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结果表明:⑴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血清sI CAM-1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静脉癌栓形成组(P均小于0.001);⑵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与血清Bil-T、AST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AFP含量无明显正相关(P〉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及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HBV感染者及HBV感染相关PHC患者分为5组:HBV感染免疫耐受组80例、免疫清除组80例、免疫不全组80例(其中分免疫不全A组40例、B组40例)和PHC组80例;另选40名非HBV感染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者及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者中免疫清除、免疫不全B及HBV感染相关PHC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免疫不全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变化对于判断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以及同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VCAM-1水平,同时检测其它免疫学指标。结果:活动期SLE患者sVCAM-1水平高于稳定期和健康人,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者或伴狼疮性肾炎病人更高;sVCAM-1水平与血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VCAM-1可以作为SLE活动和严重程度的血清学参数,SLE发病可能与自身抗体ds-DNA使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意义张绪清顾长海张娟正常人肝组织的肝细胞缺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的肝细胞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现已知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流中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例血栓性疾病(脑血栓19例,肺栓塞17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P<0.01,单纯红细胞聚集组P<0.05),尤以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最为显著。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疗效观察有意义,是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 (TP)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70例轻、中度哮喘缓解期患者 ,随机分成A组 (TP治疗组 )和B组 (对照组 )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痰液白细胞介素 5 (IL 5 )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痰液嗜酸细胞 (EOS)凋亡。结果 缓解期哮喘患者痰液中IL 5和sIL 2R明显升高。A组经TP治疗后 ,IL 5和sIL 2R明显降低 ,EOS凋亡率明显升高 ,B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P可能通过抑制哮喘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 ,增加EOS的凋亡 ,从而减少机体免疫 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4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结果:外周血中E-选择素、sICAM-1、sVCAM-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外周血中E-选择素、sICAM-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可以反映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机体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分子量为240KD,430KD,500KD三类,其重要生物学活性为能与膜型的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LFA-1和Mac-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特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状态下,体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本文拟对sICAM-1的产生、结构、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溶解或循环形式存在于机体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分子量为240KD,430KD,500KD三类,其重要生物学活性为能与膜型的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LFA-1和Mac-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特别与肿瘤的发展、发展及转归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状态下,体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本文拟对sICAM-1的产生、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间相互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VCAM-1)均属于CAM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 相似文献
14.
哮喘青春期缓解者外周血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 ,它介导了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 ,在气道粘膜的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的选择性聚集、浸润中起重要作用[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 CAM 1)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从血管内皮细胞上自然脱落的VCAM 1分子 ,是反映体内VCAM 1表达水平的可溶性标志物。临床上某些哮喘儿童到青春期会自然缓解甚至痊愈是个普遍现象[2 ] ,其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通过对哮喘青春期缓解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sVCAM 1水平的测定和比较 ,探索其中的规律。1 … 相似文献
15.
16.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粘附分子家族的研究中,以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研究最为深入,本文对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表达与调节,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水平与来源,以及它们在肝炎发病中的意义等有关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粘附分子-1 RI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与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目前对于ICAM-1与疾病的关系报告较多.本文仅就ICAM-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病毒性肝炎(VH)、糖尿病(DM)、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水平检测在Graves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37例Graves病 (GD)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膜上细胞间粘附分子 1(CD5 4 )、CD4 、CD3 、CD8 、CD19 、CD2 5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的表达水平 ,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浓度 ,并测定其它体液免疫指标(TsAb、TGAb、TpoAb) ,同时和 2 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各指标间的比较 ;Graves病患者TsAb阳性率与sICAM 1阳性率进行比较 ;此外 ,在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与机体其它免疫指标间做相关分析。结果 :G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 (P <0 0 0 1) ,但与体液免疫指标间无相关关系 ,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CD4 水平呈负相关 (n =37,rs =- 0 4 91,P<0 0 0 5 ) ;GD病患者sICAM 1的阳性率 (89 19% )显著高于TsAb的阳性率 (6 7 5 7% ,P <0 0 5 )。结论 :sICAM 1在未治疗的GD病患中升高 ,其阳性率显著高于TsAb的阳性率 ,其升高与体液免疫指标不相关 ,与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OSF)等口腔粘膜疾病的机理。方法 :分别从正常 (NM)及OSF患者的口腔粘膜中培养出成纤维细胞 (FB) ,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EX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检测FB的增殖水平 ,并用细胞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DEX在 10~ 15 0 μg ml的范围内以浓度 效应依赖关系抑制FB增殖 ;表示ICAM 1水平高低的OD值在OSF FB为 0 386± 0 0 99,高于NM FB的OD值 0 32 4± 0 0 30(P <0 0 5 ) ;DEX可下调FB的ICAM 1表达水平。结论 :DEX可能是通过抑制FB增殖和下调ICAM 1的表达而达到治疗OSF等口腔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建粮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23(5):272-274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员之一,在维持机床正常生理功能和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ICAM-1的表达可以在细胞内的多个环节上受到调控,本文综述了其基因转录和mRNA降解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