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秋鹤 《河南中医》2002,22(2):67-67
地黄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属上品。宋朝以后 ,开始有生熟之分。生地黄即干地黄 ,甘苦而寒 ,既能清热凉血 ,又可养阴生津。常用于热入营血之身热 ,燥躁 ,斑疹 ,或血热出血以及热邪伤阴之口干舌红等。鲜地黄味甘 ,性大寒 ,清热凉血生津。熟地黄甘温味厚 ,质地柔润 ,为养血滋阴 ,补精益髓之良品。主治血少 ,阴虚或精亏等疾患 ,如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生、熟地黄皆入心、肝、肾三经。中医应用地黄已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古代许元公过桥坠马 ,右臂脱臼 ,昏迷不知痛苦 ,后乃以药封肿处 ,十余日后治愈。其方即生…  相似文献   

2.
刘河间所创的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片、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组成。具有温补下元,益肾填精,安神熄风,化痰开窍的作用。原方主治“暗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酸不用,中风瘫痪”。笔者认为本方不仅在治疗中风方面有卓效,而且对凡属肾精不足,下元虚衰,风痰上犯病机的诸病症如头痛、眩晕、震颤、麻木、心悸、咳喘等均有良效。兹举验案于后:  相似文献   

3.
治疗足跟痛: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足跟为少阴所至,足跟痛为肾阳不足所致。阴为阳气所化生,用双补阴阳的地黄饮子治疗,使阴阳得补其痛自止。如:马某,女,60岁,干部,1988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自感左足跟疼痛,近半月疼痛加剧不能触地,行走疼痛更甚,局部x线拍片:未见异常,口服多种西药及理疗治疗均不显效。左足跟局部无红肿压痛,抗“o”,血沉均在正常范围。伴腰痛,头晕耳呜,双下肢发凉,咽干,咽痛等症,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略数。辨证属肾阴阳两虚。治以滋补肾阴肾阳。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24g,巴戟天、山萸肉、麦冬、茯苓各15g,石斛、肉  相似文献   

4.
魏桂芳  刘雪萍  何希瑞 《陕西中医》2013,34(8):1073-1074
目的:探讨地黄的药效和药理作用。方法:采取对地黄的来源、药效分析等的研究,查阅资料地黄具有补血、抗炎、抗肿瘤、降血糖药理作用,阐述地黄的药用价值。结果:为地道药材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结论:地黄具有清热滋阴,补血、凉血止血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以干地黄、巴戟、山萸肉、石斛、肉苁蓉、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炮附子、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等药组成,具有滋阴补阳,熄风开窍的功效。笔者用其治疗虚风内动证,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陈某,男,56岁,2001年5月16日诊。10天前牙齿疼痛,夜间痛甚,经用西药对症治疗好转,继而出现双上肢麻木;活动不利,舌謇语涩,说话吃力,声音低弱,口干渴,夜寐不安,舌暗红质干嫩,中有裂纹,脉细数无力。辨为阴虚阳亢,虚风内动。治以滋阴补阳,熄风开窍。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  相似文献   

6.
地黄饮子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新  史疆 《四川中医》1999,17(2):54-54
笔者在临证中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一些按常法百治无效的疾病,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深悟此方之精义。今举例说明,供同道讨论。1慢性咽喉炎患者王××,女性,47岁。1997年10月8日就诊。患慢性咽喉炎近5年,遍限各种中西药品无效,就诊时诉咽喉干涩不适,说话过多则咽喉部有梗喀感,曾做过咽喉镜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舌质淡红,普薄白,脉双尺细弱。据脉测证,当有腰膝酸软,乏力畏寒等肾虚症状,询之果然。遂予地黄饮于原方去冒蒲、远志,加桔梗6g,白僵蚕6g为引,处方:熟地129,山莱莫129,巴朝天129,肉发蓉129,附子gg,肉桂6g,…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其临床应用已涉及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科、骨科、儿科、男科、妇科,认为该方适用范围广,对其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减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黄饮正方出刘河间《医学六书》,由乾地黄、巴戟、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红枣、薄荷组成,用治风痱证。四肢不用,心慧然若无病之要方。尤其对肾虚内夺所致,两足痿弱更显良效。近代常用治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肾阴肾阳两虚证候的病例,如脑动  相似文献   

9.
李领召 《河南中医》2005,25(11):65-66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方由熟地黄12g,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各9g,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各6g,薄荷5~7叶,生姜5片,大枣1枚组成。原为治疗下元虚损,虚阳上浮,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的痦痱证。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治疗下元虚损,虚阳上浮所致的多种疾病,获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卷二诸证门》,主治肾虚所致痱证,具有标本兼治,阴阳平衡之功。方中不仅体现了阴阳互根互化的关系,而其煎法更体现了朱丹溪的“阴宜生,阳宜降”之论。现就笔者运用地黄饮子治疗不同病症,介绍如下。1痱症许某,男,68岁。右侧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入院。查体:BP170/100mmHg,神清,被动体位,表情淡漠,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对称,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2次/分钟,律齐,心音有力,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肋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肌力正常,右巴氏征(+)。头CT示…  相似文献   

