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转移性肝癌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7月~2002年12月转移性肝癌患者22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肿瘤术.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及CT或MRI.结果:术后12个月存活率为81.8%,术后18个月存活率为63.6%,术后24个月存活率为22.7%,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局部积液,全部病例均有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结论:美国CryocareTM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晚期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微创、相对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且TAE疗效不好的中晚期转移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氩氦刀冷冻肝癌时间与冰球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氩氦刀是美国低温手术系统(CryocareTMsurgi-cal system)的简称,它具有冷冻速度快、靶向性好、创伤小等优点。其治疗肿瘤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氩气在超导刀尖端快速膨胀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焦耳-汤姆逊原理),使周围组织温度迅速下降,导致肿瘤细胞内外冰晶形成,细胞破裂、死亡,以及肿瘤微静脉、微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肿瘤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1]。我们对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冷冻时间与冰球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临床确定最佳的冷冻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仪器设备氩氦刀采用美国Endocare公司制造的Cryoc…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6):656-657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8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反复右上腹痛11个月于2007年5月14日入院.  相似文献   

6.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积仁 《中国肿瘤》2007,16(5):335-337
1998年美国研制一种新型超低温介入冷冻消融治疗设备,在实体肿瘤治疗中显示一定的优势。文章就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须注意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氩氦刀在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多探头 ,高精度 ,快速冷冻的氩氦超导手术系统代表了国际上 90年代末超低温冷冻仪器的先进水平 ,其独特的温度及定位监控系统 ,可使医务人员更精确定位和准确摧毁癌细胞而又不损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 ,我们称之为氩氦刀。1 氩氦超导低温治疗的历史  低温冷冻治疗肿瘤应用已久。我国古代曾记载用冰块或冰盐水敷乳房及颈部包块 ,使之退肿止痛。国外 ,在 19世纪 5 0年代中期开始把冷冻技术应用于治疗肿瘤中 ,可缓解疼痛 ,缩小肿块[1] 。 19世纪末及2 0世纪初已见运用冷冻技术治疗皮肤癌的零星报道[2 4 ] 。 196 1年Cooper应用液氮作为冷冻源 ,制成了能控制冷冻坏死范围的液氮冷冻机[5] ,冷冻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 ,国内外先后成立了专业学会并出版了有关刊物 ,国际低温生物学会 (InternationalSocietyforCryobiology)成立于 196 4年 ,学会设在美国 ;中国制冷学会 (ChineseAssociationofRefrigeration)成立于 1977年 4月 ,并于 1978年...  相似文献   

8.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分3组观察。第一组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37例;第二组单纯用氩氦刀冷冻消融32例:第三组单纯用TACE27例。氩氦刀冷冻消融采用B超/或CT引导经皮穿刺肝肿瘤,共计对97个病灶使用203把氩氦刀二次循环冷冻。[结果]氩氦刀冷冻术后有94.2%(65/69)的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氩氦刀超低温冷冻联合TACE的近期疗效和12、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中位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氩氦刀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望提高肝癌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命质量,为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肝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癌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的CT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氩氦刀冷冻和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2002年10月用氩氦刀和射频治疗的肝癌共3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7例,分为氩氦刀组11例,射频治疗组25例.氩氦刀术后即刻CT扫描和两种方法术后1~2周开始复查CT.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典型“冰球”CT表现者达70%以上,继续复查局部保持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射频治疗后近期复查近半数可见类圆形较低密度及周围环状更低密度区,无强化效应.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出现大于原病灶区的典型“冰球”CT表现者,疗效较佳,原发性肝癌AFP下降率可达95%以上;射频治疗后出现类圆形较低密度区及周围大于原病灶的环状更低密度影,提示疗效好,其原发性肝癌AFP下降比例明显提高.以上两种疗法对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疗效更佳.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张云嵩  蔡迎玖  陈田子  高小俊 《癌症进展》2018,16(3):272-274,289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化学治疗、放疗等,其中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属于微创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瞬时局部治疗肿瘤的方法,其消融范围可控、可监测,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具有降低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压迫或直接侵犯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本文对肺癌的发病状况和常见治疗方法及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6年12月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Ⅲ期或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105例患者瘤灶共计109个。病例选择标准: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实验期间均未接受氩氦刀以外的其他治疗。氩氦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收集标本,做T细胞亚群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术后3-12个月复查CT示肿瘤明显缩小,部分患者肿瘤消失。恶性肿瘤患者在氩氦刀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后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测定37例胰腺癌患者冷冻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及TNF-α有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前的CD3、CD4、CD4/CD8及NK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难治性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价值正逐渐被重视。本文回顾了大量文献,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冷冻消融治疗胶质瘤的机制;通过众多临床病例分析了冷冻疗法的适用范围、临床疗效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前瞻性研究展望了冷冻治疗胶质瘤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冷冻消融可以通过直接导致坏死和凋亡、改变局部微循环和调节抗肿瘤免疫等机制摧毁肿瘤细胞;在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下冷冻可以成为很好的手术辅助手段,现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冷冻技术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可更有利于发挥其治疗作用。随着冷冻设备的改进和冷冻技术的完善,冷冻消融将在胶质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化疗对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化疗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 ,探讨化疗对患者的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 ,不论化疗前或化疗后 ,各指标均显著下降 ,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 ,CD+ 4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D+ 8细胞在前两个疗程变化不明显 ,第 3疗程下降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后三个疗程变化虽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有下降趋势。