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察其对脊髓后角中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B、C两组大鼠接受右侧坐骨神经外周结扎手术,而A组为假手术组.9 d后,A、C两组大鼠接受鞘内注射吗啡同时给B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6 d,解剖三组大鼠并取出L3~L5节段的脊髓制成40μm的冰冻切片.标本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后制成玻片.使用激光共焦点显微镜下观察各脊髓切片标本双侧c-fos的染色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手术侧同侧的脊髓后角中c-fos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增多.但是c组大鼠脊髓后角同侧的c-fos阳性神经元较B组少.结论 μ-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减少CCI大鼠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术前鞘内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酚(Bac)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GABA能系统在神经病理痛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分离,但不结扎,术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神经结扎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术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Bac1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前10min,鞘内注射Bac0.03旭;Bac2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前10min,鞘内注射Bac0.3,ug。术后第1、3、5.7、10、14天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运动功能。结果术后第1~14天神经结扎组大鼠MWT和个TWL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术前给Bac0.3越的坐骨神经结扎大鼠与术前给生理盐水的坐骨神经结扎大鼠比较,术后第1~5天MWT和TWL明显升高(P〈0.05)。结论坐骨神经结扎前鞘内注射Bac0.3μg可延缓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氟代柠檬酸(FC)和米诺四环素(MC)对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CCD)大鼠脊髓背角突触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CCD模型,48只鞘内置管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sham组(假手术组),CCD组,PBS(溶剂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组(molmmol/L PBS20μl,i.t.),Fc组(1μmol/LFC20μl,i.t.),MC组(5g/LM C20μl,i.t.),FC+MC组(1μmol/L FC和5μ/L,MC混合液20μl,i.t.)。术后每天给药1次,第14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目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的变化。结果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和米诺四环素第14天,大鼠脊髓背角P38阳性表达FC+MC组明显抑制(P〈0.01),sham组次之(P〈0.05),余下四组差异无显著性;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CD组、PBS组、FC组、MC组脊髓背角突触结构明显增厚,sham组有增厚不明显(P〈0.05),FC+MC组增厚不明显(P〈0.01)。结论鞘内给药后,在本实验剂量下,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四环素比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更好地抑制了大鼠的慢性疼痛。鞘内同时注射氟代柠檬酸和米诺四环素可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突触结构的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鞘内和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对糖尿病性神经痛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7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正常对照),实验组(Ⅱ、Ⅲ、Ⅳ、Ⅴ组)用链脲佐茵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模型;Ⅱ组鞘内注入10 μL生理盐水;Ⅲ组,腹腔内注入与Ⅴ组等量的生理盐水:Ⅳ组鞘内注入米诺环素;Ⅴ组腹腔注入米诺环素.各实验组从建糖尿病模型前1d起每日注入米诺环素或生理盐水,共28 d.测定各组50%PWT.注入STZ后3、7、14、21、28 d从各组随机取出3只大鼠,取腰段脊髓,测定P2X4受体表达.结果:与Ⅰ组相比,实验组均在注药后14 d后50%PwT降低;与Ⅱ组相比.Ⅳ组在注药14 d后50%PWT回升;与Ⅲ组相比,Ⅴ组在注药后各时点50%PWT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脊髓P2X4受体mRNA在注药后各时点表达量增加;与Ⅱ组相比,Ⅳ组在注药后各时点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下降;与Ⅲ组相比,Ⅴ组在注药后各时点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通过P2X4受体表达参与了糖尿病神经痛发生和维持,米诺环素鞘内应用可抑制P2x4受体表达,并改善了神经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TRESK基因重组腺病毒(p Ad/CMV/V5-DEST-TRESK)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SNI模型组;Ⅳ组大鼠制备SNI模型后鞘内单次注射生理盐水25μl;Ⅴ组和Ⅵ组大鼠制备SNI模型后,鞘内分别单次注射滴度为1.31×109TU/ml的阴性腺病毒和p Ad/CMV/V5-DEST-TRESK。各组大鼠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 d、5 d、7 d、14d分别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 d检测L4,5术侧背根神经节(DRG)的TRESK蛋白表达。结果Ⅲ组、Ⅳ组、Ⅴ组、Ⅵ组术后1 d、3 d、5 d、7 d、14 d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Ⅳ组、Ⅴ组5 d、7 d、14 d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Ⅵ组(P0.05);与术前比较,Ⅲ组、Ⅳ组、Ⅴ组、Ⅵ组术后1~14 d的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Ⅲ组、Ⅳ组、Ⅴ组、Ⅵ组L4,5术侧DRG的TRES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Ⅰ组(P0.05),Ⅵ组L4,5术侧DRG的TRES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Ⅲ组、Ⅳ组、Ⅴ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p Ad/CMV/V5-DEST-TRESK可上调SNI大鼠DRG的TRESK蛋白表达,减轻SNI大鼠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免疫功能及HPA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对大鼠免疫功能、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电针刺激组(15只)、阴性对照组(15只)、空白对照组(10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溶血免洗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CD4/CD8(%)。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电针刺激组组间比较,CD3、CD4、CD8、CD4/CD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性对照组与电针刺激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组间相比较,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后三组(P<0.05),CD8显著高于后三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电针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血浆ACTH、血清CORT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脊髓损伤大鼠能改善其免疫功能使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浆ACTH和血清COR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脊髓损伤后大鼠HPA轴功能紊乱。电针刺激使脊髓损伤大鼠血浆ACTH和血清CORT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恢复HPA轴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胺酮鞘内注射对镜像痛大鼠热痛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镜像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Ⅱ组鞘内注射氯胺酮25 μg,Ⅲ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分别测定鞘内给药前(T1)、给药后2 h(T2)、4 h(T3)、6 h(T4)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运动功能.