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以往关于CS抗体的研究均未能阐明它与按蚊子孢子接种率关系的程度,为了评价用CS抗体作为疟疾传播的血清学标志,本文作者于1985.10—1987.10在泰国曼谷东南280km的B村进行这次纵向调查,共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环子孢子沉淀试验(CSP)曾证明疟区人群和疟疾病人血清中含有抗恶性疟和间日疟子孢子的特异性抗体。鉴于对引起此项免疫反应应答的抗原尚不了解,本文对与疟区人群和疟疾病人血清发生反应的恶性疟子孢子抗原成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应用恶性疟环子孢子蛋白的4个氨基酸重复顺序的合成肽(PNAN)_3作ELISA试验检测肯尼亚人群抗恶性疟子孢子的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确定该项测定在评价疟疾流行病学中的作用,于1985年10月对肯尼亚西部3个村庄的2个月~10岁儿童进行了此项研究。选择在地形、积水和蚊群上有所不同的3个村庄进行调查。血样本采集后,在6小时内离心分离血浆并贮存在-20℃,然后置于冰中送往CDC。使用前解冻,并在56℃灭活30分钟。取血同时制作厚薄血膜检查疟原虫。使用的20个氨基酸合成肽(PNAN)_5,按1:1(w/w)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加最终浓度为0.25%的戊二醛置室温1小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西非冈比亚高疟区的大批居民中有抗恶性疟子孢子期的抗体。疟疾传播高峰期后2~3个月,从恶性疟高疟区的4个年龄组(5~9岁,10~15岁,20~49岁和50岁以上)的居民采集158份血清样本,对活的和经戊二醛固定的恶性疟子孢子进行了试验。以实验室饲养的冈比亚按蚊喂饲每立方毫升含50~3,000个恶性疟配子体的患者血液,感染后12~17天解剖唾液腺,收集的子孢子保存在冷的组织培养基199中。用0. 1%戊二醛溶液在室温下对子孢子固定10分钟,用于子孢子沉淀试验(CSP)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来检测子孢子抗体。  相似文献   

5.
恶性疟抗子孢子抗体能否抵抗再感染和能否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迄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按蚊近期叮咬后,是否产生免疫反应来回答后一问题。试验在坦桑尼亚南方高疟区中两个相距30km的M村和N村进行。当  相似文献   

6.
简阳县近年来疟疾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000)以下,1979、1980年仅有数例间日疟患者。1981年疟疾流行季节初,该县疟疾病例突然增多,比1980年同期增加13倍。后来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农业人口流动频繁,部分人1979年曾迁居外省高疟区,1980年底又相继返回。1979~1981年曾到省内外疟区停留1周以上的共12,914人,其中于1981、1982年发病的有116人(0.9%),为全县患疟数的83.5%。而迁居外省高疟区的人中,返回后发生疟疾的有9.3%。上述患者在外期间已发病1~3次的约占60%。尚有部分患者在返回本县的途中就出现典型症状,亦有在流行期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西非 Burkina Faso 3个地区的人群进行了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调查。从雨季开始,逢6月、8月、11月的第3周采血,-20℃保存,同时制作厚、薄血片,厚血片染色,经2人检查确定。先将20份含不同量(NANP):抗体  相似文献   

8.
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9.
蚊媒吸血时获得的人体环子孢子(CS)抗体能否影响子孢子的感染性目前尚有争议。作者对西肯尼亚恶性疟高发地区的媒介——冈比亚按蚊(An.gambiae)和催命按蚊(An.funestus)作了调查,包括野栖按蚊  相似文献   

10.
子孢子表面蛋白(环子孢子蛋白CSP)是疟原虫疫苗的主要候选蛋白,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针对CSP重复区表位或非重复区表位的抗体应答都具有重要性。 本文作者检测了自然暴露于间日疟原虫的人群血清对一些CSP重叠肽的抗体特异性,包括对重复区和重复区以外区,特别是Ⅱ~+区的抗体的特异性,此外还研究了间日疟原虫CSPⅡ~+区合成肽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和Ⅱ区特异性抗体识别间日疟原虫子孢  相似文献   

