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早,转移率高,部分患者常因颈部肿块就诊,经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鼻咽癌转移而确诊。本文回顾分析397例经鼻咽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临床及针吸细胞学资料,并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科自1987至1997年淋巴结针吸检查17230例次,其中诊断或提示鼻咽癌颈区淋巴结转移489例,经鼻咽活抢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转移397例,另92例来在我院行鼻咽部活俭。397例中,以耳、鼻症状就诊者153例,以颈部肿块就诊者208例,以耳、鼻症状伴颈部肿块就诊者36例,每例外吸涂片2-3张,95%乙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部分甚至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因此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鼻咽癌确定TNM分期、指导放疗设野及估计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随机选择的103例首诊鼻咽癌患者行颈部超声检查,并对243个可疑颈淋巴结行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旨在探讨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培东  陈玮  张雯  郭宏  赵龙坡  陈静  杨连君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5):310-311,F003
目的 分析颈颌部淋巴结结核针吸涂片细胞学特点及漏诊原因。方法 HE染色及抗酸染色,利用光镜观察淋巴结结核针吸涂片的细胞成分及形态。结果 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淋巴结结核针吸涂片之背号细胞,干酪样坏死物为坏死型淋巴结结核的主要成分,而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则较难见到;抗酸染色诊断结核漏诊率高。结论 随着结核治疗的进展,变异的结核菌及其所致非典型性结核病变增多,其针吸涂片细胞学特点也随之改变。临床应结合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改良抗酸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提高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结结核病的细针针吸细胞学分期。方法对该院2000~2009年经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淋巴结结核病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对患者诊断结果的动态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资料,可将淋巴结结核分为组织细胞期、增殖期、移行期、干酪期和恢复期。结论淋巴结结核病的细针针吸细胞学分期符合疾病发生、发展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动态观察以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特异性淋巴结炎,与一般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对淋巴结结核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本室近4年来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诊断淋巴结结核64例,现就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建国 《临床医学》2011,31(10):44-4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26.5%、73.0%、76.2%。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癌大小、是否穿透甲状腺包膜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而不同。结论 B超、CT、针吸细胞学是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方法。术式选择:微小癌行腺叶+峡部切除即可,腺叶+峡部+对侧部分+中央区清扫适合大多数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证据时不提倡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迅速而安全,确诊率高且组织损失小,患者易接受,一般在30分钟左右可作出诊断,因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93年至今通过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100例,并且与病理切片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准、快、安全和易行,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鉴别诊断肿瘤各类疾病重要手段。本文将我院239例淋巴结肿块针吸细胞学形态特点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本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易被患者与一般医务人员疏忽 ,它多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细针穿刺细胞学 (fineneedleas pirationcytology,FNAC)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 ,但在NPC诊断中应用报道不多。1998年来 ,我们对有颈淋巴结FNAC提示NPC15例病人的资料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怀疑NPC伴颈淋巴结肿大病人15例 ,均为男性 ,14例单侧淋巴结肿大 ,1例双侧淋巴结肿大。肿块位于上颈部 ,直径2~5厘米不等。颈…  相似文献   

10.
38例淋巴结结核三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特异性淋巴结炎,与一般淋巴结炎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所以淋巴结结核诊断至关重要。笔者对38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淋巴结结核患者进行针吸细胞学、血清结核抗体和抗酸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析手术后组织学诊断或随访资料对照的383例体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病例。结果总确诊率90.1%,其中淋巴结炎85.9%,淋巴结结核86.2%,淋巴瘤87.3%,转移性肿瘤97.9%;部分转移性肿瘤分型符合率97.6%。体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率高,且部分可以准确分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吸病理细胞学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简便、快速、诊断率较高的一种肿瘤诊断方法。早在1912年Hirschfeld发表了用针吸方法诊断体表肿物,到80年代,针吸细胞学迅速发展,90年代此项技术应用已遍布全世界。我院从90年代初开展病理细胞学诊断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针吸乳腺是对肿大的乳腺肿块吸取少量组织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方法。此法实行针吸-制片-诊断“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经过相关人员努力,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正确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准,并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现将我室1999~2002年225例针吸乳腺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小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82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的患者2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病因及其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2例颈部淋巴结穿刺患者中,良性反应性增生97例,淋巴结转移性癌90例,淋巴结化脓性炎50例,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性炎35例,淋巴瘤10例。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的恶性肿瘤中,以鳞癌最多见,其次为腺癌。结论:细针针吸细胞学可以用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用细胞学方法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附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细针抽吸、涂片、染色、镜下观察恶性肿瘤细胞,探讨其临床细胞学特点。结果132例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为腺癌79例(59.8%)、鳞癌17例(12.9%)、未分化癌21例(15.9%)、恶性黑色素癌5例(3.9%),其他类型恶性肿瘤10例(7.5%),与组织病理检查对照,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癌,准确率高、简便易行,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诊断方法,同时亦可以指示临床查找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16.
针吸细胞学检查容易漏诊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以来在计吸细胞学检查过程中,共查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SO例,其中确诊38例,可疑诊断9例,漏诊3例。现将12例可疑诊断和漏诊病例总结如下。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67岁,肿大淋巴结均位于颈深上部。9例淋巴结较小,直径在ZCm以下;3例淋巴结较大,呈融合给节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乳腺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的1200例患者,并与其中手术后获组织病理学诊断的67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针吸细胞学检查报告乳腺癌与手术后肿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100%。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较为敏感,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丽梅  张勤  盛均逸  孙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22-422,I110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诊断,但对原发性淋巴组织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本文收集我院近2年,有组织学对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针吸细胞学涂片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3例,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吸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已久,但对临床上不能触及较小的病灶针吸细胞学检查成功率往往极低。本文对645例乳腺微小肿物进行B超定位针吸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该方法在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定性诊断目的检查方法。早在40年代钟惠澜就试用淋巴穿刺诊断一例利什曼原虫获得成功。自70年代起针吸细胞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至今针吸细胞学在影像检查的引导下可作体内任何部位的细胞学诊断,并可进行免疫化学、DNA分析、超微结构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