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软组织肉瘤的研究进展概况(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组织肉瘤不多见,预后不佳。近年分析有关预后因素,对治疗作了一些改进。肢体STS以保肢手术成为主流,截肢率下降;辅助性放疗有效果,但化疗的益处甚微。腹模后和内脏STS以手术切除为主。肺转移在切除后,1/3病人有3年以上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的治疗也较前积极。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往往在较晚期诊断出,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方式基本已被标准化。切缘无肿瘤细胞浸润的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手术的主要目标。术前对腹膜后血管、  相似文献   

3.
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中的创面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中,肿瘤切除后修复创面最为多见。如位于四肢和躯干体表的原发软组织肉瘤切除后,不能直接缝合,而需要特殊手段覆盖的约占半数。而复发病例,若想获得一个阴性切缘,几乎全部需要特殊手段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生长在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的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sarcoma,PRS),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及转移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7%-0.20%,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男女性的发病率基本一致。由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腹膜后潜在间隙大的解剖特点,组织构成复杂,腹膜后间隙组织疏松及腹腔的高度适应能力,PRS病人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近70%病人以腹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就诊,等到发现时肿瘤直径多已〉10cm,或已经侵及邻近脏器和主要血管,此时,肿瘤通常已生长5—6个月,甚至几年。到目前为止,辅助化疗及放射治疗对于PRS的作用并不明确,其治疗主要为手术,但要完全治愈并非容易。此外,它尚具有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再手术治疗困难更大。文献报道,5年、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达到72%和91%。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及有关文献,将对腹膜后肉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两个棘手问题进行讨论,以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再手术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存活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肢体软组织肉瘤手术术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组织肉瘤系间叶组织中独特的一个病种群,来源广泛,形态学多样化。其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均较特殊,尤以四肢肿瘤巨大、广泛浸润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处理不当极易复发或转移。近年来,以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为主导理念,以控制肿瘤、保存肢体、功能重建、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核心,外科手术目前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介绍软组织肉瘤外科手术合理选择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RP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和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在美国平均每年新增发病约1 000例[1-2]。由于其位置深,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难以发现,因此诊断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R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肉瘤(RS)不多见,美国估计每年收治1000例,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治疗方法。由于腹膜后缺乏间隔,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并累及多发邻近结构以致根治性切除不易,多数局部复发,总5年生存率为15%~30%。美国Mayo临床中心于1983~1995年共为97例RS施行了手术切除,计男54例、女43例,平均年龄59岁:76例(78%)施行肉眼全切除,13例有残留病灶,8例仅行活检。48例还切除了邻近脏器,其中2:例≥1个脏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脊柱旁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2年10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8例脊柱旁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为36岁(11~58岁)。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5例,纤维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不能确定具体类型的高级别肉瘤有2例,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按照改良的脊柱旁软组织肉瘤分型,1型10例,2型和3型分别为3例和4例,2+3型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接受术前化疗,1例接受术前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1~3型脊柱旁软组织肉瘤的手术计划分别为:1型肿瘤行广泛切除手术,2型肿瘤行经椎弓根截骨的整块切除手术,3型患者通过切除部分椎体行广泛切除手术。8例患者因肿瘤切除后脊柱不稳定而行人工椎体置入和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术后6例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剂量为55~63Gy/25~30F,11例接受化疗,1例接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术后观察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型患者中,7例实施广泛切除,3例实施边缘切除;2型患者中,2例实现广泛切除,1例实施边缘切除;3型患者均采取边缘(2例)或广泛(2例)切除方式切除肿瘤;2+3型患者实现边缘切除。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9d和23d出现手术伤口感染,经清创和使用敏感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患者出现术后肌力下降,经康复治疗和营养神经治疗后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50个月)。3例患者在术后3~10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均未接受放疗。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肿瘤脑转移而死亡;4例患者在术后3~38个月出现肺转移灶,均接受内科治疗和肺转移灶切除,目前带瘤生存;其余13例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脊柱旁软组织肉瘤在准确的病理诊断基础上,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因多次复发(1~5次,平均1.68次/例),共行手术42次,包括完整切除26次,部分切除11次,探查活检5次.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19例,合并大血管切除共5例.末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52.0%,40.0%,28.0%.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的完整切除率(35.7%)比未累及重要血管(75.0%)者明显降低(P=0.013),而肿瘤是否累及临近脏器对手术完整切除率没有影响(P=0.462).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就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病人手术切除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retroperitoneal sarcoma, RPS),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09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医院软组织肉瘤多学科团队手术切除老年病人的原发性RPS。