CD+ 4/CD+ 8比值在第 3疗程比化疗前升高 ,其它 5个疗程均有下降 ,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比正常人低 ,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对CD+ 4细胞和NK细胞的损伤 ,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是判断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Cyber Knif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近期毒副反应。方法: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射波刀治疗,T,期5例,T2期31例,T1期37例,T4期7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5例,B级29例,C级6例。50例为首程治疗,30例曾接受过手术、介入治疗、氩氦刀等至少一种治疗手段后失败。GTV为CT和MRI增强影像显示的病灶,胛V为GTV外放3—5mm。肝脏病灶治疗均采用金标追踪与呼吸同步追踪技术(synchrony),CT定位前1周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植入金标2—4粒到肿瘤内或肿瘤旁3cm内。处方剂量:总剂量38—45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0%-82%。结果:完全缓解(CR)15例(18.7%),部分缓解(PR)51例(63.8%),稳定(NC)8例(10.0%),进展(PD)6例(7.5%)。随诊2年,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是96.3%(77/80)、82.5%(66/80)和45.0%(36/80),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毒副作用较轻。结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使肿瘤局部得到精准的高剂量照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5年收治的3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初次治疗18例,不规则面颈联合等中心照射50Gy/25F/35d+颈部锁骨上野50Gy/25F/35d,体部真空垫、头部U形面膜固定后CT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部肿瘤靶区剂量为。复发癌12例,肿瘤复发区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60-70Gy/24-28F/35-40d。结果:初次治疗患者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8.89%、83.33%、77.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8.89%、83.33%。出现口干、咽痛等早期放射反应,都能耐受,未观察到明显的张口困难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复发癌患者再程放疗2年局控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83.33%。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8.33%(1/12,张口困难16.67%(2/12),吞咽困难8.33%(1/12)。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改善鼻咽癌治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提高靶区照射剂量,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5年收治的3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初次治疗18例,不规则面颈联合等中心照射50Gy/25F/35d+颈部锁骨上野50Gy/25F/35d,体部真空垫、头部U形面膜同定后CT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部肿瘤靶区剂量为.复发癌12例,肿瘤复发区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60-70Gy/24-28F/35-40d.结果:初次治疗患者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8.89%、83.33%、77.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88.89%、83.33%.出现口干、咽痛等早期放射反应,都能耐受,未观察到明显的张口困难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复发癌患者再程放疗2年局控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83.33%.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8.33%(1/12,张口困难16.67%(2/12),吞咽困难8.33%(1/12).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改善鼻咽癌治疗靶区的剂量分布,提高靶区照射剂量,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electrochemicaltherapy,ECHT)联合肝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经开腹在直视下将特制的正负电极插入瘤体,通过电化学治疗仪将直流电施加于肿瘤,利用其产生的电离、电渗析作用,改变肿瘤组织生存的内环境,使肿瘤细胞代谢紊乱,发生变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中局部可注入带正电荷的平阳霉素与高渗氯化钠溶液,以加速电化学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结果全组75例均为Ⅲ期,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6%,73.5%,4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电化学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创伤小、方法简便、安全性高、痛苦小、出血少,可避免肝叶切除术后所致的切面渗血,瘤体破裂及胆瘘等问题;不需阻断肝血流,可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采用多电极合理设置的电化学治疗,并辅以肝动脉插管留置药泵周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50例肝癌中25例TACE+3DCRT(综合组),25例单纯TACE(对照组)。2个组均行TACE 1~3次,3-DCRT 采用6/15MVX线,3Gy/次,1次/天,总剂量45~54Gy。结果综合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84.0%,对照组为56.0%(χ^2=4.67,P〈0.05)。其中1、2年生存率综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56.0%和48.0%、24.0%(χ^2=4.16、5.33,P〈0.05)。结论 TACE+3DCRT是治疗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Cryosurgery, the in situ freezing of cancer,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past as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hepatic tumors. Its advantage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is a very focal treatment sacrificing less normal tissue than surgical resection, allowing treatment of multiple lobes. Because cryosurgery does not affect large vessels, tumors in difficult locations, such as adjacent 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can be treated. With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to place the cryoprobes and monitor the freezing process, 18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colon carcinoma confined to the liver were treated. Of the 18 patients treated, 4 (22%) are in complete remission as determin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levels, with a mean follow-up of 28.8 months. Four patients (22%) were not adequately treated at the time of cryosurgery. The number of lesions frozen in each patient ranged from 1 to 12, with a mean of 6 lesions. Fourteen patients had bilobar disease; three patients had previous right lobectomies with recurrences in their remaining left lobes prior to cryosurgery, and one patient had unilobar disease. Mean survival of the 14 cases with recurrence was 21.4 months, with 2 of the 14 still alive. Ultrasound-guided hepatic cryosurgery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colon carcinoma to the liver that is unresectable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bilobar and multiple lesions).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cedure warrant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