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感冲剂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MTT法和CPE法观察抗感冲剂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作用、直接杀伤作用以及对流感病毒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抗感冲剂对于阻断流感病毒侵入、直接杀伤病毒及抑制病毒穿入后增殖皆有效果,其治疗指数分别为12.76,10.29,7.95。结论:抗感冲剂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抗感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感颗粒是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等多味药材制备而得的复方中药制剂.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打喷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等症状,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在该品种中药保护期间,增加含量测定项和薄层层析(TLC)鉴别相关指标.在原标准中,无赤芍的定性鉴别以及绿原酸的定量检测.2004~2005年对赤芍的定性薄层鉴别以及绿原酸的定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感颗粒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感颗粒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足肿胀法、醋酸法,观察药物抗炎作用;通过记录内毒素所致大鼠及家兔体温变化,观察药物解热作用;采用扭体法、压痛法,观察药物镇痛作用。结果:抗感颗粒对蛋清所致大鼠炎性足肿胀模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家兔发热模型动物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化学因素致痛的疼痛和对物理因素致痛的疼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讨论:抗感颗粒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抗感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臣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以C18柱(20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磷酸(47:53: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同时采用TLC法对方中葛根、茵陈、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芩苷在5.0μg-4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1.14%(n=6)。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抗感解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感颗粒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感颗粒.观察两组治疗72小时后发烧、咳嗽、鼻阻、咽痛及全身情况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64.4%(x2=4.592,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2.41±0.85d,对照组3.12±0.92d(t=4.652,p<0.01)差异显著.结论 加用抗感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一枝黄花抗感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枝黄花抗感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成品中一枝黄花、黄芩、连翘、荆芥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的含量.结果:成品中一枝黄花、黄芩、连翘、荆芥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连翘苷的线性范围是0.2040 μg~1.0200μg,r=0.9996,精密度平均含量为0.0456%,RSD=0.96%,重复性平均含量为0.0474%,RSD=1.16%,回收率按2005版药典测得三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1、100.11、99.90,RSD为0.13、0.23、0.23.结论:本方法可准确、快速地对一枝黄花抗感颗粒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抗流感病毒冲剂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流感病毒冲剂连续四日喂饲小鼠,在喂饲第1日滴鼻感染病毒甲_1/FM_1,观察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及延长生命率。结果两项指标均为40%,证明抗流感病毒冲剂对流感病毒甲_1/FM_1感染的小鼠有初步保护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8.
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琴 《医学综述》2006,12(16):981-982
流感病毒的H抗原和N抗原容易发生变异,主要发生在甲型流感病毒。从北京、广州、天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甲3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有可能通过抗原变异或通过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株,从而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当血凝素与抗原持续发生变异,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从而能多次反复有效地突破人群的免疫屏障,引起新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刘元媛  胡佳  何涛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6):11-13,I0002-I0004
摘要:目的建立抗感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5μm,4.6×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通过对10批抗感颗粒的测定,标记了19个共有峰,并进行了峰归属,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出10批样品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更全面控制抗感颗粒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方法 A/California/7/2009(CA7)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14d,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计算小鼠存活率、存活天数以及延长生命率。感染的小鼠第5天每组小鼠处死一半,取肺组织,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板蓝根可明显延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并提高存活率,病理结果显示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板蓝根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甲型H1N1流感主要临床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三版诊断,将1起以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的疫情暴发20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中62例住院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调查202例患者中,发热是最普遍的全身表现,其中低热52例占25.74%,中等程度发热99例占49.01%,高热51例占25.25%;局部症状中以咳嗽为最常见占77.23%;患者有乏力49.5%、头痛49.5%、头晕47.52%、咽痛47.52%、流鼻涕47.03%、鼻塞45.05%、打喷嚏40.59%;四肢酸痛和腰背酸痛分别占28.71%、36.63%;62例住院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者14例,淋巴细胞异常者29例,肝功能ALT轻度升高6例,胸片有肺部感染者4例,心电图异常者2例。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主要以发热、乏力、头痛、头晕、四肢和腰背酸痛等为主,局部症状以咽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为主,血常规可有异常,并发细菌感染时胸片异常,心脏、肝脏受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与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合格的确诊的轻型甲型H1N1流感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单付中药治疗组加安慰剂)、对照组22例(奥司他韦治疗组)。(磷酸奥司他韦或安慰剂75mg,2次/d,单付中药150ml,3次/d,均共5d)。结果入组患者55例,可分析患者共53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20.09±2.28)h和(16.65±1.9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48);两组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38.81±29.15)h和(41.45±22.3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53);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时间分别为(5.55±1.55)和(5.59±0.9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91);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观察期间试验组患者出现腹泻1例(3.23%),对照组为3例(1例出现皮疹,2例出现恶心、呕吐,13.6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转出院。结论单纯应用中药加安慰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与单用奥司他韦治疗疗效相似;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试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13.
