压痛 ,活动正常。X线片示 :左跟骨结节内侧突见一不规则密度减低区 ,其下缘骨皮质缺损 ,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图 1)。CT示 :左跟骨后下部内侧有一约 2 .0cm× 3.0cm× 3.6cm大小的骨质破坏区 ,内有多发小斑片状死骨残存 ,边缘不规整 ,部分有硬化环 ,内下缘骨皮质缺损 (图 2 )。入院后胸部X线检查 :左侧少量胸水。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 ,抗结核抗体 (TB Ab)阴性 ,血沉 2mm/h。行“左跟骨骨病灶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50例经实验室检查或膀胱镜证实的膀胱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 结果早期病变位于输尿管口附近, 5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结节,8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僵硬、增厚;中晚期病变表现为膀胱壁广泛增厚和容积缩小,共37例,病变表面线状强化提示病变活动. 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显示膀胱结核早期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肩胛骨结核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尚不多,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两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性,7岁。右肩部摔伤后自觉右肩部持续性疼痛半年余,近半月来症状加剧,来我院诊治。既往患儿无卡介苗接种史。体格检查:右肩胛骨外侧角后缘压痛明显,患肢活动功能障碍,右手摸不到后颈部。X线检查所见:右肩胛骨外侧角及关节盂下缘轮廓不规整,其中隐约可见多个破坏区相互沟通,无明显硬化边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34岁。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 ,以双颞为著。近 5个月来头痛逐渐加重 ,伴恶心、呕吐 ,视物渐模糊 ,行走不稳 ,向右倾斜。患者无发热、咳嗽、咯血 ,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四肢活动可。CT扫描 :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 ,密度欠均匀 ,边缘不清。增强后显示病灶周边环形强化 ,其壁厚薄较均匀。MRI表现 :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 4 .1cm× 3 .8cm大小病灶 ,T1 WI呈等、低信号 ,T2 WI呈混杂高信号 ,其中可见多个半环样略低信号影 ,呈“年轮”样改变 ,周围可见片状水肿 ;第四脑室受压变形 ,幕上脑室系统…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31岁."右手中指疼痛、肿胀、活动障碍4个月"人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中指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在外院行X线片检查示:右手中指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彩超检查提示:右手中指屈肌腱周边不规则低回声区(腱鞘炎可能性较大).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史无特殊.人院检查:T 36.3℃,P 82 bpm,R 20次/分,BP 130/80 mmHg(lmmHg =0.133 kPa).  相似文献   

13.
肝结核一例     
患者 女 ,2 3岁。右上腹疼痛半月余。体检 :右上腹肝区叩痛 ,腹软 ,未扪及包块 ,肝、脾肋缘下未扪及。背部可见一手术瘢痕 ,腰1~ 4 棘突压痛 ,活动受限。患者 3个多月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及冷脓肿引流术 ,现正抗痨治疗。实验室检查 :WBC 7.3× 10 9/L ,杵核 0 .0 2 ,分叶 0 .76 ,淋巴 0 .14 ,大单核 0 .0 1,嗜酸性 0 .0 7,红细胞沉降率 2 6mm/h ,肝功能正常 ,结核抗体阳性。B超提示 :肝右叶实性占位。腹部CT检查 :平扫见肝右叶前下段一 3cm× 3cm× 3cm大小不规则低密度灶 ,CT值 42HU(图 1)。增强扫描 :肝右叶前下段…  相似文献   

14.
脾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2 0岁 ,未婚。因左胸痛半年 ,加重 1周就诊。查体 :双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啰音刮扪雇础#叵呒觳槭咀蠓蚊徘岷瞬≡睢R苑谓岷巳朐骸3觳?:脾厚4 .8cm ,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质不均质减弱回声 ,最大者约 2 .4cm× 2 0cm ,边界欠清 ,无明显包膜。超声诊断 :脾大 ,脾内多发实性占位 ,考虑结核可能性大。为明确诊断 ,遂在超声引导下用 2 0G活检枪针行脾穿刺活检术。术中术后患者未述不适。术后患者平卧半小时后超声复查 ,见脾膈面包膜下有厚约 0 .4cm的条带状无回声区。考虑为脾包膜下出血。患者被送回病房卧床 1d后自由活…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29岁.右肘部肿物缓慢生长伴酸痛不适2月余.体检:无低热,无盗汗,无明显消瘦.右颈部可触及一较大淋巴结.右肘部不能伸直,可触及一约3.5cm×3.0cm 肿物,叩击痛阳性,质韧,边界尚清.肘后可见少许点状淡红色色素沉着.右肘关节及周围肿胀.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咽部结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女,56岁.因咽痒、咽干半年,伴咽痛1个月余就诊.发现软腭、硬腭及双侧腭扁桃体表面散在多个粟粒样结节,逐渐发展成为多个小溃疡,经反复服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无低热、盗汗、体重下降.查体:咽腔陈旧性充血,双侧腭咽弓表面散在多个粟粒样小结节,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X 线胸片未见异常,结核菌素(PPD)皮试为强阳性、呈双圈征象,中心区有小水疱.取咽部小结节病理检查,确诊为咽部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因右颈部包块1年,肿胀伴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畏寒发热、潮热及盗汗症状,否认既往有结核肝炎病史.入院查体:心肺肝脾及耳鼻咽喉无异常,右侧下颌角下及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扪及一包块,约4.0cm×5.0cm×3.0cm大小,表面皮温略高、有轻微触痛、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差.抗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36岁,因“反复右肘关节疼痛2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月”于2005年8月入院。每次发病均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症状,在外院均诊断为局部皮肤感染,一直未行抗结核治疗。每次治疗后疼痛多于数天内缓解,常于数月后复发。入院1个月前外院MRI及X线检查示右肘关节积液、右肱骨外上髁骨质破坏,在外院经肘后入路行病灶清除术,术后也未行抗结核治疗,患者关节疼痛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治疗全关节结核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收集1995年2月至2006年5月经关节镜治疗的33例全关节结核病例,其中肩关节结核4例,肘关节结核3例,髋关节结核5例,膝关节结核18例,踝关节结核3例.镜下对关节彻底清理,对干酪样坏死组织或脓液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术毕置管冲洗.术后关节腔用抗结核药物冲洗1~2周,肩、肘关节绷带固定3周后活动,髋、膝、踝关节石膏固定12周(22例)或外固定架固定3~6个月(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结核治疗,持续1年.结果:本组33例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疗效优25例,良8例.髋、膝、踝关节全部融合,所有关节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对于早、中、晚期,甚至合并窦道形成的全关节结核,均可考虑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全关节结核的镜下清理可以彻底清创,减轻创伤,降低伤口不愈合率,保持非负重关节的功能,提高负重关节的融合率.在药敏试验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抗结核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崇广  吴恩 《武警医学》1993,4(6):359-359
患者,男,23岁。因颈前发现肿物2周于1991年3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2次/分,血压14.6/9.4kPa。颈前偏左可扪及4cm×4cm肿物,质中,边缘清楚,表面光滑,压痛(—),肿物随吞咽上下活动。化验:血WBC5.6×10~9/L,NO.64;血沉:5mm/小时。胸片未见异常。颈部B超:示左侧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