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折复位机和外固定器治疗难复性关节脱位刘国平,杜靖远,陈汝轻,朱通伯(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IrreducibleDislocationofJointTreatedwithFractureReductionMachinea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口外复位的作用机制,以提高口外复位的成功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05年采用口外复位法复位的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口外复位法,复位时间快,操作简单,无任何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采用口外复位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减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理筋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3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4~62岁;农民24例,干部2例,工人8例. 相似文献
4.
距骨周围关节脱位(Subtat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也称“距-跟-舟状骨脱位”,或者称“距下关节脱位”,该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主要由于强大的旋转暴力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比较严重,恢复较慢,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 %, 国内外报告较少[1],男性比女性多见,右足比左足多发,通常由于较大暴力损伤所致,近年来距骨周围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损伤较重,其常合并胫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全面认识。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复位不及时对患者继发性损伤未能减轻,反而加重继发性损伤,笔者近2月来急诊手法复位2例距下关节脱位患者,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对距下关节脱位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下颌骨的髁状突滑出关节以外.不能自行复位。可以发生在单侧,亦可发生在双侧。临床上常见急性关节前脱位和复发性关节前脱位。脱位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及心理上的不便和痛苦。本文对30例患者进行口外手法复位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缩短了治愈时间,提高了复位成功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距骨周围关节脱位(Subtat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也称"距-跟-舟状骨脱位",或者称"距下关节脱位",该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主要由强大的旋转暴力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比较严重,恢复较慢,仅占全身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该病国内外报告较少,男性比女性多见,右足比左足多发。近年来距骨周围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损伤较重,常合并胫神经和(或)腓浅神经损伤,而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全面认识,继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步理筋法"对粉碎性Colles骨折临床愈合后手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9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达临床愈合后即分为理筋法组、药物外洗组和自我锻炼组。理筋法组患者给予"五步理筋法"治疗;药物外洗组以"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自我锻炼组不使用药物和手法。3组患者均进行腕关节自我功能锻炼。治疗后的第14天按改良的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并统计获得优良率。结果:腕关节功能评分3组分别为(89.3±12.1)、(80.5±14.5)、(75.3±18.4)分;优良率分别为80%、63.3%、50%。评分总分经方差分析P=0.002;优良等级得分人数经χ2检验分析P=0.021。结论 :"五步理筋"手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解除外固定后腕关节的功能障碍情况,有利于患者较早地回复正常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腰肌劳损2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2组治疗手法均隔日1次,共治疗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和临床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均降低更明显,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骨折与关节脱位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复合麻醉组与常规麻醉组各26例,前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方式,后者单用丙泊酚,对比复合麻醉组与常规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时间、镇痛效果。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时间均优于常规麻醉组,在麻醉效果上,复合麻醉组中2例轻度疼痛,24例无痛;常规麻醉组中7例中度疼痛、6例轻度疼痛、13例无痛,复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麻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可以起到理想的镇静效果与镇痛作用,麻醉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选择外伤引起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8例,手术用重建钛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同时对关节复位,术后随访6个月,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复查,观察其手术的可操作性及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骨折和关节均得到较好的复位,术后骨折固位稳定,(牙合)位基本迭到正中(牙合),关节头就位良好,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关节疼痛、张口度均在38 mm以上,颞下颌关节功能正常.结论:用重建钛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伴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步行能力进行步态分析评定,探讨理筋手法及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应用三维红外步态分析设备,分析了81例(男36例,女4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理筋手法和功能训练干预前后平衡能力和步行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理筋手法+功能训练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双支撑相等指标疗后明显改善,与单纯理筋手法组的差异有... 相似文献
12.
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此类患者5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14年意大利学者monteggia首先报告两例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病例而定名,1987年Bado将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者统称为monteggia骨折,现代医学将其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及特殊型四种。1989年以来,我们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孟氏骨折复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桡骨头的复 相似文献
14.
滕高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95-295,298
目的 观察改良口腔内复位对颞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效果.方法 将63例颞颌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传统口腔内复位27例,改良口腔内复位36例.结果 传统口腔内复位组成功18例,失败9例,成功率66.67%;改良口腔内复位组成功36例,成功率100.00%.改良法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P<0.005 ).结论 改良口腔内复位法治疗颞颌关节脱位,患者痛苦少,复位成功率高,且术者不易被咬伤.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112例,随访1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特别是头前倾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患有上交叉综合征(UCS)的大学生志愿者30名,接受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0min/次,1次/2d,7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量表、头前倾角度(FHA)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FHA角度、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以缓解疼痛,减小头前倾角度,矫正不良体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点穴理筋联合微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点穴理筋联合微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方法:KOA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进行微波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点穴理筋手法。结果:治疗20d,随访3个月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优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9%、97.4%与58.3%、80.6%,P〈0.05)。结论:点穴理筋联合微波治疗KOA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手法复位、轻度桡偏位小夹板外固定、及时地进行功能锻炼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本组病例90例经3 ̄9个月随访,优66例,良15例,优良率达90%。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经保守治疗只要及时复位、有效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坚持内外兼治原则其肘关节功能受限可降低到最大程度,甚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理筋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波理疗及运动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训练及提踵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理筋手法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及三维步态分析设备对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及步态时空参数(如步长、步速、双支撑相占比)进行评测。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WOMAC量表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占比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步速、双支撑相占比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WOMAC量表各维度评分、总分及步态时空参数(如步长、步速、双支撑相占比)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理筋手法能进一步缓解KOA患者疼痛,减轻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步行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