张爱民  谭行华  毛慧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37-1239,124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选取风热犯卫型与热毒袭肺型的轻症甲型流感患者168例,治疗组予中医药治疗+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司他韦治疗+对症治疗。评价主要症状消失时间、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检测血清IL-6、INF-α与TNF-α的水平变化,采用成本-效果比值(C/E比值)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单位治疗效果成本。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05%和91.67%;治疗组咳嗽、头痛、全身酸痛及乏力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5.2±0.8)d明显短于治疗组(4.5±0.6)d(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FN-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值(10.2±1.6)显著低于对照组(15.5±2.3)(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5/84)。结论中药对甲流治疗具有恢复快、副反应小、医疗成本低等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调整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药体内对鼠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流感病毒A/FM/1/47(H1N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及死亡保护实验动物模型评价银翘散制剂、玉屏风散制剂、冰香散对感染鼠的保护作用及肺重改善程度。结果银翘散制剂与玉屏风散制剂的肺指数抑制率达到35%~43%,冰香散滴鼻给药与雾化给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肺指数的作用,肺指数抑制率在19%~25%之间;各试验药预先给药7d,病毒感染后继续给药5d,与病毒对照组相比,银翘散制剂在剂量20~40g/kg范围内对感染鼠的死亡保护率为50%~60%,玉屏风散制剂在剂量40~60g/kg范围内对感染鼠的死亡保护率为70%,冰香散雾化给药对感染鼠的死亡保护率为70%。银翘散制剂、玉屏风散制剂和冰香散延长鼠生命率在50%以上,尤以玉屏风散制剂效果显著,达76.31%。鼠平均生存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大约在11~13.4d左右。结论银翘散制剂、玉屏风散制剂及冰香散这三类预防流感方药在体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流感病毒作用,为临床运用中药预防流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丽  李侗曾  梁连春  闾军 《北京医学》2011,33(3):203-20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33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09年10月前患者多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病情轻;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患者少有甲型H1N1流感接触史,危-重型患者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藏药提取物体外抗腺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3种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其抗腺病毒的活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3种药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蚀斑法观察3种藏药提取物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值作为药物抗病毒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 3种藏药提取物A、B、C对Hep-2细胞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0.872、0.872、0.438 g/L,抗腺病毒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244、0.288、0.250 g/L,治疗指数分别为3.574、2.819、1.752;3种药物对MDCK细胞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076、1.745、0.399 g/L,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240、1.663、0.891 g/L,治疗指数分别为4.491、1.050、0.447。结论 3种藏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腺病毒和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具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其抗病毒作用强弱程度依次为A、B、C,说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率;体内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模型,比较栀子苷不同剂量干预下,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其TD50大于1 040 μmol/L;栀子苷在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抗病毒EC50分别为91.90、96.25和87.68 μmol/L,对CPE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CPE,在体内能有效保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的攻击作用,可能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H1N1型流感病毒诱导的MDCK细胞抗氧化相关修复基因MTH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MDCK细胞培养后,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0、1、3、6、12、24、48 h,在各时间点经RT-PCR反应检测细胞内MT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0、6、12 h,MTH1基因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后1、3 h MTH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后24、48 h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H1N1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MTH1基因表达的增加,可能增加细胞对DNA氧化损伤的修复能力,在流感发生和防御机制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 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 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 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金刚烷胺修饰物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金刚烷胺修饰物(NAM)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为抗禽流感病毒新药NAM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狗肾细胞(MDCK)进行体外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受试物组。①采用细胞病变法结合MTT法检测NAM对禽流感病毒(H5N1)的抑制作用,受试物组分为先加入NAM后感染病毒、先感染病毒后加入NAM和感染病毒的同时加入NAM,观察3种方式NAM对禽流感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②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检测NAM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影响。结果:① 3种不同的实验方式NAM剂量对数与细胞保护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 分别为0.95、0.95和0.99,P均<0.05),且NAM与保护率存在量效依赖关系。先加入NAM后感染病毒,NAM的IC50为15.32 mg·L-1,TI为103.31;先感染病毒后加入NAM,NAM的IC50为30.78 mg·L-1,TI为28.10;感染病毒的同时加入NAM,NAM的IC50为203.92 mg·L-1,TI为4.24。②NAM具有一定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87.36 mg·L-1。结论:NAM对穿入细胞后的禽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干扰病毒吸附和侵入细胞的脱壳过程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