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87-3388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就诊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脉内及静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术后血流情况、1w左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及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术后,观察组冠状动脉Ⅲ级血流获得率及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要快(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一星期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要高(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要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脉内及静脉内联合应用使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流情况,同时降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而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06-1807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88%;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比较2组术后再灌注指标(包括TIMI 3级血流、ST段回落>50%比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h,观察组TIMI 3级血流、ST段回落>50%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2组患者LVEDD、LVESD、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LVEDD、LVESD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VEF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87%比28.26%,χ~2=4.420,P<0.05)。结论 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完成梗死冠脉再灌注,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炎症介质、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样本,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71例。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桥血管(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K、CK-MB浓度,左心室容积大小和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后CK、CK-MB峰值浓度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7 d的血流复通率,统计两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血流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血流复通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黎观梅袁岩  洪玉芬 《现代护理》2006,12(18):1762-176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PCI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全身放松疗法、康复锻炼等;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评定指标包括运动耐量评定、心绞痛控制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运动耐量较对照组高(P<0.01),心绞痛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综合干预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有效控制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5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抽签法将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双抗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RP、cTnl、VWF、PAI-1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靠、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经PCI术治疗的CHD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CHD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干预治疗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后,75 mg/次,1次/d,连用8周,评价并比较治疗8周时2组临床疗效及干预治疗8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时,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8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提高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年随访观察,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29-2331
78例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按照是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治疗,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介入手术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记录患者PCI术前、后实验室各项生化指标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术后24h CK-MB、肌钙蛋白-I(TNI)和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脂水平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血脂水平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无死亡病例和非致死性心源性休克病例,治疗组有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例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对照组有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例靶血管血运重建患者;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他汀类进行强化治疗的保护作用明显,可以抑制PCI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4周的积极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34-3435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照组于术前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不齐、心衰、血运再次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提高治疗疗效,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邢祖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201-2203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1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氟西汀20mg/d;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和严重心脏病事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进行抗抑郁药和社会心理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35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随机分为对照组、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健康教育、抗抑郁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评估基础上的冠心病健康教育与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改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0例)和试验组(2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构成比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