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变化。方法应用球囊扩张器对55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明显降低(P〈0.01),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明显升高(P〈0.01),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食管测压是检查食管动力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贲门失弛缓症支架置入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72例置入支架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2周观察,有67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占93%,5例患者出现背部疼痛,占6%,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占2%,7例出现支架脱落,占9%。结果:上述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支架置入治疗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术中配合技巧。方法配合医生对6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扩张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娴熟的配合技巧是提高扩张治疗术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 )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应用POEM治疗133例AC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症状评分、并发症、复发、内镜及钡餐检查等资料。【结果】1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58.8 min ,隧道长度平均为13.5 cm ,肌切开长度平均为10.4 cm。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6.4 vs 0.5,P <0.001);食管直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9.0mmvs32.4mm,P <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6.8%(9/133),其中气肿发生率为4.5%(6/133);平均随访19.3个月,99.2%(132/133)有效,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结论】POEM 治疗AC可获得满意的中长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3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6个月、1 a、2 a定期随访,询问相关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近期症状均得到了缓解,远期有少数(6.3%)复发,经2次扩张后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费用低、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8-03~2004-03我院通过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蒋俭  于涛  李建业  曾多  杨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34-1636
[目的]利用食管测压技术,监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改良Heller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改良Heller手术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食管测压,术前、术后24 h pH值检测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食管测压显示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百分比等指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9例,1例偶有进食不畅,优良率达94.7%.[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机制合理,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附加抗反流术式是防止反流的有效措施.术中食管测压对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8-04-2011-05对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气囊扩张治疗,通过术中有效护理配合,近期有效率达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也无一例因出现剧烈胸痛而中止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特点和误诊情况。方法总结1996-01-2009-07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患儿的特点及误诊情况。结果 100%出现吞咽困难、呕吐;60%体重不增;40%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症状。100%消化道造影检查均阳性。7例曾出现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3例胃炎,1例食管炎。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儿误诊率高,应尽早行食管造影等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本院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仅1例出现术后皮下气肿、气胸及气腹症,经积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2~3个月,3例患者吞咽困难得到明显缓解.[结论]POEM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治疗AC近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AC患者吞咽困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EA )是以食管体部蠕动减弱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食管动力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及因食物反流所致的呛咳、肺部感染等。现报道一例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 )成功治疗的重度乙状结肠型EA患者。  相似文献   

12.
刘艳  金延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44-6744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和贲门失弛缓症早期都有吞咽梗阻的症状,有时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上有相似的表现,术前可能出现误诊,手术探查才能明确。现我们报道1例并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男,53岁.因吞咽困难30 a,加重伴咳嗽,发热4 d入院.30 a前曾因吞咽困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未进行治疗.近2a来,吞咽困难加重,且反复出现咳嗽,发热,均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肺部感染,4 d前病情再次加重急来我院.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院自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通过食管测压、内镜、食管钡剂造影共检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 15例 ,现对其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实验对象 ①病例组 :15例系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5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31.5(2 0~ 4 5)岁 ,均有吞咽困难、反流、胸痛 ,排除心、肺、肝、胆等疾病。 2例有夜间咳嗽、哮喘、夜间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症状 ,②对照组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0 .5(2 0~50 )岁 ,临床上无食管疾病和贲门失弛缓症症状 ,无累及食管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并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8月在我科行腹腔镜治疗的6例责门失弛缓症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例均行改良Heller术加Dor肾底折叠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1.7±11.7)分钟,术中失血量(48.3±9.8)mL;术后第l天可进流质饮食,1周后过度为普食,术后住院(4.7±1.0)天,均痊愈出院.6例术后随访半年~1年,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一  胡霞云  周晨洁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95-1095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为特征。临床上贲门失弛缓症表现为液体和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体质量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以及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每年约为1/10万[1]。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贲门失弛缓症特勤疗养人员,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驰缓症气囊扩张治疗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3-11~2006—05对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进行了胃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配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在临床工作中少见 ,同时本症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容易造成误诊。我院 1995 - 0 1~ 2 0 0 0 - 12共收治14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6例 ,男女比例为 4∶ 3,年龄 2 4~ 6 0岁 ,平均年龄 36岁 ,病程 2~ 5 a,平均为 4a。诱因为反复酗酒 11例 ,精神长期紧张及生活压力大 10例 ,高度自我怀疑患食管癌 8例。临床表现胸闷 9例 ,头昏乏力 14例 ,胸骨下端后灼痛 12例 ,上腹刺痛 2例 ,咽下困难 14例 ,餐后呕吐 13例 ,嗳气 8例 ,反酸 6例 ,体重减轻 14例 ,恶病质 2例 ,贫血 14例 ,心动过缓 6例 ,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