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安普舒及安肤舒治疗地震伤员压疮的护理。包括使用安普舒和安肤舒进行压疮局部处理;加强翻身,使用气垫床;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认为安普舒及安肤舒治疗压疮临床效果好,既减轻患者痛苦,又缩减了创面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通  黄华霞  叶芳芳  王慧淳 《全科护理》2014,(11):1010-1010
碘酊消毒液属于高效的化学消毒剂,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坏死,对细菌、病毒、真菌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皮肤、手卫生、医疗器械与小型物品等消毒工作,但其对皮肤黏膜具有强刺激性。在临床上先用2%~5%碘酊消毒,待干,而后用70%乙醇或75%乙醇进行脱碘。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发生7例因2%碘酊致耳郭烧伤的病人,经过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碘酊、庆大霉素、盐酸山莨菪碱"混合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试验组患者压疮疮面给予"2%碘酊、庆大霉素、盐酸山莨菪碱"混合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每天2~4次,对照组患者压疮疮面给予庆大霉素湿敷,每天2~4次。结果试验组20例患者共67个疮面,治愈61个,好转6个,治愈率91.0%;对照组20例患者共61个疮面,治愈37个,好转19个,未愈5个,治愈率62.3%;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2%碘酊、庆大霉素、盐酸山莨菪碱"混合液联合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治疗压疮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规范压疮管理在预防院内压疮中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3月开始实施规范的压疮管理,成立压疮专责小组,制定规范的压疮管理流程,对比实施前的2014年度及实施后的2015年度的潜在压疮上报率、潜在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等,分析实施规范压疮管理在预防压疮中的效果。结果在实施规范压疮管理后的2015年度,潜在压疮上报率明显提高、潜在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实施规范压疮管理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在预防压疮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对照组采用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探讨2种卧位预防早期压疮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97例预防早期压疮有效,有效率达95.09%.对照组86例有效,有效率为85.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翻身,较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翻身预防早期压疮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6.
黄宗琼  许辉琼 《华西医学》2009,24(1):199-200
目的: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对临床肿瘤压疮进行指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诺顿评估表(信度0.80,效度0.84)作为压疮易患患者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活动能力、运动受限情况、疼痛、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饮食、进食能力、口腔情况、牙齿及患者血色素、蛋白等资料。评估时间从患者人院开始,对30例肿瘤全身多处骨转移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及个体化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并督促实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5分高危险性患者(难以避免)发生率50%,26~29分中度危险性患者(可避免)发生率0,≥30分低危险性患者发生率14.2%。效果评价:压疮预防评估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有效的,压疮评估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和护理管理;通过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2012年4—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内2个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100例,其中1个社区50例对象为对照组,另1个社区50例对象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家床护理外,压疮专业小组对居家长期卧床患者进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对低危分值者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入户现场指导、随访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8例共22处,实验组发生压疮1例1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家属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压疮专业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的风险评估与认知程度,有助于改善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压疮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最佳实践信息手册是JBI 1997年发表的相同主题的最佳实践信息手册[1]的更新版,信息取自2003-2006年间发表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病人应用普通床垫;B组病人应用荞麦皮床垫;C组病人应用气垫床,连续观察4周,比较3组病人压疮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荞麦皮床垫或气垫床可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优于应用普通床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病人应用普通床垫;B组病人应用荞麦皮床垫;C组病人应用气垫床,连续观察4周,比较3组病人压疮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荞麦皮床垫或气垫床可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优于应用普通床垫。  相似文献   

11.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延长了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预防压疮被认为是最经济、最高效的压疮护理手段[3]。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具有意识不清、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致营养状况差等特点,极易引起皮肤压疮[4]。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32-2533
在护理部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的基础上,成立神经外科压疮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压疮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对本病区护士进行压疮知识培训。结果能提高科内护士对压疮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预防压疮,减低病区的压疮发生率。成立神经外科压疮管理小组,能提高科内护士对压疮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压疮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快捷、客观的预防压疮管理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与网络,研发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并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实时的评估、监控管理。结果应用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实现了临床压疮评估和管理的全程信息化。与实施预防压疮管理系统前相比,实施后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预防压疮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压疮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长期卧床,消瘦,全身乏力,易导致压疮的发生。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杜绝疾病的发生,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很重要。压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在压疮的治疗和护理上探索了许多新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实际上预防压疮的发生更为重要,预防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亦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家杨浦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家中心50例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另一家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床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家床护理外,压疮专业小组介入进行干预,即对50例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进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凡评估小于16分的对象,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防压疮护理措施,对实验对象及家属进行知识培训、入户现场指导、随访、评价。结果 2组对象的压疮发生率有差异P值<0.05,对照组的压疮发生例数为8例共18处部位,实验组为0例压疮发生。结论 通过压疮专业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社区居家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工作者在预防压疮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临床护理中压疮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在急危重患者、昏迷患者中仍难以杜绝压疮的发生。文献报道,采取不同中西药物换药,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对压疮患者采用2%醋酸溶液联合五黄油纱布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铮  林彩霞  谢春燕 《家庭护士》2009,7(15):1321-1322
[目的]探讨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预防监控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压疮专项小组,明确其职责及科室相关人员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对压疮实施预防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把压疮护理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中.[结果]院内难免压疮、高危病人上报率下降明显,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漏报率下降,压疮好转治愈率明显增高.[结论]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监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预防和辅助治疗压疮的效果,为指导压疮患者合理补充营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第1期)、CINAHL、MEDLINE、EMbase、CBMdisc、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3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及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851例患者,6篇涉及肠内营养预防压疮的研究,11篇涉及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压疮的研究,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均涉及到压疮的预防和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RR=0.84,P=0.006),缩小压疮面积(SMD=-1.23,P=0.000),不增加压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2,P=0.69);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RR=1.46,P=0.05)及不能降低压疮患者的病死率(RR=1.57,P=0.06)。结论肠内营养能降低压疮发生率、收缩压疮面积,对压疮愈合有促进作用,但不能提高压疮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张易 《上海护理》2007,7(1):22-23
目的探索预防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后骶尾部压疮发生的措施。方法选择2005年3月~10月妇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术日晨给予溃疡贴在患者骶尾部直至术后72h;B组术后回病房即给予骶尾部垫气圈,6h后给予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直至第3天拔除自控镇痛泵;C组术后给予平卧位,6h后给予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直至第3天拔除自控镇痛泵。结果A组压疮发生率为2.6%,B组压疮发生率为2.5%,C组压疮发生率为8.75%;3组相比较C组压疮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A组和B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后使用溃疡贴和气圈可减轻局部压力,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但使用气圈更经济实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祁静  蔡洁 《中国康复》2013,28(3):199-200
目的:对骨科患者实施压疮风险管理,规避压疮风险。方法:压疮高危患者320例,分为A、B2组,2组患者均给予压疮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压疮风险管理。结果:B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A组显著下降,B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综合质量排名较A组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实施压疮风险管理,可降低压疮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