11.
Espiritu Santo是瓦努阿图北端的一岛屿。作者于1992年至1994年间,对岛上10个村庄的1329名10岁以下儿童的疟疾感染率和发病率、脾肿率及血红蛋白水平等进行了研究。实验期间,定期对儿童进行随访。测量体温,检查脾肿程度并取指尖血,对发热的儿童作厚薄血膜,经吉氏染色后镜检。并计数原虫密度,以上各种数据经x~2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以抗三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鉴定同种疟原虫的环子孢子蛋白质和研究三日疟原虫与猴巴氏疟原虫两者间的关系。以弗氏按蚊叮咬感染了三日疟的夜猴,吸血后15~21天解剖唾腺获得子孢子,经多次静脉接种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的脾细胞与浆细胞瘤细胞融合得杂交瘤细胞,从接种杂交瘤小鼠腹水提纯单克隆抗体(MoAB 6BlO)。环子孢子蛋白质鉴定,以低温贮存的IFAT滴度1:≥50,000、活的三日疟子孢子直接放入于含2%SDS、10%甘油、  相似文献   

13.
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zoite protein,CSP)是疟原虫成熟子孢子表面的锚定蛋白,约含400个氨基酸,由N端保守I区、种属特异性的中央重复区和C端保守Ⅱ区构成。CSP在疟原虫的迁移、靶细胞入侵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CSP在疟疾疫苗和靶向给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疟原虫CS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高疟区人体疟疾的先天性免疫仍不甚了解。本文报道在利比里亚疟疾高度并全年传播的热带雨林地区研究了100名婴儿从出生到1岁间,两类抗体即经胎盘获得的抗恶性疟原虫裂殖体抗体以及抗重组裂殖子蛋白MSP1_(19)抗体是否有抗感染和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2.8虫/μl血的水平;(4)将该检测体系用于深圳地区及湖北随州地区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样的检测,147份患者的血样中144份检出阳性,可见一条特异性扩增带,与镜检的符合率达98%,而20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法灵敏、特异且稳定性好,适用于间日疟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间日疟和恶性疟的临床与误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初发的间日疟临床症状多较轻微 ,热型不典型 ,阳性体征少 ,或仅有轻微的头痛、发热[1] 。石建华报道 10 0例间日疟误诊中[2 ] ,误诊时间达月余 ,病种达 17种之多。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过分强调间歇热型 ,对间日疟的特殊临床表现认识不够 ,以及采血镜检时间不当。李述让报道2 3例疟疾[3 ] ,均有发热、咽痛、关节酸软、咳嗽、鼻塞、全身疲倦。近年来此类病例增多 ,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江文龙等报道 13例间日疟误诊[4] ,分别误诊为脑部疾患 2例 ,胆道疾患 4例 ,肝炎 3例 ,败血症 2例 ,其它疾患 2例 ,其原因是对间日疟亦可…  相似文献   

17.
双氢青蒿素治疗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双氢青蒿素为抗疟新药,具有速效、安全的优点。为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云南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勐腊等地,进行了临床观察。  材料和方法1 药物双氢青蒿素,为北京第六制药厂产品,批号931103。2 剂量分组A组:双氢青蒿素80mg·d-1×5d,首剂加倍。总量480mg。B组:双氢青蒿素60mg·d-1×7d,首剂加倍,总量480mg。C组:与B组相同。儿童剂量依年龄递减。3 对象疟疾现症病人,外周血原虫无性体数>500/μl血,7d内未服用过抗疟药、磺胺类、四环素和砜类药者。4 观察方法病人入院后,按入院顺序,恶性疟病人单号入A组,双号入B组,间日疟病人…  相似文献   

18.
收集湖北省间日疟现症病人,无症状病人及复发病人滤纸血,按ELISA法检测抗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I型(GDRADGQPA)Ⅱ型(ANGAGNQPG)和Ⅲ型(APGANQEGGAA)重复体抗本。结果发现83例受检血样中有32例至少存在1型抗体,其中有I型抗体的27例,Ⅱ型抗体的5例,Ⅲ型抗体的16例,包括两型混合感染的10例和三型混合感染的4例。但只有I型能被PCR-探针确认。所收集的4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获得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保守II 区 (RegionII )的单克隆抗体。 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保守II 区十二肽 (EWSPCSVTCGNG)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 ,ELISA 3次筛选 ,获得 3株分泌针对保守II 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抗能与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CSP片段及天然CSP特异性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 ,单抗不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 ,也能识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针对恶性疟原虫CSP保守II 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0.
环子孢子蛋白(CSP)是疟疾疫苗研制中的一个候选抗原,而抗原中自然存在的多态性则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为了确定CSP中B和T抗原决定簇多态性的程度及探讨抗原变异的机制,本文运用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地理间隔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NG)和巴西两地的间日疟原虫人体分离物的CSP的基因序列及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一个分离株的不同克隆间,CSP的多态性是普遍存在的。CSP中重复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是GDRA(D/A)GQPA,Ⅱ型是ANGA(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