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7年前因甲状腺结节行右叶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检为"甲状腺乳头状癌"。4年前发现右颈部数个肿物,切除较大者,病检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后其余肿物逐渐增大,伴吞咽困难、声音改变,发育未受影响。查体:咽右后壁见广基隆起,右颈下段见一肿物,大小约4 cm×2 cm,活动性差,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颈部彩超、增强MR(图1)、CT(图2)提示:右叶甲状腺术后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类规定,在病理切片中将直径在0.1cm以下的成人甲状腺癌称为甲状腺微小癌(TMC),TMC发病率占甲状腺癌的35%。其中侵犯甲状腺包膜的TMC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手术治疗这类的TMC患者24例,现就手术中涉及到的TMC淋巴结颈清术、并发症、手术体会等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75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两方面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多灶性甲状腺癌占23.6%,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和Grave病等的患者共381例,占50.2%。638例行不同范围的颈淋巴结清扫术,487例(76.3%)有颈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结论结合国外临床指南及该组临床资料分析,建议将双侧甲状腺全切术作为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规手术方法,并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考虑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ͷ״��136���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为98.2%(111/113),显著高于术前B超、CT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上述三者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25.8%(16/62)、80.0%(24/30)和78.1%(25/32)。术后低钙血症、喉返神经麻痹及乳糜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8%(12/136)、2.2%(3/136)和1.5%(2/136)。结论 术中冰冻快速切片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依据;胸导管漏口-大隐静脉-颈内静脉搭桥吻合术是治疗高流量乳糜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9年和2009年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以及1999年和2009年初治的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99年收治双侧甲状腺癌26例,包括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16例,先后发生的甲状腺癌病例10例;2009年收治双侧甲状腺癌130例,包括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104例,先后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26例。1999年16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中,双侧微小癌2例(12.5%),单侧微小癌5例(31.2%);2009年104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病例中,双侧微小癌28例(26.9%),单侧微小癌80例(77%)。2009年104例同时发生的双侧甲状腺癌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达70%,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病例颈侧区转移率为13.3%,而有中央区转移的病例颈侧区转移率达56%。结论 2009年资料与1999年资料相比,双侧甲状腺癌构成比和微小癌比例差异显著,B超的广泛应用和准确度提高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双侧甲状腺癌应该常规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且仔细探查有无颈侧区转移。  相似文献   

6.
Shi L  Cheng B  Qu XC  Liu CP  Hu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71-873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原因,探讨再次手术的时机和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72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不当致肿瘤残留、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和^131Ⅰ治疗前的甲状腺清除。再次手术方式:病灶≤2cm的单个肿瘤,行患侧加峡部切除;其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怀疑及确诊为淋巴结转移者,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腺体肿瘤残留率47.1%(32/68),淋巴结肿瘤残留率81.4%(35/43)。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6%(4/72)及1.4%(1/72)。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4%(19/72)及1.4%(1/72)。结论对于有肿瘤残留或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是必要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1994~2 0 0 4年收治的1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12. 15 % (13/ 10 7) ,占甲状腺癌的15. 6 6 % (13/ 83)。所有病人术前均主诉有颈前部结节,1例伴有颈部疼痛,1例有压迫症状,7例显示TSH增高,6例TGA或TMA或两者同时升高,同位素示“冷结节”8例,甲状腺超声检查13例均有低回声结节,2例伴有钙化和淋巴结肿大。12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1例行二期根治性手术。11例随访6个月至8年不等,无复发死亡。结论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前期病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很困难,因此掌握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手术探查指征很重要;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应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原则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与目的 尽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甲状腺癌已成为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具有一些不同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这些特征,将更有助于加精准诊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21年6月间68例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年龄≤20岁)资料,将其中获随访的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另随机抽取22例成人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甲状腺癌人群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结果 68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24例(35.29%),其中22例获随访3~72个月。22例患者中,女19例,男3例(6.33∶1);年龄3~20岁,平均(16.73±4.52)岁;病程10 d至5年,平均为9.5个月;主要因触及颈部无痛性肿块就诊;术前甲状腺超声TI-RADS 4类及以上结节占比高(19/22,86.36%);3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余均行甲状腺全切术;21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患者还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18例(81.8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3例(13.64%),甲状腺髓样癌(MTC)1例(4.54%)。术后出现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者3例,喉头水肿者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例,1例患者行左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乳糜漏。1例MTC患者术后3年余复发,再次双侧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术,并行靶向药物治疗;余在访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性别分布与成人基本一致;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成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均以PTC居多(95.45% vs. 100.00%),但前者PTMC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13.36% vs. 50.00%,P<0.05);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占77.27%(17/22),且其双侧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成人患者(50.00% vs. 9.09%,P<0.05)。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的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癌占比较高,发病性别与病理类型与成人相似,但确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成人更大,且更易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但经手术等规范化治疗后,整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 9年Hazard首次描述了甲状腺髓样癌 (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 ,MTC) ,自此 ,这种过去常常被误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少见恶性肿瘤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理类型被确立下来。MTC在甲状腺癌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认为在3 %~ 12 % ,国外文献报道为 5 %~ 10 %。本文从MTC的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以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几个方面 ,对它进行较全面的综述。1 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1 ,2 ,3]MTC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C细胞位于甲状腺叶的上半部 ,是神经内…  相似文献   

11.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首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48例,其中多灶病例168例.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及多灶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本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为25.9%,其中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者117例(69.6%).多灶组在男性(P=0.004)、甲状腺癌家族史(P=0.031)、体检(P=0.000)及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B超提示结节钙化灶(P=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08)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1)发生率等方面叫显高于单灶患者.而单灶组在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多灶组(P=0.000).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男性、体检颈部淋巴结大、肿瘤位于双侧及病灶数目≥3个倾向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的比例较高;而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多灶性癌恶性度相对较低.本组164例(97.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1个月(2~127个月).随访中5例死亡,1例胸部X线片怀疑肺部转移,16个月健在;6例于术后3~41个月因颈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2例于术后13个月、24个月残余腺体肿瘤复发手术切除.总的1、2、5、10年生存期分别为98.2%、97.4%、96.5%、96.5%.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X<'2=168.832,P=0.000).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生物学恶性度更高.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视为标准手术方式,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加行侧方清扫.AJCC分期仍是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2例P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2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查8例病变局限于腺体内,14例侵及腺外组织。其中行甲状腺全切1例,双侧次全切除15例,单侧腺叶切除6例,3例同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者因术前有气道狭窄在手术同期行气管切开术。结果2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PTL。实验室检查均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型)。术后化疗效果良好。最长随访时间61个月。结论 PTL诊断较难,术后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对于迅速增大并伴有压迫症状及抗体增高的甲状腺肿物术前应考虑PTL的可能性,并予以积极处理。甲状腺抗体检查在协助诊断上有一定意义。联合放化疗是临床上治疗的主要方法。两种病理类型淋巴瘤的患者在预后上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微小癌(附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手术治疗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6.1。有34列(59.7%)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手术后发现的50例(87.7%)为单发癌结节。术中发现38例(66.7%)癌结节质地较硬。仅有1例病人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无手术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女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儿童甲状腺癌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校三个医院1975~2002年收治并获随访的儿童甲状腺癌60例。结果 在60例儿童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49例,滤泡状腺癌8例,髓样癌3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6例。全组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20例(33.3%),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36例(60%),甲状腺全切除4例(6.7%)。术后均服甲状腺素片。平均随访10.5年(1~20年),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7.1%。结论 儿童甲状腺癌多分化良好,极少发生未分化癌。重视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治的关键,合理选择术式及术后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