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本院肾脏科肾活检确诊为Ig AN的老年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时期按照1∶4比例选择确诊为Ig AN的成人非老年患者3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肉眼血尿、基线血压、平均动脉压(MAP)、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析两组患者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及影响老年Ig A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病病程较对照组短(P0.05),高血压发生率和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肾活检时,观察组患者蛋白尿水平及SCr、UA、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AIF)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估算的e GFR、蛋白尿水平和TAIF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Ig AN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蛋白尿水平和肾脏组织的慢性病变情况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肾活检时蛋白尿、e GFR水平和TAIF是影响老年Ig A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Yang NS  Wu QQ  Du Y  Zhang R  Li YJ  Ye RG  Yu XQ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8):597-600
目的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长期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24例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3~6个月检测尿蛋白、血肌酐(Scr)等指标,以Scr值比基础值升高1倍以上为观察终点。随访时间>6个月者才纳入成功随访病例。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7例IgA肾病患者成功随访,肾活检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3·5±32·2)个月。有39例(12·3%)患者进入随访终点,其1、3、5、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9·5%、93·1%、84·5%和60·1%。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长、肾活检时血Scr>115μmol/L、尿蛋白>1·0g/24h、高血压、Lee氏分级Ⅳ级或Ⅳ级以上、中重度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中重度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血管损害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血Scr水平、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40%~47.2%,好发于16~ 35岁的青年[1]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2,3],IgA肾病老年患者(≥60岁)的比例约占1.7%,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将老年IgA肾病患者与非老年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且年龄≥60岁的患者30例(老年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1∶0.30,平均年龄(62.8±2.2)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60岁的IgA肾病患者40例(非老年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1∶0.9,平均年龄(33.3±11.2)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院肾内科住院接受肾活检并经免疫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21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肉眼血尿发病率38.3%,镜下血尿+蛋白尿发病率45.9%。具有明确的黏膜感染病史者占9.4%,发病前有明确诱因的患者占37.8%。镜下血尿+蛋白尿组水肿发病率11.1%,高血压发病率17.9%,肾功能损害发病率7.2%。211例IgA肾病患者病理分级以IgA肾病Ⅲ级为主,占63.1%。肾小球病理损害评分、系膜增殖程度积分、球性硬化积分、血管病变积分均以蛋白尿组最高(P<0.05),球性硬化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以镜下血尿+蛋白尿组最高(P<0.05),对单纯蛋白尿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升高幅度是单纯蛋白尿组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17.063,27.927)。结论镜下血尿+蛋白尿组及单纯蛋白尿组临床及病理改变较重,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升高幅度是单纯蛋白尿组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IgA肾病临床和病理特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 65例 45岁以上IgA肾病临床和病理特征 ,并与 659例年轻患者 (≤ 45岁 )比较。分析肾存活率并与年轻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组 (P<0 0 5)。≥ 60岁亚组收缩压和尿蛋白显著高于 45~ 59岁亚组 (P <0 0 5 )。两组Lee氏病理分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中老年组肾小管 间质指数和血管指数显著高于年轻组 (P <0 0 5) ,但肾小球指数和新月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两组 5年肾存活率均为 85 6 % ,无显著性差别(P >0 0 5)。结论 中老年IgA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 ,肾血管和肾间质损害比较突出 ,故应注意积极控制血压和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该院近20年老年IgA肾病(老年组)患者并将同期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两组均以男性多见,分别占59.18%(29/49)及60.71%(924/1 522),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患者占该院同期同年龄肾活检患者的比例分别是12.60%及35.99%,二者差异显著(P<0.01);③老年患者在发生水肿、高血压、尿素氮、肌酐升高比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高,而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④临床诊断老年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常见,而对照组则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常见(P<0.01);⑤血中IgG、IgA、IgM、C3、C4平均浓度、IgA/C3浓度之比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gA肾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少见;②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年轻患者重。肾病综合征表现明显高于年轻患者;③IgA浓度及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根据血压状况将317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19例和非高血压组198例,分析两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高血压组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血肌酐、血尿酸及年龄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均<0.05);高血压组肾小球硬化指数、间质指数和血管指数均高于非高血压组,病理损害程度为重度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均<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临床上高尿酸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的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较重,其可能的临床风险因素是高蛋白尿及高血肌酐水平;可能的病理风险因素为肾小球硬化、间质小管病变及肾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IgAN)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患病情况及常见CVD危险因素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两类常见肾脏疾病患者CVD的预测指标的差异. 