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背远端掌指关节附近离心性静脉穿刺与临床常规向心性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选用患者掌指关节附近的静脉,单日向心性静脉穿刺,双日离心性静脉穿刺。结果离心性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和输注成功率均高于向心性静脉穿刺(P〈0.01)。结论对血管条件差、静脉穿刺困难而掌指关节处有静脉显露的患者,行离心性穿刺输液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逆向静脉穿刺在肝硬化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在肝硬化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5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逆向和顺向静脉穿刺的各项指标。结果逆向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顺向静脉穿刺,渗漏率、瘀斑发生率、疼痛程度均低于顺向静脉穿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向静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在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级血管的老年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穿刺前采用常规热敷法使静脉充盈,观察组静脉穿刺前采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使静脉充盈,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充盈度、充盈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充盈度优于对照组、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穿刺前应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能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适用于所有静脉穿刺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应激条件下高危患者不同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救治的急诊应激条件下高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静脉穿刺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股静脉穿刺组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四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比较四组患者穿刺置管护理状况发生情况和穿刺用时。结果研究对象给予静脉穿刺置管护理后发生6例首次穿刺未成功、22例置管脱管、8例管腔堵塞状况,其中PICC组护理状况发生数量最多,股静脉穿刺组护理状况发生数量最少,四组患者穿刺置管护理状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四组患者静脉穿刺用时发现,颈内静脉穿刺组用时最长,股静脉穿刺组用时最短,四组患者穿刺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应激条件下高危患者采取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和置管护理会导致不同后果,其中股静脉穿刺组突发情况最少,相比其他三组静脉穿刺更有安全保障,且能缩短救治时间,在急诊应激条件下救治高危患者应首选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控制首次穿刺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在本院实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资料,所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及实施穿刺护士的信息,按穿刺频次分组,统计分析首次穿刺成功率的部分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穿刺者因素。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48%;患者年龄小于50岁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患者大于50岁及以上组;贵要静脉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达92.86%,也高于非贵要静脉组;专科工作年限低于1年的穿刺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最低。结论年龄、穿刺部位和穿刺者工作年限是首次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应充分降低穿刺失败的危险因素,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良手背静脉穿刺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疼痛。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新入院需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左右手自身对照,将每位患者的左手和右手随机按传统的握拳式手背静脉穿刺法或者改良式手背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回血时间、淤血数、外渗数、静脉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式手背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外渗、减少患者痛苦,为临床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VP)是临床最基本、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确保患者治疗乃至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1].痛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真皮层,而浅静脉的血管大多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内,所以静脉穿刺时容易引起患者疼痛,甚至因此引起穿刺失败.因此,如何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已引起护理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景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1-4121
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还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静脉穿刺的是否能一针见血,不但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着治疗效果.本文根据老年患者静脉特点,从认真细致地选择血管、根据不同静脉选择适宜的静脉穿刺方法以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和影响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等几方面简要阐述了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刘春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22-3323
静脉给药是临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忍受着穿刺的疼痛,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笔者对100例需要静脉给药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与改良静脉穿刺法进行比较,得出改良静脉穿刺法优于传统静脉穿刺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定位仪在肥胖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穿刺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法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定位仪穿刺,分析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穿刺成功的次数、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肥胖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穿刺的成功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少于传统盲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多于盲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定位仪引导穿刺对于肥胖患者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进针、拔针法在门诊多次静脉输液患者中预防静脉穿刺部位发生瘀血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6月200例需多次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观察组按改良式进针、拔针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进针和拔针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将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拔针后瘀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瘀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静脉进针、拔针法在多次静脉穿刺输液患者中应用,对预防穿刺部位瘀血、保护血管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全穿刺区域,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1135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采用7号头皮针按常规行静脉穿刺,第1天在Ⅰ区(手背部静脉)静脉穿刺,第2天在Ⅱ区(腕关节挠侧头静脉)行静脉穿刺,观察两区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IⅠ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35例(3.08%),6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麻木、触电感。Ⅱ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16(1.41%)例,2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有麻木、触电感;Ⅰ区穿刺成功率80.97%,Ⅱ区穿刺成功率91.45%。两个区域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背部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轻,且不适症状较少,穿刺成功率较高。腕关节挠侧头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且如果穿刺过深易直接损伤挠神经浅支,致顽固性疼痛。因此穿刺时选择手背部静脉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41-4643
选取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组(观察组)和盲穿颈内静脉穿刺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超声引导腋静脉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盲穿组,超声引导组穿刺并发症也明显少于盲穿组。超声引导组提高了腋静脉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全穿刺区域,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方法 将1135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采用7号头皮针按常规行静脉穿刺,第1天在Ⅰ区(手背部静脉)静脉穿刺,第2天在Ⅱ区(腕关节挠侧头静脉)行静脉穿刺,观察两区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35例(3.08%),6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麻木、触电感.Ⅱ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16(1.41%)例,2例静脉穿刺时局部和指端有麻木、触电感;Ⅰ区穿刺成功率80.97%,Ⅱ区穿刺成功率91.45%.两个区域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背部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轻,且不适症状较少,穿刺成功率较高.腕关节挠侧头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较重,且如果穿刺过深易直接损伤挠神经浅支,致顽固性疼痛.因此穿刺时选择手背部静脉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周围静脉因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相同,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笔者在2008-08对本科50例患者选用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穿刺,现将操作方法及观察效果介绍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静脉输入营养类药物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50岁。1.2方法实验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采用6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近指掌关节处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同一型号输液器,穿刺部位选择在手背中心处血管。2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19例输液时手背出现麻木感,针刺样疼痛并伴随整个输液过程,6例未出现疼痛。对照组患者中只有4例出现针刺样疼痛并在输液过程中疼痛减轻并逐渐消失,其余21例未出现疼痛。3讨论上肢静脉由手的深静脉和指背静脉组成,肱静脉的分支桡静脉和尺静脉汇成了手部深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汇成了手背静脉网。静脉穿刺时最长选用的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技术分层管理的实用性。方法:依据静脉输液技术分层级标准和技术准入管理体系对临床护士实施分层管理,观察实施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理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静脉穿刺技术分层管理是技术准入制度在临床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静脉输液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在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倒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每例患者双日采用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单日采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结果: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榆注成功率及一次固定成功率均高于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P<0.05,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能手的做法对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09年12月将全院静脉穿刺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静脉穿刺能手小组,帮助解决高难度静脉穿刺问题.结果 实施静脉穿刺能手以来,在半年中共解决静脉穿刺问题236例次,小儿头皮静脉和静脉留置针穿刺一针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减少了护理投诉,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结论 实施静脉穿刺能手可确保非正常时间的护理安全,减少护理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穿刺与顺行静脉穿刺在掌背远端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2月在门诊进行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顺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结果试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输液故障发生率、手部活动的影响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门诊输液患者手背常用血管破坏严重,远端静脉暴露良好时,采用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充盈度、回血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充盈度、回血明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