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CT检查中使用碘对比剂作增强扫描的毒副作用,并探讨如何积极预防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的发生.方法:收集了3 000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对比剂的使用情况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 500例,年龄19岁~55岁,使用离子型对比剂.B组1 500例,年龄4岁~76岁,使用?妹非离子型对比剂.结果:A组轻度反应157例,中度反应46例,重度反应1例,总反应发生率13.6%.B组轻度反应44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0例,总反应发生率3.6%.结论:离子型对比刺的毒副作用远远高于非离子型对比剂.  相似文献   

2.
增强 CT 是指平扫无法对可疑病变或对病变不能进行明确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加病变器官区域血管与相邻的正常组织间的显示差别,以便更好的显示病变特点,因此增强 CT 扫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同时还能对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肿瘤血供等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480例 CT 快速增强扫描,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率为2%,运用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流程,1例严重过敏反应快速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手段,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单纯的CT平扫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而CT增强扫描更具有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及帮助定性诊断的意义,其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选择毒性小、显影效果好的理想对比剂是CT工作者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对两种对比剂中的几种造影剂在螺旋CT扫描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使用碘对比剂增强检查在临床CT检查中使用比较局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尽可能对病情需要做增强扫描的病人进行碘对比剂的增强扫描,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充分发挥CT检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比剂的使用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必不可少的诊断性药物,在CT增强扫描时,由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对对比剂的吸收率不同,增加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对病变的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十年来,人们力图找到一种安全的、毒性低的或很少引起副反应的对比剂,但迄今注射对比剂后出现严重反应甚至致命者仍偶有发生[1].本文对2000年10月以来2084例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与团注速度、年龄及肿瘤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25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共5 880例,按照年龄、团注速度、肿瘤化疗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总对比剂静脉外渗率为0.44%.按团注速度分组,3 ml/s组与5 ml/s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团注速度为3.0 ml/s时,显示对比剂外渗与年龄无相关关系;而团注速度增高到5.0 ml/s时,显示对比剂外渗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当团注速度为3.0 ml/s或5.0 ml/s时,肿瘤化疗患者与非肿瘤化疗患者外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年龄、高团注速度及肿瘤化疗是对比剂外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比剂个性化在肝脏增强CT应用的图像质量及可重复性。方法肝脏三期增强受检者以个性化方案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及肝实质期强化效应可重复性。结果 192例受检者实际单位体重碘剂量(374.8±52.1)mgl/Kg,实际注射碘流率(1138.0±130.9)mgl/s,有效碘总量(21320.0±3017.7)mgl,肝脏EU肝实质期为(53.2±7.0)Hu。主动脉强化、动脉期时机、肝实质期强化满足诊断分别约89.06%、94.3%、97.9%;医师间主动脉强化(χ2=3.333)与扫描时机(χ2=1.833)、肝实质期强化效应(χ2=7.667)评价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医师评价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861,0.803,0.914,均P=0.000),样本均数与50Hu比较未见统计差异(t=1.745,P=0.083),变异系数为13.13%,其中16例受检者两次扫描肝实质EU分别为(49.8±6.4)Hu、(50.3±6.7)Hu,差值均数(-0.5000±2.8432)...  相似文献   

8.
碘对比剂是最常见的医疗用药之一,主要用于产生组织的X线密度差别以提高病灶的显示率。碘对比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1],我院CT增强扫描通常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碘海醇等。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结构上去除了羧基和阳离子,使对静脉和蛛网膜下腔的毒性显著降低,并且由阳离子高渗引起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总结临床常用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24 h内发生过敏反应170例, 对对比剂种类、浓度、流速等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帕醇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8%、0.35%、0.44%, 碘帕醇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 3种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碘普罗胺组发生过喉头水肿、敏性休克发生率为分别为十万分之七、千分之三, 为罕见不良反应.结论 少部分患者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应小心谨慎, 加强护理, 保障碘对比剂的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素萍 《黑龙江医学》2022,46(13):1643-1645
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中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行增强CT扫描的6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增强CT扫描中碘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604例患者中,增强CT扫描发生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11例,男7例,女4例,轻度8例,中度2例,重度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11/60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注射速率≥2.5mL/s、注射剂量≥1.4mL/kg是患者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注射速率及注射剂量是增强CT扫描中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在保证CT增强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慢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减少对比剂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离子型含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应用中的安全性及过敏反应的诊断和预防。方法:976倒患者按1~1.5ml/kg体重静推65%安其格纳芬后行CT增强扫描,统计其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轻、中、重度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8%、0.30%和0.10%。结论:含碘造影荆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可通过预防性用药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造影CT增强扫描中碘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爱民 《河北医学》2006,12(2):180-181
CT增强扫描,即采用快速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增强后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吸收差别增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CT增强扫描给临床诊断带来诸多方便,但造影剂作为过敏原,过敏反应在造影中引起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目前临床常用CT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  相似文献   

