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低温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全麻术后病人体温的变化 ,探讨全麻恢复期低温的护理 ,避免低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收集 75例腹部手术的病人 ,分别监测其术前和入麻醉恢复室 (PACU)时的体温、记录病人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寒颤发生率。结果  6 8%腹部手术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低体温。结论 加强对PACU病人的体温护理 ,有利于减少低温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老年病人的撤机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1-1982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lsesia care unit,简称PACU)是患者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1].  相似文献   

3.
麻醉恢复室小儿全麻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恢复期由于麻醉期间各种药物的残余作用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特别是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本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接受全麻后小儿4962例,经严密的观察与护理,均安全度过恢复期,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麻术后体温过低可致苏醒延迟[1],本院近年内在1320例静脉复合全麻病例中,发生4例低温致苏醒延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5~70岁;体重42~78 kg;手术种类为胃癌根治术及食道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老年全麻患者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使麻醉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并发症增多,且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与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呼吸管理直接相关。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麻醉恢复室对141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加强术后呼吸管理,均安全返回病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全麻下实施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5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后送入恢复室出现症状时对症处理,满足Aldrete麻醉后恢复评分标准后转出PACU;研究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全麻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麻醉恢复室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1500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与躁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00例患者中,发生躁动282例,占18.8%,手术类型中以耳鼻喉手术的躁动发生率最高,为56.1%(101/180),其次是胸部手术,为37.1%(23/62);全凭静脉麻醉的躁动发生率为12.6%(120/956),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的29.8%(162/544)(P0.05);使用盐酸纳美芬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9.3%(101/345),高于未使用者的15.7%(181/1155)(P0.05);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6.9%(20/289),低于未使用者的21.6%(262/1211)(P0.05);躁动相关的各种不良刺激中,以疼痛、气管插管刺激、尿道插管刺激为主,躁动发生率分别是47.8%、24.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动的发生与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紧密相关,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呼吸,控制疼痛,尽可能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实施心理干预,降低躁动发生率,保证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帆  廖燕  田永明 《华西医学》2003,18(1):96-96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常见安全问题,以指导ICU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1年6月128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0例出现安全问题的病人均顺利过了危险期,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气道管理,做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740-2741
将60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相似文献   

10.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简称 PACU)的任务是在术后恢复早期,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这对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对全麻手术后病人在PACU统一监护管理,可以及早发现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如低氧血症等,提高抢救成功率.2002年5~12月,进我院PACU监护的全麻病人为4 991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病人共71例(发生率1.42%),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度干预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4例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监测术前和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温度干预护理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对PACU患者的体温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王晓旭  颜萍 《上海护理》2022,22(2):71-72
气性坏疽是由产气梭状芽孢杆菌侵入软组织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1],多发生在四肢软组织及肌肉丰富的部位.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产气伴恶臭,皮肤由红肿到发黑,甚至软组织坏死.气性坏疽病变范围蔓延快,组织坏死严重,毒素易吸收入血,极易引起严重脓毒血症,造成感染性休克,诊治延误可导致死亡,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气性坏疽感染的总病死率约25%[2].此病发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及时,患者常面临截肢风险,有些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仍有15%的截肢率[3],若不经治疗,病死率达100%.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保留伤肢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我科2020年6月收治1例大腿2次气性坏疽的患者,经临床医护积极救治,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袁琦  孙志君  唐英  李华凤 《华西医学》2007,22(2):367-368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门诊诊断性腹腔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要求,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1200例静脉麻醉下诊断性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监护记录,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副反应、苏醒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放射性心率减慢、膈逆、返流、误吸的发生率分别为45%,6‰,5‰,2‰;手术时间8~25分钟,平均为11.5±2.6分钟.术毕至意识恢复时间5.7±1.1分钟,术毕至定向力恢复时间为9.6±1.6分钟.术中无知晓发生,310(25.4%)例患者诉术中噩梦,286(23.8%)例患者发生术后恢复期躁动,204例患者(9.5%)发生呕吐,其中49例患者(4.1%)发生在术中,155例患者(5.4%)发生在术后.所有患者均在术毕90分钟内离院.结论:静脉麻醉可减轻腹腔镜诊断性手术患者的痛苦,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强调的是术前准备和围术期监护以及与施术医师的密切协作方能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5.
龙曼丽  罗青  白红民 《护理学报》2010,17(16):45-46
总结全麻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失语的观察及护理经验。对于全麻唤醒麻醉切除肿瘤而导致失语的患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失语并处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沟通交流,护士掌握不同失语类型的沟通技巧,并通过良好的沟通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本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失语的有12例,术后3~5 d出现失语10例,术后7 d出现失语4例。通过2周至1个月的功能锻炼,患者恢复至术前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6.
Purpose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depression (R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using opioids in a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Design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MethodsQuantitative approach, performed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FindingsA total of 33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ith a prevalence of female (186; 56.36%) and nonobese patients (295; 89.39%). Five cases of RD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were found, corresponding to an incidence of 1.52%. Each case in this study showed different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opioid-induced RD.ConclusionsNursing surveillance is essential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regarding the knowledge of physiological, pharmacologic, and risk factors to detect clinical signs of RD.  相似文献   

17.
106例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统计近3年106例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全麻术后躁动所造成的危害,分析引起患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危险因素,如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各种危害刺激(气管插管、腹胀、尿潴留)、颅内压增高等,并与全麻药物引起的术后躁动加以区别。重点阐述了当患儿在全麻术后苏醒的过程中发生躁动不安时,为了避免意外伤害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及采用Ramsay镇静指数来估计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丁红  胡婉贞  姜玉梅 《护理学报》2012,19(15):50-5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采用Inditherm病员加温系统实施保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胸腹部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0例.手术结束后,所有全麻患者均直接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组采用Inditherm病员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5~40℃,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法,盖棉被被动保暖.观察两组生命体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的差异,观察两组寒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保温干预后,两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苏醒期寒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全麻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预防患者苏醒期低体温状态,促使其快速、安全度过苏醒期,利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皇甫云珠 《护理研究》2003,17(22):1349-1349
机械通气呼吸参数的合理设置与调整是发挥机械通气作用的关键 ,既要达到机械通气的最佳效能 ,又要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是临床医护人员运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院ICU从 1997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共使用机械通气 5 86例次 ,现将一些粗浅体会介绍如下。1 呼吸机参数设置  先作初步设置 ,然后根据病人的意识、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等进行观察与评估 ,再进一步调整参数 ,参数的设置与调整应贯穿机械通气的全过程。1.1 潮气量 (Vt) 容量转换模式直接设置潮气量 ,压力转换模式通过改变吸气压力调节潮气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