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5例基孔肯雅热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患者病情特点及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25例基孔肯雅热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结论根据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避免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总结对47例基孔肯雅热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对基孔肯雅热患者及早落实隔离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在1个月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本组经过2~8d的隔离治疗和护理,35例痊愈出院,12例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温针在基孔肯雅热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基孔肯雅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关节(保暖加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物理疗法(温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缩短时间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基孔肯雅热患者采用温针治疗可减轻关节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2017年9月9日1名由孟加拉国入境的商人经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白云机场口岸旅检科确认为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当天该商人由广州机场转机到达温州市入住市区酒店,经调查证实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且为温州市首例,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应对此类疾病加强监测,积极提高应对能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5.
马仕金  卢登明 《疾病监测》1996,11(6):227-228
林芝地区基孔肯雅热血清抗体调查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610061)马仕金,卢登明,张有植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KF)或称屈曲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热,关节痛,斑丘疹,白细胞减少,1952-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0-2019年我国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诊断间隔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之"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数据,分析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来源国、病例发现途径及发病诊断间隔情况.结果 2010-...  相似文献   

7.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是单股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1952年研究人员发现基孔肯雅热在坦桑尼亚流行,并从严重关节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1956年,Ross[1]从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及野外捕获的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近年来,本病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岛屿、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流行,导致超过200 万人感染发病,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人数不断上升[2].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特点,总结了105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由于该病的预防主要依赖于防蚊和灭蚊,特制定了基孔肯雅热防治控制方案,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病室加装纱门、纱窗,制定每天探视时间;本组患者均有发热,入院后每4 h监测体温1次,退热后测体温3次/d,对高热患者做好针对性降温护理;关节肿痛明显者,予卧床休息,肿痛明显减轻才予下床活动,活动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出现皮疹患者,给予穿棉质衣服,扎止血带和测血压时束臂时间不宜过长,拔针时延长棉签压迫时间;密切观察脑膜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组105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黄仁杰  谢立  缪凡  王国祥  孙昼 《疾病监测》2009,24(4):303-303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2008年12月6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1例发热及关节疼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的马来西亚来杭州旅游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感染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后再叮咬人类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它于1952年被首次确认,暴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2005年3月在法属的留尼汪岛出现首例人感染病例,并逐渐发展成为该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诊断输入性疑似基孔肯雅热(CHIK)病例,处置输入性CHIK疫情,防止出现本地感染病例。方法2019年8月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发生一起疑似输入性CHIK疫情。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病例、共同暴露者、接触者血清样本和蚊虫媒介样本,采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分析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序列;根据《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病例血清样本CHIKV核酸阳性、CHIKV分离阳性。分离株属于ECSA基因型,在E1基因区段与2017年中国浙江省输入株MG912993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河南省既往输入株MG925665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共同暴露者1人、接触者3人,均无相应临床表现;以病例居住地为疫点进行媒介控制和蚊媒应急监测,疫点布雷图指数由首次监测的9.5降至第3次监测的3.2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蚊虫媒介CHIKV核酸阴性。结论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输入性CHIK病例由ECSA基因型CHIKV导致,未引起本地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3.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引起基孔肯雅热的病原体,经蚊叮咬传播。近年来,该病毒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并且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临床诊断技术的开发对控制疾病蔓延十分重要。目前,CHIKV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3大类。本文就CHIK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佳燕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824-827,832
<正>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均属于伊蚊传播类疾病。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能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裂谷热等多种传染病。近几十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1-3],现在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危险;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疫情增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4-5],2016年美洲寨卡病毒病流行且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6],2016年我国出现黄热病病例输入性病例[7]。2017年,在印度和越南出现登革热流行[8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茂名市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印度地区。2008年10月,茂名市首次在由马来西亚返乡祭祖的华侨中发现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各级卫生部门的通力合作,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7种,涉及75个国家和地区。 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0个)、麻疹(15个)、寨卡病毒病(13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疟疾(9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0.8%)、汉坦病毒肺综合征(37.5%)、中东呼吸综合征(35.4%)、拉沙热(25.4%)和黄热病(16.7%)。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霍乱、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和炭疽。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霍乱、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黄热病和脊髓灰质炎;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和基孔肯雅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17.
<正>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球约有40个国家流行,其典型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和出疹等[1]。我国多为输入性的散发病例[2]。2010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首次暴发聚集性疫情[3],导致数百人发病。本研究基于前期筛选的CHIKV特异性重组抗原CHIK23[4],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检测CHIKV IgG抗体的快速检测试纸条,同时  相似文献   

18.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刘美娟 《疾病监测》2019,34(2):99-101
2019年1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3种,涉及6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传染病数量位于前5位的为登革热(32个)、麻疹(24个)、霍乱(8个)、军团菌病(7个)和基孔肯雅热(6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1.7%)、中东呼吸综合征(35.3%)、黄热病(28.5%)、拉沙热(19.7%)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18.6%)。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霍乱、登革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霍乱、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拉沙热和麻疹;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霍乱、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麻疹和基孔肯雅热;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麻疹和风疹。  相似文献   

19.
韩辉  伍波  何蕾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21,36(7):638-640
2021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5个)、登革热(29个)、麻疹(19个)、脊髓灰质炎(12个)和基孔肯雅热(12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52.2%)、中东呼吸综合征(34.4%)、拉沙热(20.0%)、鼠疫(11.1%)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6%))。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COVID-19、疟疾、麻疹、登革热和霍乱。 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COVID-19、霍乱、鼠疫、黄热病和拉沙热;美洲主要流行COVID-19、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COVID-19。  相似文献   

20.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20,35(6):464-466
2020年5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1种,涉及218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17个)、登革热(22个)、麻疹(16个)、寨卡病毒病(14个)和基孔肯雅热(13个)。 病死率位于前3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65.8%)、拉沙热(19.4%)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麻疹、霍乱和拉沙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