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髋部骨折中最为常见。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由于长期卧床,死亡率可高达20%.VerbeekDO等人回顾研究192例髋部骨折后发现,早期手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和住院天数。Casaletto JA.等也发现,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骨折后当天即行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目前业已公认,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和活动。目前,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仍然以手术治疗结合功能锻炼为主,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恢复快等特点,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到骨折前水平,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年龄、性别、伤前基础病、骨折前巴塞尔(Barthel)指数、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ASA分级、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为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8):7811-7818
背景:临床上髋部骨折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而增加了术后继发合并症的危险。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0月PubMed和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文章,英文检索词“hip fracture,implants,complications”;中文检索词“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共检索到128篇相关文献,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包括医学方面及手术治疗本身的。文章依据髋部骨折的临床分类不同,分两方面对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以髋部骨折手术常用植入物为切入点阐述其常见的并发症;另一方面以髋部骨折部位为切入点阐述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髋部骨折植入物相关的常见并发症有髋内翻、关节脱位、植入物退出或切割股骨头等。早期内固定、抗血栓和预防感染、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精神错乱的及时发现和控制、正确的尿路管理、预防营养不良、补充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早期功能活动的改善,是髋部骨折患者的最佳保养建议。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术后处理的日益完善,以及早期康复的介入,更多的学者主张早期内固定治疗,目的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再跌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案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以优化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选择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或III级,年龄80~92岁,随机分为3组(n=30):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和分析骨质疏松性髓部骨折患者有关资料 ,掌握骨质疏松程度与髋部骨折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疗效等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 5年收治各类型髋部骨折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病例 ,比较不同骨质疏松患者与年龄、性别关系和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治愈率。结果 骨质疏松程度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有关 ;手术治愈率为 93 .6 % ,非手术冶愈率 94 3 % ,两者治愈率无明显差别。骨质疏松为I~Ⅱ的患者 ,手术与非手术治愈率分别为 92 3 %和 88 7% ,均低于较轻度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 (x2 =9 94,P <0 0 1 )。结论 骨质疏松程度与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指发生在股骨近端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73%、股骨骨折的52.77%。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58%,股骨转子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4%。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回顾性研究: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溯过去的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式由于条件限制较少,具有耗时短、成本低、较少引起伦理争议等优点,同时也具有资料有限、易产生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等缺点。 背景:加强对髋部骨折危险人群的早期预防,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的发生风险。流行病学研究可为此类患者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01-01/2018-12-31入院的髋部骨折患者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 34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患者属地、受伤季节、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中情况、血栓情况、住院时间、费用及入院至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信息,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3.90±13.43)岁,80-90岁组患者最多,占29.97%;②髋部骨折冬季多见,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摔伤导致髋部骨折最多,占88.13%;④2 108例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主要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占60.03%;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选择髓内固定,占92.04%;⑤2 097例行血管彩超检查的髋部骨折患者中,32.38%(679/2 097)的患者检查出下肢动静脉血栓,其中28.71%(195/679)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⑥髋部骨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49±7.06)d,平均住院费用(4.63±3.14)万元;⑦股骨颈骨折平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长均比股骨转子间骨折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比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整体偏瘦;⑨有44.41%髋部骨折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⑩结果提示,髋部骨折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尤其是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摔倒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致伤原因。髋部骨折主要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备血及围术期预防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预后。 ORCID: 0000-0003-4810-9200(刘泽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老年痴呆症患者合并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促进髋部骨折的愈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取专人陪护及特殊的心理护理,实施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合理的饮食,有效的功能锻炼,保持正确的体位,预防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及意外,顺利通过围手术期,基本康复出院.结论 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合并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髋部骨折的病情较复杂,临床医师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影像学检查,常难以准确判断空间立体关系。 目的: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对髋部骨折进行虚拟手术设计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髋部骨折患者.dicom格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建立骨折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复位,将.stl格式复位模型导入Imageware12.0,根据钢板放置位置选择合适长度钢板,螺钉固定。并快速成型形成实体与导航模板。 结果与结论:重建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实现了内固定手术模拟。