11.
地黄饮子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琴 《陕西中医》2000,21(9):418-419
<正> 笔者经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应用得当,每能应手奏效,对治疗下元亏损,痰瘀留滞之顽疾,均收到明显效果,现举案如下。 1 震颤麻痹 贺某,女60岁,1997年6月9日初诊。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10年,3年前出现两手不自主抖动,下肢乏力不能健步,头晕,表情抑郁,行动迟缓,病情渐渐加重,经检查确诊为“震颤麻痹”,曾服用美多巴、安坦等无明显效果。接诊时症见两手呈有节律震颤,走路不稳,头部前倾,语言欠流利,神情呆痴,形体消瘦,两颧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虚火上炎或虚阳上越的病症 ,如口腔溃疡、不寐、耳鸣、更年期综合征等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黄应用于临床上范围广泛,可与其他中药配伍并用,也可以以地黄为主制成中成药。本文就近年来地黄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做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工作者需要注意古代文献之熟地黄与现代熟地黄称谓的意义。熟地黄之名,首见于宋·苏颂《本草图经》:地黄……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烂,暴干谓之熟地黄。阴干者为生地黄。但熟地黄的炮制方法,则最早载于南北朝时期雷斅之《雷公炮炙论》:干地黄,凡使,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  相似文献   

15.
周恩超 《国医论坛》2003,18(6):21-21
七味地黄汤源出《摄生秘剖》,由肉桂、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山药组成。临床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证 ,每能奏效。笔者曾用该方治疗口腔疾患及其他内科杂证 ,其效甚捷 ,现摘录验案 4则 ,供同道参考。案 1 :王某 ,女 ,40岁 ,1 993年 9月 5日因咽干而痛反复发作 3年 ,加重 2周来诊。诊断为慢性咽炎 ,经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未效。症见精神委顿 ,头面烘热 ,咽部干燥疼痛 ,如有异物阻塞 ,咯少量白粘痰 ,劳累加重 ,疲乏无力 ,腰以下怕冷 ,纳少 ,口渴饮不多 ,溲黄赤 ,大便调 ,咽部色暗红 ,咽壁淋巴滤泡增生 ,舌质偏红 ,苔薄少 ,脉细…  相似文献   

16.
地黄饮子的方源与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浩明 《中成药》1992,14(12):37-37
  相似文献   

17.
病例:林某,女,56岁,1998年5月28日初诊.自述半年前开始腰痛致腿活动不利.曾用抗风湿药、理疗神灯1个月均无效,近2周病情日益加重,右足负地,痛不可忍.步履艰难,支撑拐仗,故来就诊.证见:痛苦病容、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滑、足不负重、肌肉不削、脉沉迟弱,血压20/12KPa,心肺正常,腰3~5节拍片,报告骨质疏松症.治则:从肾论治、益肾填精、调补阴阳、舒筋活络.方药:熟地20g,山芋肉15g,茯苓15g,巴戟15g,桂枝10g,杜仲20g,龟板25g,狗脊25g,白参15g,鸡血藤30g,当归15g,大芄15g,申姜30g,牛夕20g,川芎15g,黄芪25g,龙骨30g,牡蛎30g,共30剂.合用维生素D3 30万u.每周1次,共11周肌注.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口服联合应用,效果更佳.1个月内扔了拐仗.户外晒太阳,逐渐活动.继服六味丸、龙牡壮骨冲剂.VD3 60万u半个月一次肌注,2个月治疗,活动逐渐复原,半年后X线片上显示好转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诸证门》:"喑痱,肾气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沉迟细弱之喑痱证。吴深涛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  相似文献   

19.
地黄除痹乳膏是根据名老中医朱必泉先生的外用方痹痛散改进剂型而来,由生地黄、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生新、除痹通络止痛的功效,以《神农本草经》及各家名医见解指导临床应用,外用膏药可治疗痹痛,并对其主治范围进行拓展。此篇主要介绍地黄除痹乳膏的用药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为治疗各种瘀血阻滞所致的疾病提供更简便的外治膏药。  相似文献   

20.
地黄饮子在老年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饮子原出于金·刘完素《宣明论方》,由于地黄、巴戟天、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麦门冬、石斛、茯苓、附片、桂枝、石菖蒲、远志、生姜、大黄、薄荷等药组成,为治疗。肾虚名方。笔者用以加减治疗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等老年脑病,疗效卓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