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探讨抗病毒的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加强艾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在治疗期间配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的CD 4+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病毒的载量以及感染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艾滋病患者产生的作用.结果 全部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得到增加,相较于治疗初期有了明显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毒载量在得到治疗之后也明显减少,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教育之前(P<0.05).结论 在进行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配合健康教育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值得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于艳丽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8,(12):1370-1370
目的: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探索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艾滋病发生率的现状,证明对社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结果:提出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①政府(地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②在健康教育中要针对各类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势、教育内容,对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康教育负责制”制度。结论:健康教育对预防艾滋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探索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方法:分析目前国内外艾滋病发生率的现状,证明对社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结果:提出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①政府(地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②在健康教育中要针对各类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势、教育内容,对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康教育负责制"制度。结论:健康教育对预防艾滋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50例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舒适度、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心理及情感支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舒适度、对相关知识掌握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医院建卡孕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6月在某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产科建卡的258名孕妇,按预定的干预策略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般,如艾滋病病原学的问题、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的接受程度较低,均低于50.0%;经过有效干预后,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发生了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开展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武警战士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在武警部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无记名答卷,对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基层战士进行艾滋病知-信-行的调查。结果: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后总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行为形成率等均有改善。结论:部队基层战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不乐观,在基层战士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当的淫欲思想和行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把"邪淫"定义为恶在今天仍然是判断是非的标杆。家长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孩子从"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出发,控制淫欲思想,杜绝手淫行为,保持贞洁,把性行为控制在婚姻制度内,自觉抵制婚前(外)性行为;树立"发乎情止乎礼"及"乐而不淫"的正确的爱情观,对艾滋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普通人一视同仁,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扬弃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关于健康教育的宝贵精神矿藏,必将有助于开创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治疗艾滋病的中西药物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较多,经临床验证,西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草药研究对治疗艾滋病带来了新的契机,临床治疗显示,中草药用药安全,有抗病毒协同作用及长期使用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中医治疗胃病中对患者实施健康干预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胃病患者中抽取的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8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志、饮食、辨证干预及指导服药、调节生活方式等健康干预措施。后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的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在入组前对胃病的认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资料基本一致;随访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胃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对胃病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习惯等较对照组好。结论:在中医治疗胃病中,实施健康干预管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胃病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24.23±4.42)分,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均值为(16.76±4.86)分,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与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伴随中,已从过去单一的辨证论治发展到今天利用现代的诊断手段和实验方法,采用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并重、扶正与祛邪并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体治疗改善全身状况、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抗复发与转移、干预癌前病变及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等,从而稳定病情,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有效地提高了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艾滋病皮肤瘙痒不仅涉及到艾滋病、皮肤病,与许多系统性疾病、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免疫激活状态及恶性肿瘤的进展也息息相关.艾滋病皮肤瘙痒病因复杂,目前诊断不规范,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艾滋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通过系统检索HIV/AIDS病人皮肤瘙痒有关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梳理艾滋病皮肤瘙痒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邢台市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模式和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 ,对邢台市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邢台市中医药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结论邢台市艾滋病中医药治疗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手法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之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571-573
中医手法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整骨、刮痧、拔罐、功法、针刀等中医特色诊疗手法.作用机制为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由表及里的疾病防治网络,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目的,进而发挥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功能.中医手法是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最适宜的手段,在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癌症恶病质(CC)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证实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糖类、脂肪、蛋白质异常代谢、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IFN-γ)及肿瘤产生的分解代谢因子(脂质动员因子(LMF)、蛋白质水解诱导因子(PIF))的释放等有关。中医药治疗除影响三大代谢及介质因子的作用外,还可以调控疾病的相关基因。现就近些年来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