13.
肝部 CT增强扫描时,使用 CT专用注射器,以事先设定的方案,选择一定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及延迟扫描时间,利用不同组织的不同强化速度来加大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影像反差,使一些病灶在正常肝组织中突显出来,提高图像质量;假如使用双筒注射器,在快速注射一定剂量的对比剂后紧接着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把刚刚达到强化高峰的对比剂迅速置换出来,破坏即将到来的平衡期,在扫描的后半期也能得到一个陡的下降沿,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强化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血管病变和各类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CT增强扫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发现CT平扫未发现的病灶,而且可分析病变的血供及强化类型,进行定性诊断.但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其压力大,速度快,再加上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容易造成对比剂渗漏到血管外,使局部出现肿块、发热、疼痛,甚至静脉炎[1],为此,预防对比剂的外渗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保证高质量CT采像的需要,更是医疗安全的需要.我院从2008年12月开始用静脉套管针,有效解决了渗漏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 方法 对267例CT增强扫描检查前做好饮食指导,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前做过敏试验,掌握增强扫描的禁忌和高危因素等预防措施. 结果 267例患者注射碘对比剂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结论 采取正确的造影方法 和预防措施是减少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本组1320例次患者行CT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碘海醇注射液,碘浓度为300 g/ml,对比剂注射流率为2.5~3.0 ml/s,注射总量根据患者体重及不同检查要求调整,在85~100 ml之间。结果本组1320例次CT增强检查中共发生对比剂局部渗漏24例次,总发生率为1.82%,其临床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麻木、疼痛,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如湿敷、冷敷等,保护患肢,尽早消除水肿,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全部患者症状均在2~4 d内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比剂渗漏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出现对比剂渗漏,应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发生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9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同时纳入严格按照年龄、性别、对比剂类型(厂家及浓度相同)及患者来源(均为住院患者)进行1:1配对的对照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18.
在CT增强扫描时 ,由于碘造影剂推注速度快 ,大多数病人出现轻重不一的毒副反应。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特殊表现的过敏反应报告如下。例 1 ,女 ,5 3岁 ,因头痛、头晕、恶心就诊。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心、肝、肾无异常 ,无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CT平扫考虑有脑实质占位性病变。增强前用 3 0 %泛影葡胺 1ml做碘过敏试验 ,观察 2 0分钟后 ,患者自述无不适。增强时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 0ml,以预防过敏反应 ,然后静脉快速推注 60 %泛影葡胺 60ml,当注入 3 0ml时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咳嗽、心慌、口唇发绀、恶心及咽喉部发麻 ,并出现荨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上肢不同注射部位对胸部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接受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均采用屈肘位(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手臂在上),双筒高压注射对比剂。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右侧屈肘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右手臂在上)和左侧屈肘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左手臂在上)。测量双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内外各2 cm~3 cm处CT值,取其平均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效果的指标。结果两种不同注射部位之间比较,对比剂的利用效果有一定差异。结论胸部CT增强扫描时,采用右侧屈肘位注射有助于降低腋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在胸廓外的留滞,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减少对比剂局部滞留引起的伪影。  相似文献   

20.
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过敏反应时有发生,作对1024例CT增强扫描检查全过程进行了认真观察,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碘过敏反应21例,并及时进行了处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