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98例,男54例,女44例,26例(26.5%)年龄≥70岁。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61.2%(60例)(95%CI:49.1~73.7)。78例(79.6%)肿瘤负荷>10 cm,87例(88.8%)肿瘤为单病灶。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35例(35.7%),去分化脂肪肉瘤31例(31.6%),平滑肌肉瘤15例(15.3%)。96例(98.0%)病人为根治性手术切除,54例(55.1%)病人联合脏器切除数>1个。总体55例(56.1%)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16.3%)发生严重并发症。4例(4.1%)术后死亡。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负荷≥10 cm(OR=4.597,P=0.012)及联合脏器切除数>1个(OR=4.858,P=0.003)是老年RPS病人发生术后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BRAIN-LAB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27例脑胶质瘤。结果该导航系统能指导手术者定位准确,减少脑胶质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27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其中75%~85%的肿瘤为HCC[1]。初诊时仅30%左右的HCC病人有机会接受肝切除、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国内外指南对于HCC病人手术适应证的要求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巴萨罗那(BCLC)分期主要推荐单个病灶、肝功能Child A级且无门静脉高压的病人接受手术治疗,而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推荐的手术适应证较宽泛,从CNLCⅠa~Ⅲa期的病人均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因“肠系膜肿瘤术后3年,脐周疼痛不适5个月”入院。患者因“肠系膜肿瘤”于2009年4月23日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肠鰵膜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肠系膜黏液脂肪肉瘤(图1)。术后给予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化疗6个周期。术后3年(2012年6月)患者出现脐周疼痛不适,为阵发性胀痛,不能缓解,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收入院。查体:腹平坦,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盆腔可角及一直径约10cm包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治疗对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3年8月至2002年2月间收治的107例局部复发再治疗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联合辅助治疗组(A组)32例,单纯手术组(B组)37例,单独辅助治疗组(C组)38例,三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9.3±20.7、44.4±25.4、52.9±29.1岁.A、B、C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8、14.6、13.7个月.A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B组(X2=6.862,P<0.05)和C组(X2=4.286,P<0.05).结论 对于复发性直肠癌行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手术切除前给予的局部放疗和局部或全身化学治疗。包括在手术前进行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mpv)和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等治疗措施。新辅助化疗通常是指全身静脉化疗,同时包括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淋巴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胆质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胆质瘤16例。以MRI显示的肿瘤核心部位选择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辅助使用神经内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并切除。结果 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应用神经内镜探查,13例仍能发现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3例无残余肿瘤;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15例手术后2周内原有症状明显缓解或恢复,1例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经治疗2周后痊愈。无术后脑积水及继发性颅内出血。术后3~12个月随访10例,9例痊愈,1例存在三叉神经痛,需药物治疗。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胆质瘤,尤其是生长广泛的巨大胆质瘤,有助于提高颅内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5):323-323
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高肿瘤复发率是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率始终无法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术后肝癌复发是否需再次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对此争议本研究选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选取了1990年1月~2004年12  相似文献   

18.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类癌、胰腺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LENT),积极手术的作用尚存在争论,有的认为手术切除仅适用于无转移的局限性肿瘤,手术效果当以术后生存期为准。旧金山加州大学自1995年起已为16例LENT采用了手术积极切除,其中女性12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56岁(25~75岁)。13例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逊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703-705
迄今为止,外科治疗仍然是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方法,被认为是惟一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命,其中少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的方法。放射治疗(放疗)与化学治疗(化疗)相结合被认为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证明术后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不能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在2002年英国胃肠学会制定的“食管癌与胃癌治疗指引”中明确指出,除非为了临床研究,否则食管癌术后不宜行化疗。为了探索新的综合治疗方法,将化疗和放疗放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之前进行,即由辅助治疗变为新辅助治疗,以期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靶向治疗等可使相当多的患者受益,但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以及初诊即无法手术的患者依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困扰。新辅助治疗的实施可使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有进一步的提高。新辅助治疗指手术治疗前通过全身或介入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使肿瘤减负的一种治疗手段。新辅助治疗目的:(1)降低肿瘤局部负荷,使不可切除的肿瘤获得切除机会或更大的切除成功率;(2)使肿瘤缩小从而减少切除范围,保留更多正常组织;(3)通过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指导手术以后的治疗;(4)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预防术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