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和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开颅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B组(n=20)、C组(n=19).手术结束前30 min,A、B、C组患者分别静...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运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缓慢滴注氟比洛芬酯,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观察2组患者术后1、2、6、12、24 h静息及运动状况下VAS评分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组内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MAP、HR、RR、SpO2指标不同时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间各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岁,随机分为三组(n=30):P0为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未使用帕瑞昔布钠或氟比洛芬酯;P1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予帕瑞昔布钠40 mg;P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麻醉诱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术后2、4、8、12、24 h疼痛评分.结果 P1、P2组在术后2、4、6、12、24 h的VAS评分都低于P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8、-4.78、5.76、5.39、3.81、2.97、5.04、4.09、4.71、5.04,P均<0.05),P1、P2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7、-5.71、-1.14、-1.79、0.33,P均>0.05);三组应用吗啡用药病例数及24 h内需要更换敷料的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3.03、0.58,P均>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40mg,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注射均可以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减少术后24 h内吗啡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50例需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试验过程遵循双盲对照原则.P组患者术后给予帕瑞昔布静脉推注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2次/d.C组患者术后在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2 ml.P组和C组术后,给药时间为2d.两组患者术后均不限制其他镇痛药物(本试验采用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作为一种镇痛补救措施.术后(2、6、12、48h)对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评价,其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消化不良、头痛、呼吸抑制(<8次/min)、心血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P组6、12、24、48 h VAS评分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镇痛满意率优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后的镇痛,并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术后患者的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择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2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两组术后均采用吗啡镇痛泵自控镇痛。于术后2、6、12及24h观察患者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及吗啡类药物用量;观察创面甲级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后24h总体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在6h、12h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吗啡用量观察组25.7±1.6mg,对照组32.2±3.5mg,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观察组为3.3±2.8、0.82±0.32,对照组为12.5±9.7、0.57±0.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创面甲级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血管反应。帕瑞昔布钠和吗啡自控镇痛联合用于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后镇痛可以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年龄55~75岁,ASA分级I~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PV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V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PV组于术后6 h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术后1~3 d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bid,V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当术后镇痛无效(NRS>3分)时,肌肉注射曲马多或者哌替啶注射液.记录术后1~7 d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NRS评分.结果 术后前3 d各时点NR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3 d后各时点VAS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前3d疼痛控制有效,但对3d以后的疼痛控制无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帕瑞昔布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P1)组;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P2)组和手术开始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和舒芬太尼0.2μg/kg组(PS)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10分钟、1小时、4小时、8小时和12小时镇痛(VAS)评分及3组患者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镇静(Ramesay)评分。同时观察3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异常出血、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 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S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Ramesay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1组与P2组在10分钟、1小时、4小时VAS评分及各时点Ramesay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帕瑞昔布钠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使用比之后使用镇痛效果好,若与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合用,其镇痛镇静效果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开腹手术寒战反应的预防效果以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9例,实验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生理盐水。采用双盲实验方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30分钟由麻醉医生注射5ml实验药物,然后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结束前15分钟经硬膜外导管给予吗啡2mg和生理盐水共10ml,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配方: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生理盐水共50ml),镇痛泵速度为2ml/h。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反应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寒战发生率为7.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术后6、8、12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4%和4.4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先静注帕瑞昔布钠对椎管内麻醉后寒战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可以增加镇痛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例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术后X摄片内固定装置位置良好,无松动脱落表现,全部切口I/甲愈合。其中优45例(75.0%),良11例(18.3%),可4例(6.7%)。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80 mg组(Ⅰ组,n=30)、120 mg组(Ⅱ组,n=30)和160 mg组(Ⅲ组,n=30).术中吸入七氟烷行全身麻醉.根据分组配置PCA镇痛药物并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缝硬膜时接电子止疼泵并开放,设置背景剂量1.5 mL/h,单次剂量0.5 mL,间隔时间15 min.术后患者根据镇痛需求行自控性静脉镇痛(PCIA).若PCIA仍不能满足患者术后镇痛的需求,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或口服去疼片.记录术后清醒时、4 h、16~20 h、24 h、40~44 h、48 h、64~68 h、72 h的VAS评分、累计按压次数及累计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3 d内补救用药的使用情况,观察恶心呕吐的程度、球结膜水肿、颜面水肿、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的VA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组、Ⅲ组患者的PCI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24 h内补救用药的使用例数明显少于Ⅰ组,但3 d内的总补救例数无差异.3组患者之间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球结膜水肿、颜面水肿、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手术后3 d内采用PCA持续泵注帕瑞昔布钠120 mg(平均用量1.9 mg/h)的镇痛效果较好,量效比最优.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review and compar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performed wherein the history,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surgical procedures with their respective 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nd grafting substance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the technical advancements and improvements in grafting substances, the indications and use of PLIF and TLIF have increased. The rate of arthrodesis ha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given placement of bone graft along the weight-bearing axis. The fusion rate across the disc space is further enhanc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posterior pedicle screw–rod constru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 osteoinductive material. The chief advantages of the TLIF procedure compared with the PLIF procedure included a decrease in potential neurological injury, improvement in lordotic alignment given graft placement within the anterior column, and preservation of posterior column integrity through minimizing lamina, facet, and pars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13.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外科手术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腹部外科手术的镇痛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前、术毕时分别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l/kg缓慢静脉注射,术毕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0.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1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4、8、12、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4、8、12小时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无显著性差异,芬太尼用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疼痛生理病理机制包括中枢和多个外周神经传导机制和环节,治疗手段上经历了传统的镇痛药物注射、口服镇痛药物、自控硬膜外镇痛、自控静脉镇痛等方法,减轻了临床疼痛,但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多模式镇痛方案从多个机制层面达到完全镇痛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创新性,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切口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融合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行腰椎后路融合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采用切口周围注射多模式镇痛药物(吗啡+酮咯酸+罗哌卡因+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39例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记录融合后即刻、6 h、12 h、24 h、48 h、7 d的目测类比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吗啡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主要病因、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在融合后6,12,24,48 h内,试验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在融合后第7天时两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融合后首次吗啡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02),同时吗啡使用量也明显降低(P=0.041),有效控制了临床围手术期的药物使用并保证了镇痛的效果。提示对于腰椎后路融合后患者,多模式镇痛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融合后疼痛程度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滑脱率、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2组JOA评分、RIS及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及随访时下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B组的10.7%(P0.05)。结论与后外侧植骨相比,椎间融合术能够维持滑脱的矫正,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但两种术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冷冻治疗在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术后将冰袋置于患者手术部位,20 min后移除,每8 h 1次,至术后48 h为止。对照组不使用冰袋,其余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均和观察组患者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4、8、16、24、36、48 h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术后6、12、24、48 h吗啡用量,在48 h时用李克特量表记录两组患者对于镇痛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4、8、16、24、36、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6、6~12、12~24和24~48 h吗啡用量及48 h内吗啡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冷冻治疗可有效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