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及门诊随访的所有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及DN资料完整的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有无合并CVD将IgAN和DN患者分为CVD组和非CV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这两类常见肾脏疾病CVD危险因素差异. 结果:IgAN患者181例,DN患者199例,IgAN组患者较DN组显著年轻,高血压发生率、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胆固醇(TC)明显低于DN组.IgA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2~5期时CVD患病率分别为8.7%,7.7%,17.2%及44.4%,总CVD患病率19.9%,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病率为0.6%,左心室肥厚(LVH)为14.9%,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5.6%.DN患者CKD 2 ~5期时CVD患病率分别为29.6%、40.0%、45.2%及72.7%,总CVD患病率43.7%,其中CAD患病率16.1%,LVH为33.2%,CHF为8.5%.DN患者CKD各期的CV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IgAN患者(CKD 2期为29.6% vs 8.7%,P<0.01,CKD3期为40.0% vs 7.7%,P<0.01,CKD 4期为45.2% vs 17.2%,P<0.05,CKD5期为72.7% vs 44.4%,P<0.05).DN患者CAD、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gAN(CAD 16.1% vs 0.6%,P<0.01,LVH 33.2% vs 14.7%,P<0.01).IgAN及DN患者CKD5期CVD患病率均较CKD 2 ~4期明显升高.IgAN CVD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SCr及血磷水平明显高于非CVD组,Hb水平明显低于非CVD组.DN CVD组患者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血清肌酐(SCr)及TC水平明显高于非CVD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IgAN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Cr及Hb( OR值分别为1.22,P <0.05;0.67,P <0.01),而DN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Cr及BMI(OR值分别为1.77,P<0.01;1.36,P<0.05),并发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吸烟、SCr及血LDL水平升高(OR值分别为2.96,P <0.05;1.45,P<0.01;6.93,P<0.05). 结论:DN患者在CKD各期CVD患病率均高于IgAN 患者,两组患者的CVD均以LVH最常见,但DN组CAD、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gAN,其中CAD患病率升高尤为明显,提示可能与DN患者CVD死亡率高有关.两组CKD 5期患者CVD患病率均迅速升高,提示CKD患者CVD 防治应及早进行.IgAN患者CVD发病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更为密切,而糖尿病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等非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对DN患者CVD发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我国汉族成人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明确IgAN患者尿蛋白的控制目标值。方法:利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IgAN随访登记数据库,分析1989年~2005年期间经肾活检确诊IgAN患者的随访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计肾脏生存率,并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12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5年,88例患者(7.8%)在随访期间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144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生终点事件(eGFR下降50%或进入ESRD)。患者肾活检后10年、15年、20年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85%、74%、6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活检时尿蛋白定量>1.0g/d(HR3.3,P<0.001)、血压>140/90mmHg(HR2.0,P<0.001)、eGFR<60ml/min·1.73m2(HR2.2,P<0.001)、以及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20μmol/L,HR1.8,P=0.002)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中患者尿蛋白、血压及镜下血尿程度也与其肾脏长期预后独立相关,其中以随访中平均尿蛋白定量(time-average proteinuria,TA-P)最为重要。TA-P预测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最佳截点约为1.0g/d(敏感性81%,特异性85%)。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TA-P>1.0g/d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较<1.0g/d者增加9.8倍(P<0.001),较<0.5g/d者增加67.7倍(P<0.001),而且TA-P介于0.5~1.0g/d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仍较<0.5g/d者增加13.1倍(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成人IgAN患者10年、20年肾脏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67%。尿蛋白、肾功能受损程度、血压状态、高尿酸血症是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过程中蛋白尿持续不缓解是患者进入ESR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中国成人IgAN患者的尿蛋白基本控制目标值为<1.0g/d,理想控制目标值为<0.5g/d。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30%~40%。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gAN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临床综合征。IgAN不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病理学改变几乎包括所有肾脏病变的表现,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IgAN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学分级是建立诊断、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最为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特点。方法2002—200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的患者507例,根据血压高低分为高血压组(93例)和血压正常组(414例),分析高血压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率18.3%,部分患者尿检改变轻微甚至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体重指数(BMI)高、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是高血压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大、BMI高,肾小动脉病变、球性硬化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少新月体形成亦与高血压发生独立相关。结论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并不少见;提高对早期肾性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患者血清低糖基化IgA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清低糖基化IgA1的程度与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 68例IgA肾病及 2 0例肾病综合征肾小球微小病变 (MCD )患者血清IgA1糖基化程度进行检测 ,并经治疗后随访。 结果 IgA肾病患者蚕豆凝集素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2 5 )。