每组大鼠在给药6h后处死,取出腰段脊髓背角,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鞘内给药后,Ⅱ组、Ⅲ组在各时间点与Ⅰ组及给药前相比,两侧TWL明显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MCP-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鞘内注射氯胺酮后大鼠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抑制镜像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对电刺激坐骨神经诱发大鼠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雌性SD大鼠24只,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半数动物实施假手术,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A组)或L-NAME 250μg(B组);另一半动物实施坐骨神经电刺激1 h,术前15 min向鞘内分别注射10μl生理盐水(C组)或L-NAME 250μg(D组)。分别在鞘内给药前(T0)和术后4 h(T1)、12 h(T2)和24h(T3)测量各组大鼠的热甩尾潜伏时间(TFL);术后24 h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的数目。另取4只大鼠处死作为脊髓免疫组化检查的对照。结果:在坐骨神经电刺激后12 h和24 h,C组大鼠的TFL分别较术前缩短45%和39%;而在D组,这种降低已不再显著。与A、B两组的绝大多数FLI神经元是集中在脊髓后角浅层的情况不同,C组大鼠在脊髓后角深层亦出现了大量FLI神经元,大约占脊髓后角FLI神经元总数的33%;与C组相比,虽然D组脊髓后角浅层和固有层的FLI神经元数目降低不显著,但是其脊髓后角深层的FLI神经元数目却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选择性抑制坐骨神经电刺激诱发的大鼠脊髓后角深层c-fos的表达,减弱或阻断机体热痛阈的下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曲马多对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大鼠脊髓c-fos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8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组),12.5 μg/h曲马多(T1组),25 μg/h曲马多(T2组),50 μg/h曲马多(T3组).制备福尔马林炎性疼痛大鼠模型,取模型大鼠脊髓L4~L6阶段脊髓做c-fos mRNA的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观察大鼠脊髓c-fos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结果]NS组中的c-fos mRNA表达水平1.34±0.40明显高于T2组0.69±0.40(P<0.01),高于T1组1.12±0.5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T3组0.41±0.13显著低于T2组,T2组显著低于T1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组中的c-fos蛋白表达水平1.20±0.50明显高于T2组0.64±0.40(P<0.01),高于T1组0.98±0.3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T3组0.27±0.09显著低于T2组,T2组显著低于T1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曲马多均能抑制大鼠脊髓背角c-fos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不同剂量的曲马多对c-fos表达量的影响不同,但剂量低时对c-fos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预先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220~310g、鞘内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的SD大鼠60只,在其左足底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4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前15min,通过预先置入的导管向大鼠鞘内注射容量均为10μl的L-NAME250μg(FL组)或生理盐水(FN组)。分别在注射后1h、4h、8h、12h和24h处死动物,在每一时间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均6只。另有4只大鼠在左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h后处死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同侧脊髓后角内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脊髓后角内出现了迅疾和持久的c-fos表达增强反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后角深层fos阳性(fos-like immunoreactivity,FLI)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更加显著。与FN组相比,FL组大鼠脊髓后角内FLI神经元数目在浅层减少23.1%~51.8%,而在深层则减少46.3%~58.3%。结论:鞘内预先应用L-NAME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的脊髓后角c-fos表达增加,尤其是对脊髓后角深层c-fos表达的选择性抑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钼靶摄片和超声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5例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5例.15例患者X线钼靶摄片中病灶均为高密度孤立肿块影,呈圆形(8例)或浅分叶状(7例),边界清晰(10例)或部分不清(5例),部分肿块周边见"晕"征(4例).超声检查6例发现囊性变,6例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病灶为圆形(8例)、浅分叶状(8例)或有角状突起(3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腋下转移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浸润等恶性征象.结论 认识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5例自发性脾破裂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治  王悦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3):235-23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脾破裂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86-1998年我院收治的8例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5例,误诊率62.5%,结论凡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伴有失血征象而无法解释、无外伤史,积极行B超、腹穿以明确。若有血吸虫、肝炎等肝脾病变或脾亢更应警惕本病,发病前有饱食或重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原因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中央气道不全性梗阻和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正确诊断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3l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其次为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闻及哮鸣音,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征性改变或极易漏诊,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前缺乏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结论中央气道不全梗阻性病变或炎性病变包括支气管结核、术后痰栓形成时原发疾病症状不典型,肺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或极易漏诊,故该类以表现为咳嗽、喘息、活动后胸闷,进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延误诊治。支气管镜及病理检查再结合肺CT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海平  马莉  张艳君 《护理研究》2012,26(3):208-211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改进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采用自设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调查表、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进行调查.[结果]将病人生命质量总分作为应变量,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人格变量的4个维度和应对变量的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神经质维度和屈服应对维度进入方程,决定系数为0.542,即2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生命质量54.2%的变异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乳腺癌病人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生活质量.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总分、躯体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躯体不适、运动与感觉、工作与学习及业余娱乐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副反应量表评分及锥体外系反应、心电图异常、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利培酮相当,且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