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心肌梗塞的解剖分型为透壁型和心内膜下型,这是传统地依据心电图Q波的有无而分型的。然而,心肌坏死的病理所见未必与上述心电图相符。有Q波和无Q波心肌梗塞在病理、临床及预后均有区别;因此,用简单的心电图标准描述梗塞比用推测的解剖部位更恰当。无Q波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就诊时,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开放率明显高于有Q波的梗塞病人。血管照影和  相似文献   

2.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一项多个研究中心参加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钙拮抗剂硫氮(艹卓)酮可使无Q波型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再梗塞发病率减少一半。休斯敦Baylor医学院心脏学教授Robert Roberts在美国心脏病学院年会上指出,已知在所有心脏病发作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心内膜下梗塞,即无Q波型梗塞。虽然,无Q波型梗塞往往呈现一种良性急性病程,但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室早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以及与运动试验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住院病人心电图及动态心电目资料齐全者针对室早后T波有无改变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运动后ST-T改变情况与早搏后T波改变的关系.结果 室早后T波有改变的42例,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36例,室早后T波无变化者65例,确诊为器质性心脏51例,室早后T波改变者其运动后出现明显ST-T改变占71%(30例),室早后T波无改变者其运动后出现明显ST-T改变占29%(19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从室早后T波改变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密切相关性,可将其当作一种节约的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6只实验性心梗狗做信号叠加心电图发现:①术前所有狗均无晚电位(LPs),心梗后引起振幅低于40μV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有3只狗LPs阳性;②心梗伴室早或室速狗LPs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室早狗;③似定出狗LPs阳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绞痛(PIA)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以防止梗死延展或再梗死,降低AMI的死亡率。方法:对79例AMI患者发生PI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Q波梗塞PIA发生率25%,无Q波梗塞PIA发生率50%,心功能Ⅰ~Ⅱ级者PIA发生率25%,Ⅲ~Ⅳ级者PIA发生率53.3%,2周内PIA的发生率为83.3%。结论:大多数PIA发生在2周内,无Q波梗塞发生PIA高于有Q波梗塞、心功能减退,无Q波梗塞、持续心肌缺血是PIA易患因素,积极抗心肌缺血,及时行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AMI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NQM)的临床特征。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49例分为Q波心肌梗塞(QMI)与NQMI两组,对比两组在年龄、性别、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心肌酶、并发症、病死率、再梗塞及梗塞后心绞痛等方面的差别。结果:NQMI比例逐年增多,最高达53.3%,在胸痛、心肌酶、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QMI较NQMI明显增多,在再梗塞及梗塞后心绞痛方面,NQMI明显增多。结论:NQMI与QMI在发病比例及临床表现上相似,并发症及病死率更少,再梗塞率及梗塞心绞痛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对临床有Q波和无Q波的心肌梗塞患者92例进行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及随访研究。结果是无Q波的心梗患者在梗塞前心绞痛发生率高,心梗范围小于有Q波者(P<0.01)。无Q波者的2年病死率较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与有Q波者比较,二者的3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但前者3年内再梗塞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0.05),提示无Q波的心梗患者的病情更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18例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并与120例急性Q波心肌梗塞作比较。结果表明急性无Q波梗塞较Q波梗塞有显著高的心绞痛史和既往梗塞发生率(27.8%对4.2%,P<0.01)。较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水平(均值为655.5对886.7U/L,P<0.05)。住院病死率无Q波梗塞低于Q波梗塞,而泵衷、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别。无Q波梗塞中ST段压低者的CPK峰值高于ST段升高者(774对398U/L,P<0.05),其症状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无 Q 波型心肌梗塞(NQMI)有逐年明显增加趋势,虽然其急性期并发症少且急性预后较好,但梗塞后心绞痛和再梗塞发生率比 Q 波型心肌梗塞(QMI)高,又容易猝死。说明无 Q 波型心肌梗塞是不稳定的,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心室晚电位(LPs)体表检测是区别心肌梗塞(MI)后高危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86例(34~82岁)MI后病人的LPs的检测分析及追踪观察,初步探讨了LPs的临床意义。 患者据心电图改变分为前壁(A)、复合前壁(B)、下后壁(C)及非Q波MI(D)4组,LPs检测采用美国ART公司EPX1200型心室晚电位仪。Frank双极正交  相似文献   

12.
余晶波 《浙江医学》1989,11(6):350-352
近年来对无Q波型心肌梗塞的预后及处理作了大量研究,发现无Q波型心肌梗塞后很容易出现梗塞区扩展(再发心肌梗塞),发生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元Q波型心肌梗塞后若出现梗塞区扩展和再发心肌梗塞,其死亡率明显增高.在无Q波型心肌梗塞发生后的早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5例心电图单纯以T波改变,无Q波的心肌梗塞,其中有部分患者血清酶学改变不明显,早期极易误诊为心绞痛,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低于Q波心肌梗塞,并在急性期易发生再梗塞。  相似文献   

14.
一、Q 波的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在心室开始除极的0.04秒内的心电向量是与平均 QRS 波的综合向量相平行的,但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梗塞组织无电力产生,因此产生了与平均 QRS 综合向量相对应的初始向量。即在正对梗塞区的心电图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 Q 波图形。将异常 Q 波做为冠状动脉阻塞和心肌梗塞的指标已有六十五年的历史,最初是由 Myers 等人通过尸解了解到 Q 波与坏死心肌有关系。但 Horan 等人在完成了1184例尸体心脏解剖后,却对此观点提出了异  相似文献   

15.
非梗塞性Q波     
异常Q波是指Q波的宽度≥0.04秒,Q彼的深度≥同导联R波的1/4,或在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Q波,它是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但不是独有的心电图表现.许多非梗塞性疾患可产生异常Q波,称为非梗塞性Q波.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疾病可产生Q波,现将非梗塞性Q波产生的常见因、临床特点及机制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占同期收治的急性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的46.2%。心电图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 Q 波、ST 段抬高,它出现在 V_(4R)、V_(5R)较之 V_(3R)更多见,ST 段抬高的轻重与记录心电图离发病时间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且 ST-T 有与左室梗塞相似的动态变化。低血压状态和心源性休克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右室梗塞的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组,而心律失常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邱廷凤 《医学综述》1997,3(7):325-326
<正>急性心肌梗塞传统上据ECG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①穿壁性梗塞(QMI),ECG有病理性Q波;③非穿壁性梗塞(NQMI),ECG表现ST或T波改变,无病理Q波.据统计NQMI占AMI27~35%,且有  相似文献   

18.
无Q波心肌梗塞近年来已被重视,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无Q波心梗范围较小,近期病死率低;然而有人认为其梗塞范围和病死率与有Q波相仿,但远期预后颇差。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89年12月4年间内科CCU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379例,无Q波  相似文献   

19.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对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4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例无Q波梗塞患者及46例有Q波梗塞患者分别进行cTnT、cTnI及肌酸激酶(CK)的同Ⅰ酶(CKMB)的测定。结果显示72例UAP患者38.9%的患者cTnT升高,37.5%的患者cTnI升高。且升高幅度与非Q波梗塞及有Q波梗塞不同。cTnI升高持续3~5天,cTnT升高持续5天以上,二者阳性率与UAP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可以推测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可反映UAP患者存在心肌损害,且时预后判断具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前壁、下壁 )病人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