可见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手术设计可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县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39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Harris髋部功能评价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手术后6个月髋部功能恢复的单因素主要有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前ASA分级、伤前ADL评分、手术方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048)、骨折部位(OR=3.096)、骨折分型(OR=4.028)、受伤至手术时间(OR=5.174)、伤前ADL评分(OR=3.560)、手术方式(OR=3.928)为影响术后6个月髋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预防,及时处理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 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 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 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再发对侧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骨密度;骨质疏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4.0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109例因髋部骨折在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6岁以上)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2组,入院48 h内接受手术者32例为早期手术组,入院48 h后手术者77例为延期手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转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早期手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髋部骨折病人多为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老年病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口增长加速,髋部骨折病人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基础疾病多,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被证明是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通过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本文就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总结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总失血情况,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并发症、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分别按照空心钉、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和髓内钉的标准流程操作)、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波动、输血量计算患者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通过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分析计算围手术期间总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6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服用抗凝药物(均P=0.000)、手术方式(P=0.000,P=0.004)是围手术期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远远大于术中出血量,髓内钉术中出血量较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DHS)系统少,但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较其他三种手术方式明显增多,此外,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增加术中出血量、隐形失血量及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普通护理与程序化护理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教育术后康复效果,评价程序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是否运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成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分为两组,根据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患者及家属清楚自己的护理方案,自觉配合护理过程,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4年至2007年间共收治汽车、摩托车车祸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损伤8例,髋部损伤均为第二次诊断清楚。股骨干骨折全部行手术治疗,髋部损伤行及时补救治疗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神经支配、走行及阻滞方法,为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镇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髋部骨折”“神经阻滞”“髋关节”“神经支配”“解剖”“髂筋膜”和“hip fracture”“nerve block”“hip joint”“innervation”“anatomy”“fascia illac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11月之前发表的有关髋关节神经支配及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研究的文献1 722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共纳入文献43篇,并查阅解剖学著作2部,进行研读与分析,重点是总结与髋部骨折区域阻滞相关的解剖学成果。结果 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涉及的组织结构之支配神经来源于腰丛、骶丛及脊神经,选择髂筋膜间隙阻滞或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完成围术期镇痛。结论 髋部骨折病变部位及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明确;进行有效的区域阻滞可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66例,参照AO分类法分型。其中56例行手术治疗,10例未行手术。手术组中粗隆间骨折27例28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固定1例,全髋置换1例,PFNA内固定25例26髋;股骨颈骨折29例,空芯加压螺钉固定8例,半髋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手术前后采用Harris评分对照。结果手术组56例患者中,1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位置欠佳但术后获得无痛髋,其余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都获得恢复,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43±5.06)分提高到术后的(84.54±10.35)分,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未手术的10例髋部骨折均为粗隆间骨折,2例建议保守治疗,随访中达到骨愈合;4例建议手术而患者未手术,半年内死亡2例,另2例轮椅代步;4例不建议手术的半年内3例死亡,1例仍卧床或轮椅代步。结论髋部骨折的积极手术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6月,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血回输组20例,异体血输血组21例。其中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2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术前查凝血指标,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回收、洗涤术野出血,于手术主要步骤结束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输血后2小时后再次采集血液样本检查凝血指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的PT、APTT、TT、INR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中给予自体血回输对患者是安全的,并不会导致凝血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9.
卫勇  李军  张勇  余浩  谢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27):4338-4342
文题释义: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常需要行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使采用了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下肢仍然常形成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并且可引发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流入肺动脉可导致肺栓塞以及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背景: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但目前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目的:统计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9例,女143例,平均年龄69.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3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无抗凝禁忌,入院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常规双下肢行血管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下肢非深静脉血栓组(下肢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术前行下腔滤器置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242例髋部骨折患者中58例(24%)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与下肢非深静脉血栓组的性别、骨折类型、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 d是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④说明髋部骨折患者即使在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仍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高龄患者以及术前等待的时间长是其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ORCID: 0000-0001-8379-9230(卫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II或III级,年龄65~89岁,随机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