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4月至2013年8月的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3例,分为治疗组(以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固定)(n=19)和对照组(以外固定支架技术固定)(n=14),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整理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得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支架保留时间、骨盆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价中优良率高达94%,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后路钢板技术集简单、安全、有效、微创优点于一身,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3例)与对照组(n=42例),分别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优良率达到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骨折损伤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法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复位、支架外固定19例,对照组为复位骨牵引共18例,经过治疗并随访1~3年.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8.7%,保守组优良率5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具有复位、稳定骨盆骨折端,控制出血、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护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等作用,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均全部愈合,观察组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集内、外两种固定手术的优点,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建波 《海峡药学》2011,23(10):178-179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外固定的内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方法。方法于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被诊断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云南白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术前服用云南白药结合外固定法稳定患者合并伤,再对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术中、术后出血量情况。结果云南白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术前、术后P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云南白药联合外固定行切开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少失血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与微创内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共28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支架和(或)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治疗效果Majeed骨盆骨折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 由Majeed骨盆骨折评分得知,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78.6%(χ2=8.358,P=0.00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尿路感染1例,发生骨盆环复位不良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χ2=9.341,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评价满意度为76.7%,低于对照组的85.7%,但2组的统计学无差异(χ2=2.358,P=0.086),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外固定支架和(或)微创内固定术式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舒适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原则将全部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骨盆骨折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切开内固定,支架外固定及内外固定联合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创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8.0%,68.0%,9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切开内固定组、支架外固定组及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率分别为14.0%,10.0%,4.0%;内外固定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内固定组和支架外固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内固定及支架外固定治疗,内外固定联合术式可有效改善骨盆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将其分为3组,即石膏外固定组28例、外固定支架组32例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0例。观察对比3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93.75%、96.67%,均高于石膏组71.43%(P<0.05);但外固定支架组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收效更为理想,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治疗的9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训练周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前后不稳、膝关节退变等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出现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更好,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用经损伤控制性治疗和未进行此项治疗的重型骨盆骨折患者各45例进行分析。应用损伤控制性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采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先行一期外固定支架治疗,一般情况稳定后采用二期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存活39例,死亡6例。对照组中存活30例,死亡15例。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APFT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尸〈O.05)。结论DCS治疗效果明显、预后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治疗所起到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之间骨科所收治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均为骨盆骨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一期切开复位下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一期外固定的支架治疗,并在稳定病情之后进行二期切开复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存活、死亡情况,并对其手术中出血量、清除乳酸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等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中34例存活,占68.0%,16例死亡;观察组中45例存活,占90.0%,5例死亡。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清除乳酸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生存概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各项症状消失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内固定术)、观察组50例(复合固定术),对照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愈合程度优(30例,60%)、良(10例,20%)、差(5例,10%)、未愈合(2例,4%);观察组愈合程度优(35例,70%)、良(15例,30%)、差(0例,0%)、未愈合(0例,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外复合固定技术对治疗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能加强骨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恢复骨盆解剖序列的连续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Pilon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Pilon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运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和对照组复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踝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具有复位效果较好,踝关节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本科收治的66例Pilon骨折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进过手术治疗的踝关节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处血供,且手术创伤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出血量大,失血性休克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进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可以减少出血量,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金标准的治疗方法[1].王青安等[2]报道,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适合急诊复苏期任何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对于B 型及部分C型骨折可作为最终有效的固定方法.我院自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对19 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经验。方法将2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12例,使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联合组10例,使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2例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治疗组优4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0%;联合组优6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0%,两组相比,其优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加强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互补作用好,具有双重固定效果,因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29-130
目的对比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抽取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5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30例行内外联合固定,对照组28例行常规内固定。随访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优良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1%,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经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快速、有效地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及安全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骨盆外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固定治疗法,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至骨折愈合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骨盆内外联合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去除外固定架和内固定钢板后的骨盆环位置较好,较安全。结论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方式治疗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接骨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方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方式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缩短切口长度,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并缩短住院时间,可将其作为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