IgA肾病患者中 2 0例低糖基化组和 48例正常糖基化组比较 ,前者发病年龄轻、血IgA浓度及肌酐清除率低于后者 (P值均 <0 .0 5 ) ,而病程、尿蛋白排泄量、总胆固醇水平、血压、肾小球病理分级和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呈低糖基化 ,血清低糖基化程度重者发病年龄较轻 ,但肾功能损伤较重 ,血IgA1低糖基化程度不能推测肾脏病理轻重或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gA肾病伴肾小球基底膜(GBM)虫蚀状改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电镜观察GBM的形态,将1997-01~2003-12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756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分为IgA肾病伴GBM虫蚀状改变组(共24例)及IgA肾病不伴GBM虫蚀状改变组(随机选取10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GBM虫蚀状改变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发生率为3.1%,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更严重的镜下血尿(P=0.013)和更为多量的蛋白尿[(3.5±2.5)g/d对(2.1±2.4)g/d,P=0.011];病理上表现为更高的球性硬化比例(62.5%对49.5%,P=0.048)。结论本研究国内首次报告了原发性IgA肾病伴GBM虫蚀状改变的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均较重,但GBM虫蚀状改变对于IgA肾病患者的病程及预后的影响尚需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尿对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8例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将68例患者分为A组(21例,<1 g/24 h)、B组(33例,1.0~3.0 g/24 h)和C组(14例,>3.0 g/24 h).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按Katafuchi R的半定量标准评分.结果蛋白尿程度增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尿程度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5302,P<0102).结论蛋白尿可能通过促进小管间质的免疫炎症反应,加重小管间质的损伤,是IgA肾病慢性进展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对IgA肾病蛋白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IgA肾病的临床病理比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759例IgAN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单纯性镜下血尿型(I-H,22例)、尿检异常型(U-ab,336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R-GH,104例)、新月体型(Cres.,57例)、大量蛋白尿型(MP,86例)、高血压型(HT,149例)和终末期肾病型(ESRD,5例)等七种类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I-H型患者无高血压,无肾功能不全和贫血,肾间质无明显纤维化;U-ab型患者除有镜下血尿和蛋白尿外,约有5·8%的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2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间质纤维化;R-GH型患者扁桃体肿大发生率(15·4%)显著高于其他各型,血尿发作间期尿红细胞计数均值为(214±336)万/ml;Cres·型患者尿沉渣红细胞计数(405±485)万/ml在各型中最高,伴大量蛋白尿(占21·1%)、贫血(占31·5%)和血肌酐升高(占17·5%),病理上细胞型新月体和节段袢坏死的发生率均达50·9%,高于其它各型;MP型患者尿蛋白均值为(3·93±2·68)g/24h,伴低白蛋白(29·1±6·8)g/L、高胆固醇血症(6·99±2·67)mmol/L,尿液C3、NAG含量显著增高;HT型患者尿液小分子蛋白比例达10·8%,伴有明显的低渗尿,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54·4%,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达(24·3±23·2)%;ESRD型则是各型发展后的终末状态,需行替代治疗。结论:IgAN是一组综合征,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上对不同类型IgAN区别对待,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深对IgAN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综)的IgA肾病病理特性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987~200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的IgA肾病723例,表现为肾综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与非肾综IgA肾病进行比较并长期随访。结果7.1%(51/723)IgA肾病表现为肾综。肾综组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肾综组(35.3%对13.8%和47.1%对19.2%,P<0.05);而肾小球指数和新月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非肾综组(P<0.05)。IgA肾综组存活率显著低于无肾综组(P<0.01),1、3、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0%、84.9%、68.6%和100.0%、95.9%、91.9%(P<0.05)。64%(7/11)Lee氏Ⅰ~Ⅱ级的肾综对激素敏感。结论呈肾综的IgA肾病病理损害较重,预后差,但有少数病理病变轻微,可能对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相关性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银屑病相关性IgA肾病(IgAN)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001年11月至2007年2月诊断为银屑病相关性IgAN共2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结果:(1)年轻男性多见,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8~54(31.9±10.7)岁。(2)20例患者均为寻常型银屑病。平均银屑病病程为1~26(8.7±6.2)年,其中12例肾脏损害出现在皮疹稳定期,8例出现在皮疹活动期。(3)在银屑病发病后平均2~306(95.0±71.1)月发现肾脏损害,其平均病程为0.3~36(8.73±9.56月)。4例以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起病,16例起病表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2例患者病史中曾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4)免疫系统异常。3例患者血清IgA水平轻度升高,9例可见补体C3轻度降低。(5)13例患者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7例为轻到中度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3例可见节段袢坏死,5例存在纤维细胞性新月体。6例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明显。8例可见明显间质浸润细胞多处小灶性分布,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较多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13例可见间质血管病变。结论:银屑病相关性IgAN多见于年轻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检异常或肾病综合征,肾脏组织学改变可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不同肾功能水平的动态血压及清晨血压情况。方法:纳入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189例IgA肾病非透析患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进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利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收集患者动态血压,包括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日间SBP(daytime SBP,dSBP)和日间DBP(daytime DBP,dDBP)、夜间SBP(nighttime SBP,nSBP)和夜间DBP(nighttime DBP,nDBP),分析不同CKD分期的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IgA肾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与CKD1、2期患者相比,CKD4、5期患者24 hSBP、dSBP、nSBP均升高(均P<0.05),而24 hDBP、dDBP、nDBP无明显差异(均P>0.05)。CKD1~5期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3.5%、25.7%、30.0%、52.8%和63.6%。与CKD1~3期的IgA肾病患者相比,CKD4、5期患者的清晨高血压发生率均升高(均P<0.05)。CKD4、5期患者的清晨平均SBP分别为(142.4±24.6)mmHg(1 mmHg=0.133 kPa)和(146.3±22.6)mmHg,显著高于CKD1、2期[(123.8±18.2)mmHg和(129.4±22.4)mmHg](均P<0.05),而清晨平均DBP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CKD4~5期的IgA肾病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应重视患者24 h血压监测,加强清晨高血压的控制,尤其是对中晚期CK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